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73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114篇
  43篇
综合类   289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252篇
园艺   98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收集国内外公开的从1976~2011年12月之间的专利,从专利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全球的打瓜捡拾装置专利进行了各种指标分析,从中获取打瓜捡拾技术的区域发展情况和技术实力,为打瓜捡拾装置领域的人员技术创新和研究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具有4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挑夫贩夫无不以茶为好。  相似文献   
33.
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营养学家对饲料添加剂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以前着眼于防止缺乏症,到现在考虑的是动物正常的生理需要和提高免疫力。对动物食品的要求也不同了,  相似文献   
34.
区域尺度土壤入渗特征参数的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杨凌地区为例,进行野外双环入渗试验研究,运用2种常用模型(Kostiakov模型和Philip模型)对土壤入渗参数进行模拟。在分析土壤特征参数,寻求适合区域尺度的最优入渗模型同时,对土壤的状态变量进行标定并研究标定系数的空间变异性,研究结果表明:Philip模型可作为区域最优入渗模型,土壤入渗特征参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性,标定系数aA比as对模型参数的标定效果好,且在较大范围内存在一定的趋势性,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因此,可根据标定系数随机模拟得到某一具体时刻的土壤入渗量的空间分布,为定量分析土壤水分运动、研究土壤水分入渗的空间分布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5.
新型双罐式“砂石+网式”全自动自洁式过滤器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新型双罐式"砂石+网式"过滤器的整体结构、控制原理和试验设计方法,该机具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卸运输、维修方便、过滤能力强、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6.
山西临猗黄河鱼病研究所从山东、陕西、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六省得知,今春有大面积饲养花白鲢的池塘发病死亡,且死亡率极高。我所根据各区域的求助,从2月20日就分别派出技术人员,前赴现场对此病进行了研究、分析和诊治,通过对此病的治疗,现将花白鲢的死亡原因、发病症状及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7.
近年危害猕猴桃的病虫害呈现种类多样化、范围扩大化、危害加剧化、防治次数增加和防治难度加大等特点。进入冬季,病虫进入潜伏场所越冬,果农往往忽视防治,造成第2年病虫害大发生。为此,要重视休眠期猕猴桃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决猕猴桃果实商品率低及病虫危害、日灼、叶磨等问题,提高果实外观品质,推进猕猴桃无公害生产进程,陕西省眉县园艺站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总结出了猕猴桃套袋规范化操作技术规程,2007年全县已推广猕猴桃果实套袋200多hm^2,套袋果果面洁净美观,1kg果售价比不套袋果平均高出2~3元,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9.
通过建立银杏制茶采叶试验园,对栽培模式、肥水管理及修剪技术等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出了银杏叶茶加工专用采叶园的栽培模式及管理技术,提高了制茶用银杏叶的产量和质量.采用手工、机械等各种方法,对银杏嫩芽、成龄叶制茶的制作工艺流程及制作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筛选确定出了优质银杏嫩芽茶、银杏成叶茶的制作工艺流程和技术,解决了银杏叶外形差、香气淡、有效药用成分水溶性差、适口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