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园艺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了解干旱胁迫下灯台树幼苗的生理指标变化。【方法】以盆栽2年生灯台树幼苗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0、5%、10%、20%、25%、30%)模拟干旱胁迫对灯台树幼苗生理特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随着PEG浓度的升高,叶绿素、脯氨酸含量先降后升,在PEG浓度为30%时,灯台树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脯氨酸含量最高;POD、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现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在PEG浓度为10%时,POD和SOD的活性最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多;MDA含量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结论】综合各指标分析,灯台树幼苗具有一定的抗旱性,可作为干旱地区的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2.
以绿绒蒿属(Meconpsis Vig.)3种植物叶片为试材,采用研钵手动研磨和电动匀浆马达研磨器2种研磨方式处理叶片,采用改良的CTAB法、国产天根试剂盒、德国Qiagen试剂盒法3种提取方式从绿绒蒿属植物叶片中提取DNA,研究了不同提取方式对绿绒蒿属植物DNA提取效果的影响,以期为绿绒蒿属植物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几种不同提取方法均能获得较为完整的DNA,研钵手动研磨的植物叶片提取的DNA无论是从质量、纯度还是得率均好于电动匀浆马达研磨器研磨。3种提取方式提取的DNA均可直接用于下游PCR反应,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DNA纯度和得率均很高;天根试剂盒法和Qiagen试剂盒法提取的DNA得率不高;Qiagen提取的DNA纯度和质量均比较好,但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适合绿绒蒿属(Meconopsis Vig.)的SSR反应体系,以多刺绿绒蒿(M.horridula)为试材,应用L_(25)(5~6)进行正交试验,对影响SSR-PCR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结果发现,Mg~(2+)对PCR反应效果影响最大,而dNTPs的影响最小。5个因素水平的变化对绿绒蒿属SSR-PCR反应体系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Mg~(2+)Taq酶含量引物浓度DNA模板量dNTPs浓度。适宜绿绒蒿属的SSR反应体系:总体积25μL,Mg~(2+)浓度2 mmol/L,dNTPs浓度0.2 mmol/L,引物浓度0.5μmol/L,DNA模板量60 ng,Taq聚合酶量1.6 U,其余用ddH_2O补充。扩增程序为94℃1.5 min;94℃20 s,最适退火温度20 s,72℃1 min,共35个循环;72℃5 min;4℃保存。利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对同属另外8种绿绒蒿(M.wallichi、M.racemosa、M.lingholm、M.prattii、M.rudis、M.napaulensis Pinky、M.paniculata、M.superba)进行PCR扩增,均获得优良的扩增产物。因此,该试验建立的反应体系适用于绿绒蒿属植物的SSR-PCR反应。  相似文献   
14.
药用植物金铁锁无性系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C.Wu et C.Y. Wu系石竹科Caryophyllaceae金铁锁属Psammosilene单种属植物[1],是研究石竹科系统与进化非常重要的材料.金铁锁为中国西南地区所特有的民间草药,500多年前就已广泛利用[2].金铁锁在"云南白药"、"百宝丹" 、"癖痛宁"等中成药中均用作主要原料.由于长期过度采集,加上分布区窄不连续,仅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局部地区,1991年作为稀有濒危物种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3].  相似文献   
15.
应用叶绿体ndhF和rbcL序列对绿绒蒿属藏药植物欧贝:长叶绿绒蒿Meconopsis lancifolia、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尼泊尔绿绒蒿Meconopsis napaulensis;刺儿恩: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进行鉴别,对其序列特征差异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PCR直接测序后获得六种绿绒蒿的rbcL和ndhF的部分序列。用Clustal X2.1和MEGA6.06等软件分析得到任意两种间均有变异位点和遗传距离,根据rbcL和ndhF基因部分序列数据分别建立系统树。rbcL序列分析显示,任意两种间有变异位点;ndhF序列分析显示,除总状绿绒蒿(居群1)和多刺绿绒蒿序列无明显差异外,其他任意两种间均有位点变异。根据叶绿体ndhF和rbcL基因序列数据可以很好的鉴别6种绿绒蒿属藏药植物。  相似文献   
16.
屈燕  虞泓  张时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283-1287
[目的]对金铁锁居群在水分限制下的叶解剖结构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引种至实验大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金铁锁的2年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在给水和不给水2种条件下,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印迹法,对2个居群的叶解剖结构及气孔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在冬春季干旱期,不给水栽培条件下的金铁锁表现为叶片上角质层变厚,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比值增加,维管束直径增加,主脉木质部维管数增加;叶气孔口变小,气孔密度增加等变化,可以将这些性状的可塑性作为金铁锁居群对水分亏缺作出反应的重要指标。同时,这些指标的变化幅度存在居群间差异。丽江阿西居群在不给水的栽培条件下,叶解剖结构和气孔特性变化显著,从而可能使该居群对干旱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结论]对筛选抗旱金铁锁种质资源及探讨居群在自然干旱条件下的适应性分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综述蛹虫草的分类地位、菌种与遗传变异、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屈燕  区智 《北方园艺》2012,(2):191-194
绿绒蒿属植物为著名的观赏和传统药用植物。现对近年来绿绒蒿属植物在分类学及系统发育、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群落生态学、引种驯化与生理生态适应及分子生物学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屈燕  区智  尤小婷  王盖 《种子》2015,(2):90-93
采集处于滇西北不同海拔梯度的3个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Maxim.Mel.Biol.)居群种子,通过对温度、湿度和光照设定恒定条件和模拟自然条件对各居群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结果表明,(1)除发芽启动时间的变化趋势出现居群差异外,其它萌发指标均表现为恒定条件比模拟自然条件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2)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居群因素对种子的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和发芽启动时间影响显著(p<0.05)。而实验条件则对发芽势、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影响显著(p<0.05)。同时居群因素与实验条件的交互作用对发芽指数和发芽启动时间影响显著(p<0.05)。说明居群是造成种子萌发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以全缘叶绿绒蒿的DNA为模板,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DNA这5种PCR反应成分对反应体系的影响,以期建立并优化一个适合全缘叶绿绒蒿的ISSR反应体系,并用优化的体系对UBC公布的100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50μL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中,含3 mmol·L~(-1) Mg~(2+)、2mmol·L~(-1)dNTPs、0.4mmol·L~(-1)引物、1.25UTaq DNA聚合酶、60ng DNA。通过梯度PCR仪检验,确定了适宜的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和循环次数。利用该体系共筛选出16条ISSR引物,并对全缘叶绿绒蒿共10株个体材料进行扩增检验,获得了较好的扩增效果。利用该体系,可为今后ISSR标记在绿绒蒿属植物的种质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