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林业   1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园艺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近几年来,殷都区在棉花生长全过程中综合运用化学调控技术,促进了棉花早发稳长和棉花产量的提高,应用效果十分显著。1、化学调控技术在各生育阶段的应用及效果1.1播前浸种。高肥水条件下的地膜覆盖棉田、两熟棉田和营养钵育苗的苗床,在播种前用0.1—0.2g/kg缩节安浸种,比对照种子发芽率高2%—8%,出苗早1—2天,棉苗出土后,叶色深绿,生长健壮,根须数量明显增多,达到了壮根壮苗的目的,但包衣棉种不宜浸种。  相似文献   
22.
张光飞  翟书华  苏文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82-14683
利用CO2光合测定仪分析了引种栽培的原始观音座莲叶片的光合补偿点和饱和光强,通过控制叶室的光合有效辐射、CO2浓度、温度和相对湿度,分析了叶片的羧化效率和CO2补偿点,并进行光合有效辐射、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始观音座莲叶片的光合补偿点为5.3μmol/(m^2·s),饱和光强为500μmol/(m^2·s),有明显的光抑制现象;叶片的羧化效率为0.0092,CO2补偿点为51.8μmol/mol;光合速率在叶温10-20℃内随温度升高上升,加~35℃随温度升高下降,最适温度为16~31℃;相对湿度20%~80%内,叶片光合速率随湿度增加而增大,最适相对湿度条件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23.
为探讨云南松球果宿存时间对其幼苗出土及生长的影响,以具有延迟开放果实特征的云南松为研究对象,采集当年生、宿存1年及2年的球果,利用其种子进行育苗试验,比较不同宿存时间下的云南松球果内的种子在其田间出苗率及幼苗生长100d和300d时的地上及地下部分各生长指标及其生物量是否有差异。结果表明:当年生种子的出苗率显著高于宿存1年、2年球果内种子的出苗率(P0.05),各宿存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幼苗生长100d时,随球果宿存时间的增加,幼苗的各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各宿存间差异不大;幼苗生长300d时,除地下部分生物量之外,幼苗各指标均随宿存年份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各宿存间其幼苗除株高和地下部分干重外其他生长指标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云南松当年生球果内的种子其出苗率及幼苗在生长100d及300d时的生长指标均优于宿存球果内的种子,而各宿存间的差异不大。云南松的非严格植冠种子库有助于林火等不利因素干扰后云南松实生苗的及时更新,但若进行采种育苗,为保证其较高的成苗率应尽量采集当年生球果。  相似文献   
24.
光照条件对旱冬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种子萌发及幼苗光合实验的结果表明,早冬瓜种子具有需光萌发的特性,黑暗中即使种子处在适于萌发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下,种子仍保持休眠状态,需接受光照刺激才能解除休眠而萌发,故播种育苗时种子不宜盖土。早冬瓜幼苗生长的初期光补偿点为12μmo1/m^2s,光饱和点为1000μmo1/m^2s,具有一定的耐阴能力,适宜在50%遮荫条件下生长。随着月龄的增加,耐阴能力下降。6月龄苗光合补偿点上升到21μmo1/m^2s,光饱和点超过2000μmol/m^2s,只有在全光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遮荫会降低幼苗高生长量和基径粗生长量。晴天,早冬瓜幼苗光合作用存在“午睡现象”,当植株处于缺水状态时,光合作用的“午睡现象”会更加强烈。表明早冬瓜适宜种植在次生裸地或撂荒地,种植后应及时除草进行透光抚育。  相似文献   
25.
正近年来,我区按照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夏玉米上大力推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精选示范基地,从优化技术模式、加强农企合作、扩大宣传带动等方面,制定完善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推进绿色防控,从而实现现代农业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一、示范区基本情况。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建  相似文献   
26.
对滇石栎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表明林木种子在落到地面后的6~7个月内,由于遭受鼠、虫危害,大部分已损失或丧失发芽率,在自然条件下没有种子萌发;受种壳的抑制,滇石栎种子有休眠现象,新鲜种子不会很快萌发;沙藏可解除种子的休眠状态,沙藏时间以150天以上为宜。种子直播造林,应在10月直接从树上采收绿色种子较好,种子经杀虫处理沙藏至次年雨季前播种。  相似文献   
27.
以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球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种不同烘烤温度40,50,60,70℃对球果鳞片开放时间以及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松球果在烘烤时,其鳞片开放的时间会随着烘烤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年成熟的球果在50℃和60℃2种烘烤条件下释放的种子萌发率最高,分别达(97.53±0.69)%和(95.53士3.12)%(p>0.05,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烘烤温度对球果鳞片开放时间和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在生产中利用60℃烘烤云南松球果获得种子既能保证萌发率,又能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8.
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不同土壤条件下苦楝生长量、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等参数。结果表明:经过一个生长季节后,石灰土上苦楝的生长比酸性土上要好,具有较高的生物量积累。说明苦楝能够适应石灰岩土壤,可作为云南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29.
在不同生境光强,即100%自然全光照(Natural sunlight,NS)、80%NS、25%NS、5%NS的人工遮阴条件下,研究了生境光强对云南金钱槭(Dipteronia ayeria Henry)幼苗生长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是影响幼苗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株高、基径、生物量和光速速率均以5%NS处理的最小,基径、生物量和光合速率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减小.80%NS的处理对云南金钱槭幼苗的生长最有利,幼苗的株高、基径、生物量和光合速率均在80%NS处理下获得了最大增长,说明适当遮阴(80%NS)有利于云南金钱槭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30.
以锥连栎(Quercus franchetii)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10,15,20,25,30,35,40℃)和去种皮与非去皮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对锥连栎种子的萌发率(GP)、萌发指数(GI)和萌发速率系数(CRG)的影响极显著(p<0.01),温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除萌发率外的其他2个萌发参数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种皮对锥连栎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除去种皮后,种子的萌发率及萌发指数极显著增加(p<0.01),且萌发进程加快.去种皮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最高萌发率达100%,升高或降低最适温度都会影响其萌发.有种皮种子萌发率最高仅为10%.锥连栎种皮水浸提液处理下的去种皮锥连栎和小麦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种皮对锥连栎种子的萌发无化学他感作用,但具有明显的机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