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48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相关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湿地恢复的概念入手, 介绍了湿地恢复的基本理论, 如生态限制因子理论、生态位理论、中度干扰假说、生态系统演替理论、自我设计与设计理论、系统整体性和最优化理论等; 提出了湿地恢复的主要目标; 分析了湿地恢复的3个基本原则, 即地域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简述了湿地恢复的基本策略; 对湿地恢复的监测与评价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2.
湿地生物链与湿地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物链是物质与能量在湿地生态系统中传递或流动的渠道。文中从湿地生物链的概念入手, 介绍了湿地生物链的结构和类型, 分析了湿地生物链断链的原因, 并简要阐述了诊断的指标和流程, 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出发, 提出了健康湿地生物链构建的主要方式, 包括能量流动功能恢复、物质循环功能恢复、湿地生物链结构的重组以及种间关系的构建等, 以期为湿地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3.
湿地恢复监测与管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湿地恢复过程的跟踪监测与管理是保证恢复项目全面正确实施的有效手段。文中阐述了湿地恢复监测的方法和指标, 主要集中于对湿地水文、水环境、湿地土壤、气象及湿地生物的监测, 介绍了常用的湿地恢复效果评价方法, 包括能值分析法、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法以及景观格局分析法, 并从湿地水体、湿地植物及有害生物控制等方面介绍了常用的湿地恢复管理方法, 以期为更好地完成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TBS技术防治大豆田害鼠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吉林省蛟河市大豆田搭建围栏陷阱系统(TBS),研究TBS在大豆田的控鼠效果和经济效益.试验期间TBS共捕鼠95只,包括黑线姬鼠、褐家鼠等鼠种,TBS控鼠效果高达66.25%.直接挽回大豆产量损失1.71%.试验结果表明,TBS技术在大豆田具有明显的控鼠作用,可有效降低农田鼠密度,减轻害鼠对作物的危害,保护作物生长和收成,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5.
麻家沟小流域位于蒲县黑龙关镇,地貌类型为黄土残塬沟壑区。流域总面积1 266.44 hm2,水土流失面积1 142.93 hm2,占90.25%。水土流失严重,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 200 t/km2。该流域综合治理属2015-2019年规划实施的水土流失重点小流域治理项目。规划期内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 km2,其中新修梯田16.74 hm2,栽植乔木林74.18 hm2,封禁治理409.08 hm2,新修小型引水提灌工程1处。据测算,规划措施实施后,治理度可达到70.77%,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52.94%,每年可减少泥沙1.16万t,增加蓄水10.09万m3,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6.
潮汐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间歇式进水的新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可以显著提高人工湿地的氧环境, 弥补植物根系放氧的不足, 有利于N的去除.近几年来, 利用潮汐流人工湿地去除水体中的N等污染物以改善水质并促进水资源再利用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潮汐流人工湿地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途径去除N等污染物依赖于各种环境要素.文中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潮汐流人工湿地N去除研究成果, 综述不同类型潮汐流人工湿地N去除效果, 分析潮汐流人工湿地N去除的影响因素, 并提出今后应从微观角度、空间角度、工艺设计角度以及模型模拟角度4个方面加强研究, 从而为潮汐流人工湿地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7.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湿地公园的建设已经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湿地公园的建设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正在蓬勃发展。到2009年1月,已经建设和获得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达到68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为38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30个。但是由于对湿地公园的理解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使得我国湿地公园建设在总体布局、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为了使我国湿地公园建设有序、健康地发展,本文对国家湿地公园的定义,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目标,国家湿地公园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总体布局、规划设计以及主要建设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8.
湿地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湿地功能研究的现状、目标以及内容, 包括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与评价、作用机理分析、保护与调控技术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并对未来湿地功能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9.
基于生态保护目标的湿地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当前我国湿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国内外有关湿地生态需水的研究进展, 结合湿地保护和管理目标, 提出了较为科学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生态需水概念、理论、计算原则及相关计算方法。基于湿地生态保护目标的湿地生态需水概念就是为解决和恢复湿地生态问题及实现湿地保护目标所需要的水量。计算需注意的地方主要有7个方面, 即:①维系湿地生态环境现状; ②维持新生湿地生态系统不再退化; ③恢复历史某个时期的湿地生态景观和功能; ④维持湿地基本特征或者某些具体目标; ⑤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⑥保护不同级别濒危珍稀物种或特殊生态系统; ⑦实现国家发展计划。计算方法主要有:湿地分级法、水文生态法、模拟模型法及遥感解译法。  相似文献   
9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水平潜流湿地磷去除模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水平潜流湿地(HSSF―CW)3a运行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了HSSF―CW不同处理单元单位面积总磷(TP)去除率对水温的响应变化曲线,利用正弦函数对各处理单元不同时间单位面积TP去除率变化过程进行了拟合,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冗余分析(RDA)筛选影响磷去除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而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各处理单元出水总磷浓度(TPo)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水温较低时(<20℃),单位面积TP去除率对水温变化不敏感,随温度升高(>20℃),单位面积TP去除率升高并出现较大波动,最高达3.27 g/(m2?d);单位面积TP去除率与水温之间存在一定的多项式函数关系(R2=0.1082, p=0),不同处理单元拟合关系存在一定差异(R2=0.318~0.350);不同月份单位面积TP去除率符合正弦变化规律(R2=0.231,p=0),夏季去除率高于秋季,平均单位面积去除率为(0.331±0.132)g/(m2?d),8月份出现最大值(0.397±0.125 g/(m2?d));通过PCA和RDA对不同环境因子与单位面积TP去除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单位面积TP去除率与进水TP质量浓度、水温、流量、溶解氧和蒸散发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性,而与水深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选取影响磷去除效果的主要环境因子进水TP质量浓度、水温、流量、溶解氧、pH值和蒸散发作为输入参数,构建ANN预测模型,通过反向学习算法和交叉验证对模型构型进行了构建和筛选,结果表明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中神经元最佳构型分别为6-3-1;利用层次分析法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两部分,通过对比不同处理单元TPo实测值和模拟值,表明模型能够基本反映TPo的变化趋势和范围(R2=0.677~0.800)。该研究可为管理和改善水平潜流湿地运行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