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18篇
综合类   38篇
园艺   6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田间低温胁迫对大白菜某些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田间试验研究低温胁迫对大白菜叶片中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和丙二醛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温度的降低大白菜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及游离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明显上升,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先升后降,且各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低温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升高和保持较高的酶活性与大白菜提高其抗低温性密切相关。与其他品种相比“秋珍白16号”和“春大王”随温度降低其渗透调节物质升速快且含量较高,保护酶活性也较高,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62.
根据目前设施蔬菜生产中的施肥状况设计了不施肥(CK)、只施有机肥(SOF)、理论施肥(TF)、习惯施肥(CF)和超量施肥(OF) 5个施肥水平,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都逐渐增加;但对番茄比叶面积、叶面积比、平均节间距和单果重却没有明显的影响。番茄第一花序花数和生物学产量依次为不施肥<只施有机肥<理论施肥<经验施肥<超量施肥,其中理论施肥和超量施肥的经济系数较高。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番茄果实中抗坏血酸、有机酸、游离氨基酸、硝酸盐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减小,糖酸比降低,果实的风味变差。目前温室生产中大量施用氮肥可以暂时提高番茄产量,但有悖于设施蔬菜土壤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3.
弱光条件下不同基因型辣椒幼苗光合与生长的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遮光方式,使光照强度降低65%~70%,以研究弱光对不同基因型辣椒幼苗光合、蒸腾以及生长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环境下辣椒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并且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是非气孔限制的结果。弱光下辣椒幼苗同化物合成与积累受到抑制,表现为叶片数减少,高粗比增加,根冠比、比叶鲜样质量、比叶干样质量、全株干样质量和壮苗指数下降。弱光使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绿素a/b比值下降,叶片含水量上升。小果型辣椒的耐弱光性普遍强于大果型甜椒,并且弱光环境下相对壮苗指数较高,以及净光合速率下降较少的辣椒或甜椒,具有耐弱光的优势。  相似文献   
64.
黄瓜果实相关性状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果实性状对黄瓜的商品性及产量具有重要影响,对黄瓜果实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将有助于了解其遗传机制,为黄瓜果实性状改良以及高产、稳产育种提供有益参考和帮助,同时也可为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华北保护地类型黄瓜材料9930和欧洲温室类型黄瓜材料9110Gt为亲本构建的遗传图谱,结合不同年份、不同季节4次表型鉴定数据,采用MapQTL4.0软件对12个黄瓜果实相关性状进行多座位QTL模型(MQM)检测。【结果】检测到与8个商品瓜性状相关的QTLs 18个:瓜长Fl(3个)、把长Fsl(1个)、瓜粗Fd(1个)、瓜长/把长Lsr(5个)、瓜长/瓜粗Ldr(1个)、刺色Fsc(4个)、刺密度Fsd(1个)、果瘤大小Fws(2个);与4个种瓜性状(种瓜长Sfl、种瓜粗Sfd、种瓜重Sfw、种瓜果皮颜色Sfc)相关的QTLs 14个。其中表型贡献率≥10.0%的主效QTL有27个,占QTL总数的84.4%,这些QTL大都分布在Chr.5和Chr.6上。各QTLs的LOD值在3.53—42.21,可解释8.4%—73.1%的表型变异。【结论】本研究检测到与12个黄瓜果实性状相关的QTL共32个,其中刺色和果瘤大小2个性状在2006—2009年春秋两季均检测到主效QTL位点,并获得紧密连锁的特异标记 (SSR02697、SSR19256、SSR15818、SSR06003、SSR00116、SSR05321、SSR00004、SSR02309),可用于基因精细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65.
两种生态型黄瓜幼苗光系统I抗氧化酶对弱光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种生态型黄瓜品种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了弱光对光系统I(PSI)水-水循环电子传递过程中一系列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了解黄瓜苗期弱光响应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在弱光胁迫的早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氢酶(APX)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比对照有所增加,但随着黄瓜幼苗对弱光的不断适应,3种酶活性逐渐降低。此时,耐弱光型品种(S1)叶片中的SOD、APX和DHAR活性增幅要明显高于S404,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在两供试材料中与对照相比均有所减弱。弱光下,S1叶片中MDHAR活性高于S404,而GR活性却低于S404。因此,耐弱光型黄瓜品种具有较高地清除活性氧和自由基的能力,可能通过调节NADPH在PS I水-水循环电子传递链中的分配来更好地适应弱光逆境。  相似文献   
66.
设置对照、垃圾堆肥及其复合肥的不同肥料处理小区,并将同一施肥处理分为秸秆覆盖与无覆盖两部分,种植玉米,应用静态箱法采样和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农田土壤CO2、CH4通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呈现拔节期和成熟期两个排放高峰;不同肥料处理下CO2排放通量堆肥(平均值为59.55μg·m^-2·h^-1)〉复合肥(平均值为52.09μg·m^-2·h^-1)〉对照(平均值为43.35μg·m^-2·h^-1);地表条件、温度、土壤含水量与CO2通量有一定相关关系,在本试验条件下,地表秸秆覆盖、温度、土壤含水量一定程度上促进CO2产生;肥料对CH4通量影响不大,秸秆覆盖条件有利于土壤CH4的产生,而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与土壤CH4通量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7.
新型垃圾复合肥的肥力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种植夏玉米,设计对照、垃圾复合肥、堆肥、化肥四种肥料处理,各有肥处理的氮、磷、钾含量相同.研究新型垃圾复合肥对夏玉米生育性状、产量、经济效益以及收获后土壤中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肥相比较,复合肥的合理使用更好的促进玉米苗期生长水平,有效的提高了玉米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玉米生育参数,使产量和经济效益在施用复合肥后明显提高;复合肥处理后的土壤中有机质、氮素含量明显增加,磷素、钾素以及碱解氮参数虽有所提高,但增长不显著,土壤整体养分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8.
施肥水平对日光温室番茄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设计了5个施肥水平以研究对日光温室不同季节(茬口)番茄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日光温室番茄生育进程推进,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叶绿素a/b比值冬春茬呈逐渐降低趋势,而秋冬茬呈逐渐增加趋势。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呈增加趋势,但对叶绿素a/b的比值则影响不大。在5个施肥水平中,理论施肥的叶片光合能力较强,光合作用中的关键酶RUBP羧化酶活性,以及Mg2 -ATPase、Ca2 -ATPase活性较高,尤其中位叶和上位叶的光合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69.
不同品种辣椒幼苗光合特性及弱光耐受性的差异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在不同弱光处理条件下, 利用L I26400型便携式光合仪研究了弱光对4个辣椒品种幼苗光响应曲线、CO2 响应曲线等光合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弱光下辣椒的光补偿点(LCP) 、光饱和点(LSP) 、光饱和光合速率、CO2 补偿点(CCP) 、CO2 饱和点(CSP) 、暗呼吸速率(Rd ) 、羧化效率(CE) 、RuBP羧化酶活性、RuBP最大再生速率均下降, 表观量子效率(AQY) 上升, 并且弱光下辣椒净光合速率( Pn)的下降是RuBP羧化限制和再生限制的共同结果。另外随光照的减弱, 辣椒叶片叶绿素(Chl. ) 含量上升,叶绿素a /b比值(Chl. a /b) 和比叶重( SLM) 下降。弱光下LCP和Rd 相对较低、AQY和CE较高的辣椒品种可能具有耐弱光的优势。  相似文献   
70.
改良地膜覆盖对春季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季栽培是马铃薯栽培的主要茬口,提高春茬马铃薯产量对蔬菜市场供应有着重要的作用。过去,马铃薯多采用露地栽培,最近几年也采用地膜覆盖,但多为常规覆盖。常规覆膜虽然可以提高产量,但增产幅度较低。本试验旨在探讨一种新的覆盖方式——改良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图找到一种在生产上适用、有效的覆盖方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品种为鲁引1号马铃薯,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提供;采用无色透明膜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