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4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7篇
  17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75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研究以4个不同产地的38份亚麻资源为供试材料,开展9项产量性状指标和6项品质性状指标检测,通过多样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等研究不同亚麻资源单株产量性状及籽粒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发现:不同亚麻资源15项经济性状的变异幅度为7.94%~47.57%,棕榈酸的多样性指数达到最大;相关性分析得出,株果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最大,为0.887;主成分分析得出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0.01%,其中可以把单株粒重、株果数、千粒重、单株粒数、株高、工艺长度、硬脂酸、分枝数、棕榈酸和油酸作为38份亚麻资源经济性状的综合评价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出每个亚麻资源的D值,通过D值分析得出经济性状最佳的亚麻资源为陇亚5号。  相似文献   
272.
为建立一个稳定的谷子遗传转化体系,对216份谷子种质资源进行筛选,确定材料178成熟胚为受体材料,从植物激素浓度、防褐化剂、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乙酰丁香酮(AS)浓度等方面对谷子再生及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加入生长素2,4-D 9μmol/L、细胞分裂素Kinetin 4μmol/L、硝酸银8mg/L,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且能有效防止褐化。在侵染液和共培养基中加入100μmol/L AS,gus表达效果最好。农杆菌溶液OD600为0.3~0.5,侵染15min,共培养3d时,抗性愈伤组织率最高。获得的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及gus染色分析,确定外源bar基因已成功整合到谷子基因组中。初步建立了一套谷子遗传转化体系,为今后谷子遗传转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73.
盐碱地严重影响作物生长,而油葵适应盐碱地环境且自然生长是其他作物无法比拟的,随着花生耐盐碱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的配套,关于盐碱地油葵花生间作研究已经成为业界研究热点;同时油葵和花生都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其具有特殊的适应能力。文章首先分析了盐碱地油葵花生宽幅间作耐盐丰产的研究意义,然后分析了其栽培的技术要点。此盐碱地油葵花生宽幅间作耐盐丰产栽培技术包括盐碱地油葵花生宽幅间作高效生产环境、品种选择、播前准备、适时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晾晒等技术措施要求。本技术主要适用于山东省滨海盐碱地区,旨在为盐碱地相关种植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4.
逆境相关蛋白(stress associated protein, SAP)是植物中一类具有A20/AN1锌指结构域的蛋白,而A20/AN1锌指蛋白主要参与植物逆境响应。小麦中TaSAP1基因参与植株对各种逆境的响应,其5′非翻译区含有2个内含子(5' untranslated region intron, 5UI)。本研究利用重叠PCR,构建了TaSAP1的2个5UI缺失突变的表达载体,并转化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通过分析GUS活性,研究TaSAP1启动子及其5UI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TaSAP1启动子P1可受干旱、低温和外源ABA胁迫上调表达,表达活性分别是对照的10、6和4倍。TaSAP1基因2个5UI对启动子活性至关重要,2个5UI同时突变可致P1失活;Intron-1缺失突变导致P1活性降低约2.7倍(P0.05),但不影响P1对逆境胁迫的响应;Intron-2缺失突变导致P1失去对干旱、低温和外源ABA的响应能力。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TaSAP1 5UI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改善作物抗逆性提供了重要元件。  相似文献   
275.
为探明芝麻花生等带宽间作不同行比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于2018年进行了芝麻花生间作试验。以芝麻单作(CK1)、花生单作(CK2)为对照,设芝麻花生2∶2(M1)和芝麻花生4∶4(M2)两种等带宽间作模式,研究不同等带宽间作模式对作物干物质积累、收获指数、产量、土地当量比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降低了芝麻、花生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两种间作模式下,M2模式下芝麻、花生干物质积累量较M1模式显著增加15.0%和15.1%,在作物收获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时,M2较M1处理显著增加芝麻、花生产量16.1%和8.0%。M2处理的土地当量比为1.15,产投比为4.75,均显著高于CK1、CK2和M1处理,间作优势明显。说明芝麻花生4∶4等带宽间作模式能够通过提高作物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获得较高产量,同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76.
近年来,极端高温灾害已成为限制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本团队前期研发出一款可实现池塘养殖刺参安全度夏的池塘冷能气雾降温设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解析使用该设备对池塘环境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选取安装并使用该设备的5个池塘(实验组,根据相对区域的不同,标记为E1和E2组)和无任何降温措施的3个池塘(对照组,标记为C组)为研究对象,测定夏季高温期实验池塘水质及底质指标,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相应池塘沉积物中菌群结构差异进行解析,进一步分析细菌群落结构与相关环境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2个实验组池塘的底层平均水温显著低于对照组,水体溶解氧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水体氨氮和沉积物氨氮、亚硝酸氮以及化学需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池塘(P<0.05)。对2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共8个测试池塘的沉积物菌群结构进行测定后分别获得707~880个分类操作单元(optical transform unit, OTU),α多样性计算结果显示,实验组沉积物菌群群落丰度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均高于对照组。对8个样品的PCoA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内养殖池塘沉...  相似文献   
277.
玉米花生宽幅间作被认为是黄淮海平原缓解粮油争地矛盾,实现稳粮增油的种植模式之一。针对目前氮肥过量施用和豆科作物固氮被忽视的实际,2014-2015年在山东济南进行了玉米花生宽幅间作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下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作物籽粒产量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间作玉米和间作花生分别在360 kg/hm~2。施氮水平上(按玉米带占地面积折算间作玉米田施氮量为141 kg/hm~2)和90 kg/hm~2施氮水平上(按花生带占地面积折算间作花生田施氮量为55 kg/hm~2)时达到较高产量,两年平均分别为7939 kg/hm~2和1845 kg/hm~2;继续增加施氮量,虽然间作花生株高增加14%,但收获指数降低了12%,产量降低12%。玉米花生间作体系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当量比两年平均为1.08;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不同施氮量梯度下,分别比玉米单作增加32.9%~43.4%和11.8%~69.2%。说明间作玉米带施氮141kg/hm~2、花生带施氮55 kg/hm~2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土地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是本试验条件下间作最优施氮量。  相似文献   
278.
种植模式是影响花生冠层内透光率、光照度、温度、湿度等微环境的重要因素。本试验分别在2015年度和2016年度田间试验中设花生单作、玉米/花生宽幅间作2个处理,监测不同种植模式下花生结荚期后冠层透光率、光照度、冠层温、湿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荚果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与花生单作相比,玉米/花生宽幅间作显著降低了花生冠层的光照度、冠层顶部和中部的透光率及上午9:00—11:00的平均温度;增加了冠层平均湿度。2)花生冠层光照强度在晴天随时间推延而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且单作显著高于间作;在上午光照强度上升期和下午光照强度下降期,单作和间作光照强度差值较大,而中午太阳直射期二者差值减小。间作降低了花生夜间和中午前后的冠层环境温度,二者温差最高可达4.9℃;增加了白天冠层相对湿度,二者湿度差最高达21.03%。3)本试验条件下,结荚期冠层环境温度、冠层光照度及饱果期冠层环境温度、冠层光照度均与花生荚果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冠层环境湿度则与荚果产量呈负相关关系,其中结荚期达到极显著水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影响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为结荚期冠层光照度、结荚期冠层相对湿度、饱果期冠层相对湿度。通径分析得出,光照度除了直接影响产量外还有很大部分效应是通过影响冠层环境湿度进而影响花生荚果产量,说明间作条件下协调好光照度和冠层湿度的关系可提高光照度对产量的正面影响效应。本试验条件下,间作花生冠层光照度、透光率下降,冠层相对湿度升高,是限制花生荚果产量提高的主要气候生态因子。建议生产中间作为东西向种植,从而提高间作花生冠层上午9:00—11:00的有效光照度、适当降低冠层相对湿度,以期提高间作花生荚果产量。  相似文献   
279.
应用PCR方法检测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灿烂弧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皮综合征是近年来刺参养殖最主要的疾病,导致刺参大批死亡和惨重的经济损失.根据其主要致病原灿烂弧菌(VibrioQQQsplendidus)的16S~23S间隔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从纯化的V.splendidus DNA中成功地扩增出产物大小为177bp的DNA片断,并对此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R技术对V.splendidus DNA的检测灵敏度为0.5pg,并且对灿烂弧菌的DNA呈现特异性,而与其他细菌V.Fluvialis、V.Anguillarum、V.Alginolyticus、Aeromonas hydrophila、V.Harveyi、V.Parahaemolyticus、V.Vulnificus的DNA均无交叉反应.应用PCR技术对人工感染的以及取自青岛、烟台和威海的腐皮综合征发病海参进行检测,其检出率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成功用于快速检测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原灿烂弧菌.在国内,该方法应用于刺参腐皮综合征的检测尚属首次,它将为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快速诊断及防治提供又一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0.
【目的】研究引进12份大豆品种在新疆伊犁河谷地区大田的适应性,为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推广的优质、高产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稳定性参数,高稳系数、变异系数,分析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结果】参试品种合交02-69,210.868 kg/667m2,比对照增产28.36%,HSC居第1;绥农14,219.217 kg/667m2,比对照增产31.09%,HSC排名居第4。合交02-69、黑农69、黑农71、绥农14、黑农63为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较对照分别晚14、13、13、10、8 d;中黄901较对照早9 d,属于中早熟品种;株高在90~105 cm的品种有3个,分别是中黄901、黑农63、合交02-69。【结论】外引的12个品种在新疆伊犁河谷地区能正常开花结荚成熟,多数表现较好,其中合交02-69、绥农14、东农53、黑农69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