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3篇
  6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6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利用NASBA技术检测草莓斑驳病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Nucleic acid sequence based amplification,NASBA)技术是以cDNA为中介体在等温条件下直接扩增单链RNA特异序列的核酸扩增技术,研究探索利用NASBA技术检测草莓斑驳病毒(Strawberry mottle virus,SMoV)。在对14个SMoV分离物序列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和筛选出适于SMoV检测的NASBA引物。NASBA检测SMoV的适宜反应温度为40℃。在9份草莓样品上检测SMoV的结果显示,NASBA检测结果与RT-PCR的检测结果一致,这表明初步建立了利用NASBA技术检测SMoV的技术体系。这是利用NASBA检测SMoV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62.
苹果品种试管苗叶片再生不定芽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建立了富士和乔纳苹果的试管苗叶片再生系统。在适宜条件下,乔纳金叶片再生频率达100%,富士叶片则达90%以上。叶片接种后,立即进行一段时间的暗培养是必需的。培养基附加水解乳蛋白(LH)250mg/L,可以显著提高富士叶片再生频率,附加新霉素75mg/L,可以完全抑制芽再生和愈伤组织形成。  相似文献   
263.
依据IGBP土地覆盖分类遥感数据和中国县域行政区划图,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表,估算了陕西省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2 473.29 × 108元/年,约占全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4.41%.各类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对总价值的贡献率差异显著,森林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草地和农田,水体最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构成中,土壤形成与保护价值最高,食物生产价值最小.陕西省三大自然地理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空间差异明显,陕南秦巴山地的生态价值最大,其次是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最小.  相似文献   
264.
塔河油田集输管道输送介质具有高含H,s、高含CO,及高含氯离子的特点,在无氧且低流速环境下,易生成FeS等腐蚀产物,FeS具有自燃性,一旦发生自燃将会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采用X-射线衍射测试方法对腐蚀产物组分进行分析,在H2S、CO2共存体系下,腐蚀产物以FeCO3、FeO(OH)、Fe3O4为主,铁的硫化物以FeS为主,但含量较低。采用加热的方式,利用固体自燃点测试仪对不同组分的7个腐蚀产物混合物进行自燃特性分析,结果表明:FeCO。可以表现出一定放热,但不会发生自燃;对于FeCO3与FeS形成的混合物,当两者质量比为15:10、单质硫磺的质量分数为2.67%时,FeCO。和FeS混合物自燃点为189.08℃,易发生自燃,建议在现场断管作业中采取预防FeS自燃的措施。(图2,表2,参6)。  相似文献   
265.
正小尾寒羊以其高繁殖率、早期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耐舍饲的优良特性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是我国较好的肉用地方品种。内蒙古通辽地区小尾寒羊存栏量大,但小尾寒羊舍饲养殖效益差别较大。在工作调研中发现库伦旗镇奈林稿镇肉羊合作社的小尾寒羊舍饲养殖效益突出,本文针对其养殖模式和效益进行了总结分析。一、生产经营及繁殖模式生产经营模式为自繁自育。繁殖模式:13个月2产,平均产羔率240%,成活率90%以上,平均每胎2.1个羔。  相似文献   
266.
【目的】新型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是调控植物分枝发育的关键因子,但独脚金内酯在草莓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揭示森林草莓(Fragaria vesca)中独脚金内酯生物合成关键基因DWARF27D27)的表达特性及主要功能,探索FveD27在草莓分枝以及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为研究草莓植株构型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选用森林草莓作为试验材料,利用RT-PCR方法克隆FveD27的编码区序列,利用MEGA 6.0分析草莓FveD27与苹果、拟南芥等物种中D27的系统进化关系;构建FveD27GFP的融合载体,利用注射烟草叶片的方法对FveD27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通过qRT-PCR技术对FveD27在森林草莓不同器官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构建FveD27启动子与GUS融合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化到森林草莓中,利用GUS染色进一步分析FveD27的表达特性;构建FveD27过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进行稳定遗传转化,获得FveD27过表达草莓株系。【结果】从森林草莓中克隆出编码区长度为789 bp的FveD27序列;烟草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FveD27定位在叶绿体;FveD27在森林草莓组织器官中的表达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幼叶、茎尖、叶柄、成熟叶、根;克隆出长度为1 670 bp的FveD27启动子序列,GUS活性分析结果显示转pFveD27::GUS融合基因草莓植株的幼叶和芽等部位GUS活性较强,而成熟叶与叶柄部位GUS活性较弱,根部几乎无GUS活性,GUS染色分析揭示的基因表达结果与qRT-PCR结果相符;构建了FveD27过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获得了过表达FveD27的草莓转基因株系,表型调查结果表明过表达FveD27能够显著抑制新茎分枝的形成,同时增加花序数量。【结论】FveD27具有调控森林草莓新茎分枝发育、花序数量等功能。研究结果可为调控草莓新茎分枝数量和产量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67.
选取24只8周龄健康的雌性昆明小白鼠并随机分成4组,Ⅰ组为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Ⅱ、Ⅲ、Ⅳ组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Gln,注射后4h处死,取肝脏、子宫和卵巢.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SP70 mRNA和HSP70的表达.试验结果表明.Gln注射组鼠组织中HSP70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且HSP70表达量随着Gln注射量的增加而增加.Ⅱ组鼠肝脏、子宫和卵巢组织中HSP70蛋白表达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9.49%、5.49%和4.84%(P>0.05);Ⅲ组鼠各组织中HSP70比对照组分别显著(P<0.05)增加了23.56%、21.10%和14.30%:Ⅳ组肝脏组织中HSP70比对照组显著增加了35.33%(P<0.05),子宫和卵巢比对照组分别极显著(P<0.01)增加了33.74%和33.77%.因此.Gln能诱导小鼠肝脏、子宫、卵巢组织细胞HSP70的表达,并且HSP70表达量随着Gln剂量的加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268.
草莓镶脉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草莓镶脉病毒的主要特性、病毒检测方法及控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病毒检测方法主要有指示植物小叶嫁接法、血清学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目前草莓病毒病的控制方法主要有培育无毒苗、选育抗病毒品种等。  相似文献   
269.
为探究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营养生长及果实性状的影响,以草莓品种‘艳丽’为试材,分别进行促成栽培和半促成栽培,调查不同栽培模式下草莓植株的物候期、生长指标、生理指标、果实产量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促成栽培模式下草莓开花期、结果期均比半促成栽培模式早60 d左右;而半促成栽培模式下草莓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干鲜重,都不同程度高于促成栽培模式,生长更旺盛,果实单株产量比促成栽培模式下高21.83%,一级序果平均单果重二者差异不明显;果实品质方面,促成栽培模式好于半促成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70.
提高草莓种子离体培养发芽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EMC、‘哈尼’‘丰香’‘北辉’等10份草莓为试材,研究了培养基质和种子处理对发芽的影响.以提高草莓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表明:草莓种子处理、培养基质、品种等对发芽率、发芽速度有很大影响。种子整粒培养,栽培品种发芽困难,而野生品种发芽较容易,种子切开处理的,在不同的培养基质上,供试各品种的种子发芽率超过60%.最高达100%。培养基质以1,2MS+3%蔗糖+0.6%琼脂的为好,发芽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