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篇
  11篇
综合类   33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为有效防除节节麦和一年生阔叶杂草的危害,筛选具有较好控制作用的除草剂,我们开展了3%世玛油悬浮剂与3%双氟磺草胺?唑草酮悬浮剂混配防除冬小麦田恶性杂草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小麦返青期进行茎叶喷雾施药,药后30d对婆婆纳、播娘蒿、猪秧秧和荠菜株防效可达50.0%~72.5%,药后45d对婆婆纳、播娘蒿、猪秧秧和荠菜鲜株防效可达67.2%~95.8%,对节节麦鲜株防效可达81.3%。说明3%世玛油悬浮剂与3%双氟磺草胺?唑草酮悬浮剂混配可有效防除节节麦和一年生阔叶杂草,能够达到小麦返青后的最佳除草效果。同时田间调查显示该混配对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4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财富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对周边环境条件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的动力。但目前在我国,城市园林的养护和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城市园林的绿化工程质量严重下降,得不偿失。针对这种情况,城市园林绿化的养护与管理必须得到严格的监督和保障,将养护与管理任务落实,使城市园林绿化的工程建设得到更加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3.
对江苏南京某养殖场温室养殖的患病大口黑鲈鱼种进行病原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株,命名为Q-1.对其进行生化检测以及回归感染试验,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确定菌株Q-1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Q-1对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和氟...  相似文献   
44.
数量化赣南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通过数量化分析掌握赣南低山丘陵区龙南县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规律,以龙南县2013年农村居民点和DEM矢量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Voronoi图Cv值与核密度函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究了龙南县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龙南县整体Cv值达到了147.81%,各乡、镇、垦殖场除了安基山垦殖场之外,其余14个乡级单位的Cv值都大于64%,居民点空间集聚分布特征明显,呈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特征;基于核密度分析发现龙南县居民点空间布局呈现"北密南疏"的格局,平均密度为1.66个/km2;同时龙南县居民点空间布局受海拔、坡度、坡向、公路与河流水源因素影响较强,表现出明显的地形和交通指向。  相似文献   
45.
黄曲条跳甲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防治措施不合理易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影响蔬菜质量和食品安全.为有效防治黄曲条跳甲,在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其农业防治、机械防治及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6.
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小麦病原线虫。通过室内盆栽接种和田间病圃鉴定, 采用相对抗病指数法和Pf/Pi比值法评价75份CIMMYT小麦品种资源材料对菲利普孢囊线虫河南许昌群体的抗性, 为抗病育种提供了种质资源信息。在供试材料中未发现免疫品种, 其中6R(6D)抗性最好, 2种鉴定条件下均表现高抗;MACKELLER、CROC_1/ AE.SQUARROSA(224)//OPATA*1、CROC_1/AE.SQUARROSA (224)//OPATA*2、CPI 133842、CPI 133814和TRIDENT等6份品种材料在室内接种鉴定中达到抗病水平;田间病圃鉴定中除6R(6D)表现高抗水平外, 另有CPI 133842、CPI 133814、DURATI和TURCAN#39表现高抗, ID-2150、BAXTER和MACKELLER等14份品种材料达到抗病水平。室内接种鉴定较田间病圃鉴定发病严重, 且简便易行, 鉴定结果更可靠。鉴定结果表明, 相对抗病指数法可以作为一种评价小麦品种对孢囊线虫病抗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7.
植物抗寒性是衡量其抗逆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干种子为材料,经低能离子束辐照处理后,常规培养至其三叶期时经42℃热激处理,再经4℃冷处理,研究其抗寒性变化.结果表明,在某些离子注入量下幼苗的抗寒性明显提高,膜伤害程度降低;高温热激使得低离子注入量下幼苗的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比常温时升高,而高离子注入量下低于常温;真空高温处理的幼苗细胞膜伤害最小,说明低能离子注入与高温热激共同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植物抗寒性.  相似文献   
48.
基于冠层高光谱信息的水稻生长监测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与传统的诊断方法相比,光谱与成像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无损探测和获取水稻养分生理信息的优势,是水稻生长监测和田间精细化管理以及指导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介绍高光谱技术常用的数据处理与变换方法、建模与模型验证方法,总结国内外近40年来光谱分析技术在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养分、叶绿素含量、植被指数、病虫害和水分等作物生长信息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剖析水稻光谱诊断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提高水稻精确管理水平和实现精准农业提供技术支撑。最后指出,基于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利用数码相机RGB(red,green,blue)和HSV(hue,saturation,value)等2种颜色模型以及在多因子交互作用条件下进行水稻参数分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9.
优化施肥对萝卜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我国萝卜生产中施肥过量和不平衡现象普遍,研究优化施肥对萝卜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旨在为萝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秋季和2017年春季分别在天津、山东、浙江和河北四个萝卜产区布置4个田间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农民习惯施肥(FP);优化施肥[NPK (S)];基于NPK (S)处理的减氮、减磷和减钾处理;优化施肥+有机肥[NPKM (S),钾肥为硫酸钾];优化施肥+有机肥[NPKM (Cl),钾肥为氯化钾]。测定了萝卜产量、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和氮素表观损失。【结果】与FP处理相比,两季NPK(S)处理的萝卜肉质根产量增幅平均为3.9%,植株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增幅平均为12.4%、15.3%和4.4%,其中河北试验点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均达到显著水平。四个试验点NPK (S)和NPKM (S)处理以及NPKM (S)和NPKM (Cl)处理相比,萝卜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与FP处理相比,两季NPK (S)处理的氮素农学效率(AEN)、氮素回收率(REN)和氮素偏生产力(PFPN)平均分别增加了32.8 kg/kg、18.9%和110.5 kg/kg;磷素农学效率(AEP)、磷素回收率(REP)和磷素偏生产力(PFPP)平均分别增加了53.0 kg/kg、15.3%和296.7kg/kg;钾素农学效率(AEK)和钾素回收率(REK)平均分别增加了17.6 kg/kg和11.5%。与NPKM (S)处理相比,两季NPK (S)处理的AEN、REN和PFPN平均分别增加了34.0 kg/kg、13.5%和221.7 kg/kg,AEP、REP和FPP平均分别增加了20.8 kg/kg、6.6%和217.2 kg/kg,AEK、REK和钾素偏生产力(PFPK)平均分别增加了9.0 kg/kg、3.6%和89.5 kg/kg。与NPKM (Cl)处理相比,两季NPKM (S)处理的REP和REK分别显著提高了6.2%和7.4%。由氮素表观损失结果得出,两季NPK (S)处理的氮素表观损失比FP处理平均降低了106.7kg/hm^2,氮素残留降低了42.1 kg/hm^2;与NPKM (S)处理相比,NPK (S)处理的氮素表观损失平均降低了84.6kg/hm^2,氮素残留降低了55.6 kg/hm^2;NPKM (S)和NPKM (Cl)处理平均氮素表观损失和氮素残留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保证萝卜产量的基础上,优化施肥量和施肥时期可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氮素损失。肥料用量的增减需依据各地具体施肥量而定,硫酸钾和氯化钾都可在萝卜生产中用作钾源,二者在肥效和萝卜产量及品质方面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50.
温州市龙湾区创新农作制度,在连作晚稻收获后利用冬闲田增种一茬花菜,选用生育期90~108天的青梗松花菜品种,10月上旬播种,11月上中旬定植,翌年2月下旬至3月底收获,后茬继续种植早稻,菜—稻—稻一年三作粮经结合,既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又实现了农民增收目标,同时水旱轮作还能减轻作物的病虫为害,经济、生态效益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