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29篇
水产渔业   3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鳞为原料,研究在3种常用工业蛋白酶作用下,水解进程对酶法制备的鱼鳞胶原蛋白肽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碱性蛋白酶,在试验条件下水解4h后,水解度为9.5%,此时胶原蛋白肽的综合性能最为理想,对DPPH·的清除率为82.14%,乳化活性指数为70.12m2/g。对于复合蛋白酶,在试验条件下水解4h后,水解度为8.7%,胶原蛋白肽对DPPH·的清除率为86.32%,乳化活性指数为32.93m2/g。对于中性蛋白酶,在试验条件下水解4h后,水解度为7.2%,胶原蛋白肽对DPPH·的清除率为70.15%,乳化活性指数为36.88m2/g。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水解程度的胶原蛋白肽性能存在差异,使用不同蛋白酶进行水解,在水解程度相同时,所得胶原蛋白肽的性能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62.
有水运输是实现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跨地域调配的主要方式,运输密度是该方式的关键参数之一。本研究以团头鲂为原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质构仪、光学电镜等设备研究运输密度(鱼水质量比1∶1.0、1∶1.5、1∶2.0和1∶2.5)对团头鲂肌肉特性的影响,探寻在保证团头鲂品质情况下的最优运输密度。结果显示:随着运输密度的升高(1∶2.5~1∶1.0),鱼肌肉的pH和肌糖原呈现先降低后升高,乳酸逐渐增加,三磷酸腺苷、5′-二磷酸腺苷、5′-一磷酸腺苷含量无显著性变化。运输密度为1∶1.5时,鱼肌肉的白度值、剪切力、持水性最低,苦味物质(次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总含量最高,细胞外间隙最大、破碎率最高。而当运输密度增加至1∶1.0时,鱼肌肉的白度值、剪切力、持水性有所升高、苦味物质总含量显著下降,肌肉细胞外间隙缩小、破碎率降低。综合肌肉品质和运输成本,鱼水比为1∶1.0是较适宜的运输密度。  相似文献   
63.
为探究臭氧处理对冷冻鱼糜保质期内的蛋白氧化和风味影响,以鲢为原料,采用臭氧漂洗制备新鲜和冷冻的鱼糜,分别测定盐溶性蛋白、水溶性蛋白、活性巯基、游离氨基酸含量,并采用电子鼻、电子舌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GC-IMS)测定挥发性风味成分组成。结果显示,臭氧漂洗新鲜鱼糜的水溶性蛋白含量下降,盐溶性蛋白含量上升;冷冻贮藏后,水溶性、盐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臭氧漂洗新鲜鱼糜活性巯基含量显著下降(P<0.05),冷冻贮藏后,活性巯基含量也有显著下降,但与臭氧漂洗相比,下降幅度较小。臭氧漂洗鱼糜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冷冻贮藏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大幅度下降。电子鼻、电子舌检测结果显示,冷冻鱼糜与新鲜鱼糜的气味、滋味可以有效区分开,但臭氧漂洗鱼糜与清水漂洗鱼糜不能有效区分。GCIMS共鉴定出5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臭氧漂洗鱼糜检测出的不饱和醇类数量明显低于自来水漂洗鱼糜,并且在冷冻后醇类物质减少,醛类物质显著增加。结果表明,臭氧漂洗初步运用到鱼糜及鱼糜制品等水产加工业中,可以改善鱼糜品质及风味,但在鱼糜冷冻贮藏过程中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鳙鱼头的食用价值并扩大其产品开发,选取鳙鱼头的鳃边肉、鱼脸肉、鱼脑3个组织部位,分别测定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分析鳙鱼头这三部位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鳙鱼头可食部分基本成分对比,蛋白质含量:鳃边肉>鱼脸肉>鱼脑,脂肪含量:鳃边肉<鱼脸肉<鱼脑。鳙鱼头3个可食部位相比,鳃边肉中钾、磷、钙、锌元素含量均较高;鱼脑中各矿物元素的含量都比较低。鳙鱼脸肉和鱼脑中检出26种脂肪酸,鳃边肉中检出25种脂肪酸;鳙鱼头可食用部分的n-3/n-6值分别为1.80、1.83、1.86,符合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理想比值。鳙鱼头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色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是蛋氨酸+半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值为75.48,可作为蛋白质来源使用。结果表明:鳙鱼头营养丰富、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合理,是优质的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65.
为了有效评价不同品种在寿光市的适应性,以立源298、农大372、农大778等58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品种农艺性状、丰产性、抗病性等性状调查试验。结果表明,硕秋702、鑫瑞76、立原296、农大778、中农大688、京科927、徳单5号、胜风1号、鑫瑞57、金海1911、徳单123、安玉706、桓丰107等品种的产量、抗病性、抗倒性等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可进一步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6.
以鲢脊骨为原料,采用高温蒸煮、酶解、真空浓缩、灌装、灭菌等工序制备鲢鱼骨汤,并研究了4种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对鱼骨汤的氮收率、基本组成、蛋白肽含量、外观、色度和滋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样品(未加酶)相比,酶解制备鱼骨汤的氮收率、游离氨基酸含量、钙含量和分子质量小于3 ku的蛋白肽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采用风味蛋白酶制备鱼骨汤的这4项指标最高,分别比空白样品(未加酶)增加了46.61%、3 478.82%、233.40%和56.25%。外观与色度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制备鱼骨汤颜色为深黄色,b~*值最大(3.24),其次为其他3种蛋白酶制备的鱼骨汤(1.72~2.86),空白样品(未加酶)的最低(-1.78)。电子舌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制备的鱼骨汤鲜味最强,苦味最弱。综上所述,风味蛋白酶制备的鲢鱼骨汤的营养、外观和滋味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67.
为高值化利用鲢鱼鳞加工制备鱼鳞冻预制菜,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法研究熬煮温度、熬煮时间、卡拉胶用量、水鳞比4个变量对得率、凝胶强度的影响,优化鲢鱼鳞冻的熬煮加工工艺参数,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核磁成像和动态流变等方法研究鱼鳞冻的凝胶特性。结果显示,对鱼鳞冻得率和凝胶强度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水鳞比。随着水鳞比增加,鱼鳞冻的得率逐渐增加,而凝胶强度逐渐下降。针对得率及凝胶强度进行综合评分,得到优化后的熬煮工艺条件为:以水和鱼鳞的总质量为100%计,水鳞比3∶1,熬煮温度80℃,熬煮时间90 min,卡拉胶用量1%,经过验证试验,得到鱼鳞胶产品的得率3.62%,凝胶强度为206.59 g·mm,综合加权分为145.699。鱼鳞冻中自由水比例超过89%,融化温度为24~28℃。随着水鳞比的增加,自由水含量逐渐增加,移动性增强;弹性模量和热焓值逐渐下降。结果表明,鲢鱼鳞可用于新型凝胶类预制菜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