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18篇
  7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辣椒疫霉菌孢子诱导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将辣椒疫霉菌在马铃薯、胡萝卜、玉米粉、燕麦、大豆配制的5种固体培养基上繁殖并进行连续光照培养、连续暗培养、低温4℃、高温40℃和间断光照5种不同处理诱导孢子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辣椒疫霉在CA培养基上暗培养,经间歇光照处理,仅培养了9 d孢子囊产量就高达11.05个/视野。持续暗培养的菌丝体未产生孢子囊,持续光培养的菌丝体上孢子囊数量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培养基种类影响辣椒疫霉菌菌落形态、生长速度;气生菌丝较发达的培养基上菌丝体产孢量明显大于气生菌丝细弱的培养基;菌丝体生长速度与产孢量之间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62.
以5个辣椒(Capsicum annuum L.)品种(系)为材料,针对不同基因型、苗龄、外植体种类、激 素组合等因素对辣椒植株离体再生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农城椒2号”、“农城椒3号”、 “0127”、“0159”、“0171”等5个辣椒品种(系)中筛选出“农城椒2号”、“0127”、“0171”3个再生能力 较强的基因型。确定了辣椒离体再生最适外植体为子叶,最适苗龄为12-14d。筛选出高效不定芽分 化培养基(MS 3%蔗糖 0.6%琼脂 5.0mg/L BA 0.5-1.0mg/L IAA),其不定芽诱导率可达98%。诱导 出的不定芽转入MS 3%蔗糖 0.6%琼脂 3.0mg/L BA 1.0mg/L IAA 2.0mg/L GA3 10.0mg/L AgNO3 芽伸长培养基,不定芽伸长率最高可达47.1%。不定芽伸长后在MS 3%蔗糖 0.6%琼脂 0.2mg/L I- AA 0.1mg/L NAA生根培养基上诱导不定根。待其长成发达根系后移栽大田成苗,建立了辣椒高效 植株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63.
阐述了人工种子的概念以及人工种子的培养物、种皮代用材料、人工胚乳及人工种子的防腐、贮藏 ,人工种子在有菌土壤中萌发和转株等方面的研究 ,展望了人工种子在蔬菜作物上的前景。  相似文献   
64.
为了分析辣椒NADPH基因与辣椒疫病抗性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在辣椒抗疫病方面的作用,以辣椒NADPH基因为目的基因,利用载体pBI121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I121-NADPH,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辣椒(Capsicum annuum L.)感病品种B12,获得了5个卡那霉素抗性转化株系。对卡那霉素抗性转化植株进行PCR和RT-PCR分子检测发现,这5个转化株系含有目的基因CanNADPH。应用辣椒疫病抗性离体叶片鉴定技术,鉴定转基因植株对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抗病性,结果表明,转基因辣椒的发病率较非转基因植株降低了22.2%,其病情指数降低了46.5%,表明辣椒NADPH基因在辣椒抗疫病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辣椒炭疽病病原菌及致病力差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试验对我国三省辣椒炭疽病病原菌及其致病力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炭疽菌在三省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害辣椒叶片的炭疽菌在陕西和江苏以红色和黑色炭疽菌为主,湖南以黑色和黑点炭疽菌为主;为害辣椒果实的炭疽菌在陕西以红色和黑色炭疽菌为主,江苏以红色和黑色炭疽菌为主,湖南以红色炭疽菌为主。同一地区不同炭疽菌的致病力存在着一定差异,不同地区同一炭疽菌的致病力也存在着一定差异。我国辣椒炭疽菌是否存在着生理小种分化,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6.
67.
辣椒早熟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8个辣椒品种为试材,将11个主要性状归纳成3个早期性状组(即产量因素组、形态性状组及生育期性状组)和品质性状组。试验结果表明,早期产量与产量因素的典型相关极显著;3个早期性状组间的典型相关显著;且产量因素组、生育期组与品质性状组的典型相关均显著。单株早期产量和诸品质性状间存在着相互制约作用。在3个早期性状组及品质性状组中,在关联性上起作用的主要是始花节位、现蕾期、开花期、单株早期采果数和干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68.
综述了RNA1的作用机制,生物学意义以及其在植物及其功能基因组、植物发育及生理代谢途径、 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的进展,最后对RNA1的研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CaMVCABB-BJI和Bari-1株系基因Ⅵ的克隆和转化,在根癌农杆菌菌种GV3101的介导下,利用真空渗入法获得了转化CABB-BJI和Bari-1基因Ⅵ的拟南芥转基因植株。分子检测表明,基因Ⅵ已整合进拟南芥基因组并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转基因植株中,出现了类似病毒感染症状、多生长点及花粉生活力较低等个体的变异株。而多数转基因植株(占转基因植株70.4%)为无症状的正常植株。对转化CaMVBari-1株系基因Ⅵ的9个无症状转基因株系接种CaMVCABB-BJI病毒抗性表明,9个转基因株系表现出了不同的抗性  相似文献   
70.
CaMV基因Ⅵ在拟南芥上的遗传转化及交叉保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CaMV CABB-BJI和Bari-1株系基因Ⅵ的克隆和转化,在根癌农杆菌菌种GV3101的介导下,利用真空渗入法获得了转化GABB-BJI和Bari-1基因Ⅵ的拟南芥转基因植株。分子检测表明,基因Ⅵ已整合进拟南芥基因组并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转基因植株中,出现了类似病毒感染症状、多生长点及花粉生活力较低等个体的变异株。而多数传基因樾株(占转基因植株70.4%)为无症状的正常植株。对转化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