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12.
红冠1号辣椒是以不育系A06-1-8-11-2-1作母本、自交系V25-2-5-7-8-7-2-1作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该品种早中熟,首花节位8~11节,从定植到始收青椒平均为63 d,始收红椒平均为90 d;果实线形,果长20.9 cm,果粗1.7 cm,肉厚0.20 cm,平均单果质量21.7 g;株高62.1 cm,株幅70.4 cm,株型紧凑,结果多、集中,挂果能力强;青果浅绿色,老熟果红色,中辣;商品性优,适合鲜食、制酱和泡制;抗逆性较强;产量平均为37.5 t/hm2。适合四川和全国类似区域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13.
以123份加工型辣椒的果实样品为材料。采用无损近红外光谱技术方法,分析了辣椒果实样品的近红外扫描光谱和辣椒素、粗脂肪与粗纤维含量的定标预测模型及样品的检测值,并运用无损色差技术方法,分析了辣椒样品色度值L*、a*、b*及色差值E*ab,同时,研究了辣椒无损品质检测方法与传统理化性状2组指标间的典型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加工型辣椒果实样品辣椒素、粗脂肪和粗纤维的近红外定标预测模型,其定标决定系数(RSQ)、交叉验证决定系数(1-VR)及外部预测决定系数均大于0.8,而交叉验证标准偏差(SECV)和定标标准偏差(SEC)保持在低水平,说明所建模型对辣椒果实的辣椒素、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的检测具有稳定性和准确性;色价与色度值L*、a*、b*及E*ab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色差值可从不同角度完成对辣椒果实色泽品质的量化评价;通过典型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施用γ-聚谷氨酸(γ-PGA)对辣椒生长和果实产量的影响,以及其对镉(Cd)胁迫辣椒幼苗的缓解作用,为辣椒高产栽培和Cd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川腾6号辣椒品种为材料,研究叶面喷施0.1 g/L γ-PGA后水培辣椒幼苗生物量和盆栽辣椒果实形态及产量的变化;在0,5和10 mg/L Cd胁迫下,分析施用0.1 g/L γ-PGA后水培辣椒幼苗生长速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荧光特性、矿质元素及镉含量的变化。【结果】喷施γ-PGA可以显著提高辣椒幼苗鲜质量,增加结果数量,使单株产量提高了15.94%。施用γ-PGA显著增加了不同质量浓度Cd胁迫处理辣椒地上部生长速率,其中10 mg/L Cd胁迫处理辣椒的生长速率提高了68.89%。10 mg/L Cd胁迫下,施用γ-PGA能显著提高辣椒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且能使之恢复到未受Cd胁迫时的水平。γ-PGA增加了Cd胁迫辣椒幼苗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qP),显著降低了非光化学淬灭(NPQ),有效提高了叶片光能利用率。喷施γ-PGA可以提高Cd胁迫辣椒的SOD、POD、CAT活性,显著提高10 mg/L Cd胁迫处理辣椒植株的Fe、Mn和Zn含量,使Cd吸收降低了19.05%。【结论】叶面施用γ-PGA不仅能有效促进辣椒生长和提高产量,同时可有效缓解Cd胁迫对辣椒的伤害,Cd胁迫越严重,缓解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大树移植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北地区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分析,探讨了西北地区大树移植的技术要点与步骤。以陕西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绿化为例,进行了大树移植成活率的案例分析,并对大树移植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为探讨栽植密度与氮素施用量对榨菜茎瘤形态特征的影响及茎瘤空心发生规律,设置3个栽植密度(行株距为40 cm×40 cm、40 cm×30 cm、30 cm×20 cm)与3个氮素施用水平(100、300、500 kg/hm2),研究不同栽植密度与氮素施用水平对榨菜单茎质量、茎瘤横纵径、空心率及空心指数等指标的影响,并探讨茎瘤各形态指标与空心率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栽植密度30 cm×20 cm搭配300 kg/hm2氮肥施用时能够调控茎瘤形态指标,降低空心率,具有最优产量表现;而在40 cm×40 cm栽植密度下,增施氮肥显著促进茎瘤横纵径,但由于茎瘤空心高发,导致产量明显降低。同时,茎瘤形态特征指标与空心率的相关关系与通径分析表明,茎叶比、单茎瘤鲜质量、腋芽发生率、单茎腋芽发生数与茎瘤横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57~0.75),而与菜形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51);对茎瘤空心率直接影响较大的指标分别为茎瘤横径(1.91)与菜形指数(1.38),而其他指标均通过菜形指数作用于空心发生率(-1.24~-0.34),表明菜形指数是影响茎瘤芥空心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横径的伸长为茎瘤空心发生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在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介绍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绿地的类型、标准和设计原则,探讨了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望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收集保存的109份辣椒种质资源的4项果实品质进行了检测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素含量范围在1.70~6.10mg/g,色价范围在2.05~28.81,总糖含量范围在13.03~50.69mg/g,干物质含量范围在6.79~25.02g/100g;对辣椒素含量和色价这2项品质指标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根据遗传距离将109份辣椒种质资源归类为4大群组,其中,第Ⅰ类群为品质极高型辣椒材料共6份;同时,利用隶属函数值分析法,对109份辣椒种质资源的辣椒素、色价、总糖和干物质含量这4项果实品质指标的平均隶属值按由高到低进行了排序,最终综合评估得到品质排名前10位的辣椒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四川优质地方品种二荆条辣椒种质资源的全面评价,充分发挥其在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加工中的作用。【方法】以简阳、富顺、西充、绵阳、三台、夹江、双流、会东、邛崃 9 个四川不同产区的二荆条辣椒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观察、品质检测、电子鼻分析等方法,对其农艺性状、营养品质指标及风味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农艺性状方面,四川不同产区的二荆条辣椒在首花节位、主茎高度、茎粗、株高、株幅长、株幅宽以及叶长、叶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均值分别为 6.83~12.67、 18.08~27.33 cm、 9.08~15.39 mm、98.17~141.50 cm、86.33~136.67 cm、69.75~ 117.50 cm、9.62~15.86 cm、2.74~4.56 cm;不同产区的二荆条辣椒果实外观性状差异相对较小,果型指数均大于 10,红果均为红色,果面富有光泽,果实质地软,果皮均发皱,为典型的二荆条辣椒果实特征;但各产区的果长差异较大,以邛崃二荆条果长最长、平均为 25.02 cm,会东二荆条果长最短、平均仅为 11.23 cm;果宽差异不大,在 1.08~1.76 cm 之间。不同产区二荆条辣椒果实品质差异显著,各指标变异系数在 8.35~45.72 之间,其中辣椒素含量差异最大,含量最高的是邛崃二荆条(0.54 mg/g),最低的是西充二荆条(0.13 mg/g);色价差异最小,除简阳二荆条色价仅为 7.35 外,其余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不同品质指标间有一定相关性,可溶性糖和总蛋白、Vc 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利于筛选高营养的辣椒品种。通过隶属函数分析筛选出综合品质性状排名前 3 的二荆条辣椒品种为邛崃二荆条(高辣高营养型二荆条)>双流二荆条(中辣高营养型)>西充二荆条(低辣高营养型)。不同产区二荆条果实风味特征较相似,通过电子鼻仅可区分出部分产区,但同一产区辣椒的果肉与种子的风味很好区分。【结论】四川不同产区的二荆条辣椒在长期的自然与人为选择中形成了多样的外观形态与品质特征,在种质资源的利用与产品选择过程中,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