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5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6篇
  13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96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人参总皂苷提取分离工艺的优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研究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人参总皂苷的工艺条件,以人参总皂苷得率为考察指标。确定了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人参总皂苷的性能和洗脱参数。结果表明;以50%乙醇为洗脱剂效果最佳。人参总皂苷洗脱率在85%以上。纯度约为60%。此工艺简便,无污染,成本低,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探究内蒙古地区道地药材蒙古黄芪的生态适宜性,促进蒙古黄芪资源的开发利用。采用最大信息熵模型与地理信息技术联用的方法对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筛选出对蒙古黄芪生态适宜性影响最大的主导生态因子,并找出最适宜蒙古黄芪生长的适生区域。结果表明:影响蒙古黄芪生态适宜性的8个主导生态因子分别是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坡度、10月平均降水量、季节降水量变异系数、高程、植被类型、最暖季降水量和土壤类型。最适宜蒙古黄芪种植的区域在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以及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北部地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可为蒙古黄芪品质区划、栽培基地选址等工作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3.
为定量年生长周期内猕猴桃树体各器官养分含量及养分携出量,确定猕猴桃果园年养分需求量和合理施肥量,在猕猴桃年生长周期内采集秦美、哑特和华优3个品种猕猴桃树体各器官样品,测定养分含量,计算养分携出量。同时在参照研究区成龄果园树体养分贮藏量的基础上,通过果园养分吸收量推算猕猴桃果园合理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产量、单果质量、单叶质量及叶个数、枝条修剪量间均没有显著差异,各器官氮(N)、磷(P)、钾(K)养分含量亦无显著差异。猕猴桃果园每生长1 kg叶片吸收的养分量为N 2.81 g、P 0.31 g、K 2.13 g;每收获1 kg鲜果移出的养分量为N 1.40 g、P 0.47 g、K 2.23 g;每修剪1 kg枝条移出的养分量为N 3.70 g、P 0.47 g、K 2.94 g。年生长周期内果园因叶片吸收、果实收获、枝条修剪和树体贮藏的总养分量为N 162kg·hm~(-2)·a~(-1)、P 36 kg·hm~(-2)·a~(-1)、K 146 kg·hm~(-2)·a~(-1),其中来自肥料的养分为N 38.0 kg·hm~(-2)·a~(-1)、P 5.4 kg·hm~(-2)·a~(-1)、K 20.0 kg·hm~(-2)·a~(-1)。研究表明,不同品种成龄猕猴桃果园的推荐施肥量均为N 380 kg·hm~(-2)·a~(-1)、P 77 kg·hm~(-2)·a~(-1)、K 87 kg·hm~(-2)·a~(-1),N∶P_2O_5∶K_2O为1∶0.5∶0.3。  相似文献   
104.
采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烘烤花生中挥发性物质,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鉴定萃取物的风味组分,并将样品偏差值和感官评价相结合,评价萃取物香气协调性变化,综合进行萃取条件的优化,以建立一种烘烤花生风味物质的提取方法.结果显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120min;超临界CO2萃取能萃取出烘烤花生中近85%的挥发性风味组分,该条件下超临界CO2萃取物风味轮廓感官上与烘烤花生原始风味接近.采用样品偏差值可以定量评价超临界萃取烘烤花生中风味物质香气协调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5.
昌宁县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年发生种类多、发生面积大、造成损失严重,防治以林业部门投入为主、投入资金较大。按"谁经营、谁防治"的方针,林改后如何进行林业有害生物的社会化防治,有效控制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减小林农损失,保障林业生态安全,通过分析现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存在问题,提出今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6.
昌宁县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年发生种类多、发生面积大、造成损失严重,防治以林业部门投入为主、投入资金较大。按"谁经营、谁防治"的方针,林改后如何进行林业有害生物的社会化防治,有效控制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减小林农损失,保障林业生态安全,通过分析现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存在问题,提出今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7.
高钾肥力土壤增施钾肥对马铃薯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马铃薯生产过程中肥料养分管理和高效利用,于2011年在甘肃省定西市选择高钾肥力土壤布置大田试验,在等氮磷用量基础上,研究了施钾水平(0,120,240,360,480 K2O kg·hm-2)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商品率、产量和产值随施钾水平的提高而呈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商品率、产量以K120和K240较高,但纯收入以K120最高;马铃薯块茎淀粉、总糖、还原糖、Vc、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随施钾水平的提高而呈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淀粉和总糖含量以K240最高,而还原糖、Vc、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以K120最高,说明在高钾肥力土壤上适量增施钾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改善其品质。本试验条件下,马铃薯最高产量施钾量与经济最佳施钾量分别为162.06 kg·hm-2和126.44 kg·hm-2。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以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1基因(HbHMGR1)乳管表达载体pCAMBIA2301-PHEV2.1-HbHMGR1转化橡胶树易碎胚性愈伤组织,获得抗性转基因材料,为研究HbHMGR1基因的乳管特异性表达及提高橡胶产量打下基础.[方法]用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表达载体pCAMBIA2301-PHEV2.1-HbHMGR1转化橡胶树品种热研8-79花药易碎胚性愈伤组织,经卡那霉素筛选数月后,对抗性愈伤组织进行GUS染色和分子检测.[结果]经过对根癌农杆菌侵染的易碎愈伤组织进行4~6个月筛选,得到5个GUS检测呈阳性的抗性愈伤组织系;取其中的2号和11号抗性愈伤组织系进行PCR鉴定,均能扩增出与阳性对照相同的特异片段,uidA、NPTⅡ和PHEV2.1-HbHMGR1序列的目的片段大小分别为829、797和3592bp.2号和11号抗性愈伤组织系经反向PCR鉴定,发现2号抗性愈伤组织系未扩增出目的条带,而11号抗性愈伤组织系扩增获得一条约2000 bp的条带,包含T-DNA序列和一段未知的DNA序列,其中未知DNA序列是橡胶树品种热研8-79基因组的一段连续序列.[结论]将植物表达载体的T-DNA整合到抗性愈伤组织系基因组DNA中,可获得一个含35S-NPTⅡ-PHEV2.1-HbHMGR1-35S-uidA的转基因愈伤组织系.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解根际土壤中土传病害病原菌的积累与连作障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寻求缓解和克服马铃薯连作障碍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建立了以马铃薯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的干腐病病原菌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体系。结果显示,研究建立优化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引起马铃薯干腐病的优势病原菌茄病镰孢菌和接骨木镰孢菌进行快速检测和绝对定量,主要优化参数为:上下游引物各0.4 μL(10 mmol/L),DNA模板3 μL,退火温度60℃。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茄病镰孢菌和接骨木镰孢菌随连作年限的动态变化趋势均表现为随连作年限的递增呈现上升趋势,其中CP5的累积量最大,为1.45×104拷贝/g,比CK增加了27.8倍。CP4、CP3、CP2、CP1根际病原菌累积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0.5,16.31,8.32,3.51倍。由此可见,茄病镰孢菌和接骨木镰孢菌的数量均随连作年限的递增呈上升趋势。根际镰刀菌随生育进程的动态变化因病原菌种类而异,茄病镰孢菌以收获期累积量最大,平均为1.2×104拷贝/g,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上升趋势。而接骨木镰刀菌是播前累积量最大,平均为1.55×104 拷贝/g,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下降趋势。因此,研究区马铃薯根际土壤中镰刀菌的大量积累可能是导致马铃薯连作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0.
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中立枯丝核菌的大量累积可能是导致马铃薯连作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根际土壤中土传病害病原菌的积累与连作障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寻求缓解和克服马铃薯连作障碍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建立优化了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对引起马铃薯立枯病的病原菌立枯丝核菌进行了快速监测和绝对定量,对马铃薯连作1~5年根际土壤立枯丝核菌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建立优化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直接应用土壤DNA进行病原菌的定量检测,能检测到土壤中浓度为1×102个拷贝/g土的马铃薯立枯丝核菌,扩增效率为1.04,具有检出限低、扩增效率高的特点,实现了不通过病土分离培养方法,就可掌握病原菌在根际土壤中的累积状况;在马铃薯立枯病发病严重的连作根际土壤中,立枯丝核菌的累积数量随连作年限的递增呈上升趋势;病原菌的累积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下降趋势;病原菌累积量最大的是连作5年的播前土壤,每g土壤达3.75×107个拷贝数,由此可见,连作导致了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发生改变,土壤致病真菌数量增加,相应地也增加了马铃薯立枯病的初侵染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