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18篇
  7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植物脂氧合酶参与环境胁迫应答,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利用电子克隆及RT-PCR技术从辣椒(Capsicum annuum)中分离出一个脂氧合酶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2843 bp,含有一个2730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910个氨基酸,该基因命名为CaLOX2 (GenBank登录号:JQ219046).序列分析表明,CaLOX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含有脂氧合酶保守结构域,定位于叶绿体基质内.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aLOX2属于TypeⅡ型13-LOX基因,和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TomLOXD、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StLOXH3、野生烟草(Nicotiana attenuate)NaLOX3基因同源性高.实时定量PCR分析显示,CaLOX2在辣椒各个器官都表达,但其表达水平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在花中表达量最低;CaLOX2基因在辣椒与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亲和与非亲和互作中均受诱导,但在非亲和组合中受诱导表达的强度更大,并且诱导表达的时间在非亲和组合中也相对较早,表明CaLOX2与辣椒疫霉菌专化型抗性有关.辣椒不同器官接种疫霉菌后该基因表达模式也有差异,叶部接种诱导后CaLOX2基因的表达相对于根部接种诱导的强度要更剧烈一些,且最高峰较根部接种的延迟.机械伤害和高盐胁迫诱导该基因上调表达,低温抑制其表达,植物激素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H2O2均诱导其上调表达.和已知生物学功能的其他植物脂氧合酶基因聚类及表达模式比较揭示,CaLOX2可能参与茉莉酸而不是C6醛类合成.这些结果表明,CaLOX2基因可能通过水杨酸和茉莉酸信号途径参与辣椒对疫霉菌及低温、高盐等逆境条件的防卫反应.该研究为阐明CaLOX2基因在辣椒抗疫病和抗逆反应中的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2.
以凤仙花和茶花凤仙为试材,研究秋水仙素处理质量分数和时间对2种试材的多倍体诱变效应,通过植株形态特征、气孔数量及大小、染色体数目的观察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用w=0.5%的秋水仙素处理72~96 h的植株材料变异率较高,其中以0.5%秋水仙素处理96 h凤仙花的变异率最高,达29%。染色体压片检查表明,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28,二倍体对照为2n=2x=14。四倍体叶片长、宽、厚均增大,气孔密度减小,气孔保卫细胞增大,花径增加、花瓣增多,单朵花观赏价值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3.
辣椒疫病抗性相关的共显性RGA STS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辣椒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esistance gene ahalogues)(RGA2)设计1对特异引物,对高抗辣椒疫病品种CM334和极感疫病品种Early Calwonder(EC)进行多态性扩增,开发出共显性的RGA-STS1200标记.利用STS1200标记在具有不同疫霉菌生理小种抗性的辣椒材料CM334、PBC459、PBC137-1和对辣椒疫霉菌3个生理小种都不具抗性的辣椒材料EC、茄门和B2间进行多态性扩增.结果表明,由3个辣椒疫病抗性材料所扩增出的条带大小一致,而由3个感辣椒疫病品种所扩增出的条带大小一致.说明STS1200标记可用于鉴定辣椒疫病抗、感材料.同时,利用共显性的RGA-STS1200标记在苗期及时剔除CM334和EC正反杂交所得F1代假杂种,进一步构建用于辣椒疫病抗性研究用的F2代分离群体.这是少数报道利用RGA-STS标记对辣椒疫病抗性进行鉴定,也是第一次利用RGA-STS标记对作物种子真伪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74.
RSAP标记技术新引物设计及其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Restriction site amplified polymorphism,RSAP)标记技术进行改进,并优化了其反应体系。【方法】遵循引物设计原则,使限制性位点序列位于中间,在其3′端增加3个选择性碱基,5′端设计为10~12个碱基的随机序列,设计了14条长为19 bp的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RSAP)新引物。以大白菜、紫菜薹自交系及其F1、F2的DNA为模板,对新引物的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并对其重复性和适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新设计引物PCR扩增的前5个循环退火温度为35℃,后35个循环为52℃;在25μL优化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用量为2.0μL(20.0 ng/μL)、Mg2+3.0μL(25 mmol/L)、Taq酶(5 U/μL)1.5 U、dNTPs 2.0μL(2.5 mmol/L)、引物各0.6μL(10μmol/L);新引物扩增出的谱带较原引物更多,多态性更好;只改变选择性碱基,新设计引物就能扩增出新的谱带;新设计引物的重复性、稳定性好,在荞麦和小麦品系,以及紫菜薹、大白菜及其F1、F2中,新引物均能扩增出清晰谱带。【结论】新引物适用性和重复性好,可广泛应用于其他作物的基因组DNA分析。  相似文献   
75.
陕西辣椒疫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治剂的室内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陕西辣椒疫病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形态学观察,将引起陕西辣椒疫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利用一套鉴别寄主,通过常规抗病性鉴定技术,对陕西辣椒疫霉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孢子囊萌发抑制法测定了12种常用的防治剂对辣椒疫霉菌的毒力.结果表明:陕西辣椒疫霉菌分离物属于生理小种3;不同供试药剂对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中浓度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较好的是辣椒病菌清和活康壮,EC50分别为252.76 μg/mL(r=0.8669)和376.18 μg/mL(r=0.9304);对孢子囊萌发抑制效果较好的是69%烯酰吗啉WP和80%代森锰锌WP,EC50分别为317.61 μg/mL(r=0.9767)和421.70 μg/mL(r=0.9573);60%椒霸菌毒克星WP和50%扑海因WP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6.
不同耐贮性辣椒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P18-2、P98、P129为试材,研究不同耐贮性辣椒在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在10℃下贮藏21 d,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耐贮性辣椒的生理生化变化趋势相同,果实硬度不断下降,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加, 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下降,纤维素酶活性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减少,vC含量降低,含水量下降;但耐贮品种比不耐贮品种的变化趋势平稳.  相似文献   
77.
辣椒新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材料H9A不育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辣椒雄性不育的机理,在花期,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法,对新型辣椒雄性不育材料H9A及其保持系H9B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采用DDRT-PCR技术对H9A与H9B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mRNA差异显示,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切片观察发现:供试雄性不育材料的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单核前期,此时花蕾纵径0.526~0.572 cm,横径0.318~0.372 cm,花冠和花萼之比约为1∶4;通过DDRT-PCR,共获得27条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其中在H9A中获得12条,在H9B中获得15条。结果说明新型辣椒雄性不育材料H9A的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单核前期,败育原因可能是绒毡层细胞程序性死亡异常并极度液泡化膨胀,四分体受挤压后破裂降解,不能形成正常的单核花粉粒。败育时期与花蕾外部形态相关。在败育期表达的27条差异cDNA片段为研究辣椒雄性不育机理的候选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采用解剖学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大白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C7及其保持系细胞学特征和蕾期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和淀粉酶(AMY)同工酶4种同工酶酶谱的变化。同工酶分析表明,RC7不育系的POD和AMY同工酶酶谱在小孢子发育的整个时期与保持系B7都存在明显差异,且CAT和EST同工酶酶谱在花粉粒成熟时期比保持系B7少了2条清晰的谱带,酶谱差异表达时期与细胞学上观察到的败育时期一致。结果表明,单核期RC7开始败育。  相似文献   
79.
农杆菌介导的NPKI基因转化辣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辣椒(Capsicum annuum L.)品种为试材,探讨了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烟草NPKI(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MAPKKK激酶)基因转化辣椒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切取14d苗龄子叶外植体,在MS无机盐成分 B5有机成分 0.5mg/L IAA(吲哚乙酸) 5.0 mg/L 6-BA(苄基氨基腺嘌呤)的琼脂培养基上预培养2d后,浸没于农杆菌菌液中侵染8~10min,共培养于MB(MS无机盐成分 B5有机成分) 0.5mg/L IAA 5.0 mg/L 6-BA上2d后转移至延迟培养基MB 0.5 mg/L IAA 5.0 mg/L 6-BA 250mg/L Cef(头孢霉素)延迟选择2d,随后转移至MB 0.5mg/L IAA 5.0mg/L 6-BA 250mg/L Cef 50mg/L Km(卡那霉素)进行选择培养是适宜的方法.将选择得到的抗性芽再生成苗.共获得抗性植株48株,PCR检测阳性植株17株,RT-PCR检测阳性植株14株.  相似文献   
80.
牡丹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技术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金阁"的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类型、激素种类及浓度配比在牡丹叶柄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中的作用,进而优化牡丹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技术。结果表明:适宜牡丹"金阁"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WPM 2,4-D 2.0 mg/L 6-BA1.0 mg/L NAA1.0 mg/L TDZ0.5 mg/L CH300 mg/L;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最佳激素组合:2,4-D 0.25 mg/L TDZ 0.5 mg/L;继代周期以愈伤组织接种30 d为宜;不定芽在IBA浓度为2.0 mg/L时生根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