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2篇
  5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玉米是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用玉米粒制种具有原料来源方便、成本低、营养丰富、菌丝粗壮及菌种萌发力强等优点(特别是制平菇菌种),很适合在玉米产区推广。现将制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2.
由北京先之声生物科技研究所承办的山东省聊城地区送科技下乡入户“百村千亩示范基地工程”,是以该所物理转光产品“贺氏399”植物生长微电活能为首的高科技产品。该产品采用物理方法,以核酸蛋白为主导的纳米导体硅元素为转光材料,经特定工艺流程加工而成的高效、无毒、无功害的绿色产品。  相似文献   
63.
大豆人工老化与自然老化的种子活力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种子的耐储藏性是评价大豆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大豆种子的耐储藏性通常可通过测定自然老化种子的活力来确定。自然老化历时较长,而人工老化则可弥补其所需时间较长的不足,但对两者间的一致性尚有争议。本实验对21份大豆种质的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豆种质经人工老化处理后,16份种质的发芽率等活力指标低于自然老化处理,2份种质的发芽率等活力指标与自然老化处理无差异,3份种质的的发芽率等活力指标高于自然老化处理。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对于大部分的种质来讲,人工老化能较好地反映自然老化的过程,但仍有少量种质的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结果间差异较大。另外,人工老化处理种质的发芽率等活力指标与粗脂肪含量呈正相关,与籽粒大小和粗蛋白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4.
从2002年11月至今,笔者在3年多的时间内共诊断出610头奶牛真胃变位,直接判定淘汰42头,完成568例真胃变位手术,从发病原因、诊断、手术路径、固定方法、术后护理和预防本病等方面做了分析。1病例分析在手术治疗的568例奶牛真胃变位中,初产奶牛发病493头,占总发病数的86.8%;2~4胎  相似文献   
65.
66.
67.
苹果渣膳食纤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苹果渣为原料,采用发酵法制取苹果渣膳食纤维.并对发酵法制取苹果渣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制取苹果渣膳食纤维的色泽保护进行了研究,对膳食纤维的组成成分、干燥率及膳食纤维的溶胀性、持水力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发酵法制取的膳食纤维其蛋白质、粗纤维、乙醚提取物(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高,且其持水力显著高于化学法制取的膳食纤维的持水力,这表明发酵法制取的膳食纤维活性高,有较好的预防和保健功能.通过不同浓度的柠檬酸、抗坏血酸和EDTA混合液护色处理,它们对提高膳食纤维白度有一定效果,但它们的浓度变化对提高苹果渣膳食纤维白度没有显著影响.通过对苹果渣膳食纤维干燥率的测定,可知发酵好的苹果渣中80%以上是水分和挥发物,而苹果渣膳食纤维只占18.70%左右.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苹果渣制取膳食纤维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UV-C对冬小麦种子发芽率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品系聊大2号为材料,用UV-C处理1h后,比较了种子发芽率的动态变化及UV-C处理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GA含量和α-淀粉酶活力的变化。并将处理1h的种子播种,测定其幼苗的出苗数、生长速度、荧光参数、反射光谱、相对电导率等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与不经UV-C照射的对照相比,UV-C照射1h的冬小麦干种子及湿种子的发芽率受到促进。UV-C照射1h的干种子在浸种6、8、10和12h的GA含量及淀粉酶活力比对照组高。经UV-C处理的干种子在出苗速度,以及在出苗后前6d的株高生长速度上较对照快,株高一直较对照组高。处理组叶片的类黄酮含量也较对照有增加的趋势,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RI、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指标受UV-C的影响较小。综上所述,UV-C照射能够促进干种子及浸种一定时间的湿种子的发芽率,其中尤以1h的效果显著,此外,经UV-C处理后的种子在出苗速度、株高伸长等方面也受到促进。[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研究紫外线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明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对植物生长毒害的机理,以及PAHs中不同物质毒害效应的差异。【方法】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平邑甜茶幼苗根毛经多环芳烃菲和芘处理后Ca2+、 K+、H+流速变化。【结果】经过菲处理后,Ca2+、K+、H+流动性发生明显逆转,平均流速由对照的(-63.53±9.30) pmol•cm-2•s-1、(-60.56±14.56) pmol•cm-2•s-1、(+44.38±5.19 ) pmol•cm-2•s-1分别改变为(+127.18±39.95) pmol•cm-2•s-1 、(+109.97±25.68) pmol•cm-2•s-1、(-10.35±1.57 ) pmol•cm-2•s-1。经芘处理后,Ca2+、K+、H+流动性同样发生逆转,平均流速分别改变为(+220.29±60.42) pmol•cm-2•s-1、(+140.21±27.87) pmol•cm-2•s-1)、(-14.42±3.16) pmol•cm-2•s-1。【结论】PAHs破坏了细胞膜通透性,降低了离子通道活性,活化了根细胞质膜 Ca2+-ATPase 及 Ca2+/ H+反向转运体,扰乱了平邑甜茶根系对Ca2+、K+离子的吸收过程,造成相应元素缺失,并且芘造成的毒害效应显著高于菲,成为PAHs毒害植物体的机理之一。说明多环芳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以追溯到离子吸收及离子通道的改变上,为进一步研究PAHs对植物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小麦在面粉及面条制品加工过程中极易发生褐变。本文通过对小麦在面粉及其面条主要加工工序的色度变化分析,探讨了出粉率、籽粒硬度、灰分含量与面粉及其面条制品加工中色度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籽粒硬度、出粉率和灰分含量与面粉白度有关,皮色黄白的软质小麦出粉率较高,在磨粉过程中面粉白度增高、黄色度值减弱、红色度值消退,白皮小麦小偃107磨制的面粉较白,小偃137煮熟面片的黄色度值特别突出。在面条加工工艺过程中,a值趋于升高即红色度值增强,b值逐渐增大即黄色度值增强,面粉L值(第一道轧片≈复合压延〉煮熟面片。面粉L值在面制品加工过程中不是决定性的指标,面粉a值和b值与第一道轧片、复合压延、煮熟面片的a值、b值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面粉b值还与第一道轧片、煮熟面片的a值呈显著负相关,a值与b值之间的颜色协调,使复合压延后的面片颜色发青、煮熟面片的颜色变黄而红色变浅。PPO活性与面制品加工过程中色度变化的相关性不显著,且面团色度变化主要发生在蒸煮工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