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科学   9篇
  9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探究夏玉米氮素转运利用规律、产量及土壤NO3--N含量分布对秸秆覆盖方式和施氮量的响应,在河套灌区开展2a不同秸秆覆盖方式(秸秆表覆B处理、秸秆深埋S处理)和不同施氮水平(不施氮N0、低氮N1、中氮N2、高氮N3)的田间试验,以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CK处理)。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各处理NO3--N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成熟期B和CK处理随土层加深呈先减后增趋势,而S处理呈先增后减趋势;B处理提高0~20 cm土层NO3--N含量,而S处理提高20~40 cm土层NO3--N含量(P<0.05);秸秆覆盖可减少0~100 cm土层NO3--N累积损失量,且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及夏玉米氮素转运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SN2处理效果较佳。相比CK处理,成熟期的SN2处理2 a平均NO3--N累积损失量降低39.6%,氮肥利用率较提高28.5%,夏玉米氮素转运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提高32.1%,增产9.3%。综合分析,秸秆深埋配施中氮效果较佳,可实现河套灌区夏玉米提效增产的目标,并减少深层土壤NO3--N累积损失量,为优化河套灌区夏玉米耕作施氮模式和缓解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对夏玉米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为探究夏玉米根系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对不同耕作结合秸秆覆盖模式的动态响应,于2017年和2018年在河套灌区开展不同耕作模式田间试验。试验设置,常规(CK)、秸秆表覆(BF)、深翻结合秸秆深埋(SM)和深翻结合秸秆深埋与表覆(BFSM)4种处理。结果表明,BF处理显著提高水平向根长密度,较CK处理高24.7%,SM、BFSM处理显著提高深层根长密度,较CK处理高23.8%;2017年夏玉米根长密度与标准化根深呈显著的三阶多项式函数关系,用2018年实测值率定效果较好,可较好描述不同耕作模式根长密度分布。BF、SM、BFSM处理较CK处理根冠比显著提高3.8%、20.8%、26.4%(P<0.05),较CK处理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8.6%、19.5%、19.7%和13.6%、32.3%、34.8%(P<0.05),SM与BFSM处理差异不显著。该研究为河套灌区农业耕作模式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分析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H(cyclic AMP-responsive element-binding protein 3-like 3,CREB-H)在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及其在马身猪和大白猪肝脏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1日龄猪12个组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小肠、小脑、下丘脑、背最长肌、股肌和腰肌)中CREB-H基因的表达谱,以及CREB-H在1、30、60、90、120、150和180日龄马身猪和大白猪肝脏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CREB-H基因mRNA在马身猪的12个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肝脏和小肠中高表达;CREB-H蛋白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心脏、脾脏和小脑中不表达。猪肝脏CREB-H基因mRNA和蛋白的发育表达受日龄、品种、品种与日龄相互作用的影响(P<0.01)。马身猪和大白猪肝脏中CREB-H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在1日龄时达到最大值。在各发育阶段,马身猪CREB-H蛋白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大白猪(P<0.01),且CREB-H主要在猪肝脏中表达。CREB-H在两猪种肝脏中的表达存在时空差异,可能与猪在不同发育期的脂质代谢能力有关,本试验结果为研究猪的脂质代谢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建立广灵驴成纤维细胞库,以期在细胞水平上对广灵驴进行保护。本研究以1月龄广灵驴耳缘皮肤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建立了广灵驴耳缘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系,并对其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试验所建立的广灵驴成纤维细胞系大多数细胞呈长梭形,部分细胞呈三角状或星型。在培养过程中,广灵驴原代成纤维细胞在贴壁4 d时开始有细胞从组织边缘游离出来,贴壁14 d后,细胞汇合率达到80%,可以进行第一次传代培养;细胞生长态势良好,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曲线;细胞冻存复苏后活率有所下降,但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数2n=62,说明成功建立了广灵驴成纤维细胞系。通过本方法建立的广灵驴成纤维细胞系为后续广灵驴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暗沟排盐技术对西辽河平原苏打盐碱荒地改良效果的影响,在科左中旗胜利乡盐碱荒地,通过设置暗沟并应用不同的改良措施,暗沟间距分别设置5 m (L1)、10 m (L2)和15 m (L3),以及无暗沟(CK)处理,在此基础上施入脱硫石膏30 t/hm2,腐殖酸4.5 t/hm2(F1)和9 t/hm2(F2),共8个处理,对暗沟排盐工程结合化学改良措施对苏打盐碱荒地土壤的脱盐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暗沟排盐技术对降低苏打盐碱荒地的土壤盐分有显著效果,0~40 cm深度土壤全盐量平均降低1.74 g/kg,暗沟间距越小,脱盐效果越显著。此外,施入腐殖酸对降低土壤盐碱度也有显著影响,平均降低了5.7%,其中间距5 m,施用量4.5 t/hm2处理的降低幅度最大,达到了8.2%。从试验结果来看,暗沟间距10 m和施用4.5 t/hm2腐殖酸的组合是最佳的改良效果。研究结果可为西辽河平原盐碱荒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渠道渗漏对两岸农田水土环境的影响,在东风分干渠两岸距渠道50、150、300、500 m处分别设置4个观测断面,选择夏灌和秋浇两次典型渠道输水过程,观测输水前后地下水埋深、离子组成和土壤盐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秋浇期间渠道输水前后地下水矿化度表现为显著性差异(P<0.05),渠道衬砌前、后地下水总溶解性固体分别上升33.17%和10.05%,衬砌后秋浇期埋深变化速率较衬砌前降低14.89%,夏灌期降低64.22%。由于灌溉水入渗淋洗和离子交换作用,地下水阳离子由Na+逐渐向Mg2+和Ca2+变化,阴离子由HCO3-和Cl-逐渐向SO42-变化,水化学类型由SO4·Cl-Mg·Na型逐渐向HCO3·SO4-Ca·Mg型变化。渠道输水对50~150 m半径内的土壤盐分影响最大,输水后耕作层(0~40 cm)土壤表现为积盐,积盐量约为0.30 g·kg-1,但深层土壤含盐量变化不大,渠道衬砌前夏灌期各土层(0~20、20~40、40~100 cm)积盐率分别为-10.82%、4.48%、  相似文献   
17.
不同月份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与比较不同月份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用浓度30%甲醇回流40 min,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02%磷酸溶液(体积比22∶78),波长327 nm,流速1.0 ml/min。绿原酸在9.78~238.00μg/L时呈良好线性关系,r为0.999 8,回收率为97.9%。[结果]通过对10年树龄的光皮杜仲树叶4~12月绿原酸含量的分析,叶中含量平均为2.55%,6月达到最高。[结论]该法快速、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18.
弯道取水口附近水域水流结构十分复杂,为研究其水力学特性,依据物理模型试验,分析弯道及取水口附近表层速度场分布,采用标准模型对其进行二维数值模拟。综合分析可知,取水口处流速变化剧烈,应特别注意工程维护;取水口下游流速明显降低,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泥沙淤积。  相似文献   
19.
环翼式桥(闸)墩防冲刷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桥(闸)墩的局部冲刷是桥梁毁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桥(闸)墩上加环翼式挡板的能有效地防护局部冲刷。通过水工实验,量测墩(闸)周围冲坑深度和宽度。结果表明,加上环翼式挡板后可以有效减小冲坑深度。在水深20cm,冲坑深度最大能够减少60.7%,冲坑宽度最大能够减小64.7%。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分析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H(cyclic AMP-responsive element-binding protein 3-like 3,CREB-H)在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及其在马身猪和大白猪肝脏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1日龄猪12个组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小肠、小脑、下丘脑、背最长肌、股肌和腰肌)中CREB-H基因的表达谱,以及CREB-H在1、30、60、90、120、150和180日龄马身猪和大白猪肝脏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CREB-H基因mRNA在马身猪的12个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肝脏和小肠中高表达;CREB-H蛋白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心脏、脾脏和小脑中不表达。猪肝脏CREB-H基因mRNA和蛋白的发育表达受日龄、品种、品种与日龄相互作用的影响(P0.01)。马身猪和大白猪肝脏中CREB-H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在1日龄时达到最大值。在各发育阶段,马身猪CREB-H蛋白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大白猪(P0.01),且CREB-H主要在猪肝脏中表达。CREB-H在两猪种肝脏中的表达存在时空差异,可能与猪在不同发育期的脂质代谢能力有关,本试验结果为研究猪的脂质代谢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