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为丰富长江流域地区蔬菜种类和改善新型特色保健蔬菜的供给结构提供参考,扬州大学对东方泽泻和川泽泻2个水生蔬菜品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探究泽泻在长江流域的生长表现及其种植可行性。结果表明:2个泽泻品种在江苏扬州地区大棚内春季4月播种,5月浅水种植,6月开始抽生花薹,并表现为高温条件下花薹抽生快而多,前期抽生的花薹商品性较好,后期因花薹数过多而纤细;东方泽泻不同批次采收的花薹茎长和茎粗均显著高于川泽泻;适宜密度(7 210株/667m2)条件下,花薹最高总产量东方泽泻可达677.57kg/667m2,川泽泻为554.98 kg/667m2;泽泻花薹的黄酮、总酚、DPPH抗氧化性等指标均较高,推测泽泻属于对日照长度不敏感的营养型植物,长江流域可在设施条件下进行周年生产,东方泽泻产量及商品性优于川泽泻。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探究不同季节土表覆盖水稻秸秆腐解及对大棚水生蔬菜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设置水稻秸秆7 500kg/hm~2覆盖土表和对照(CK,不覆盖水稻秸秆) 2个处理,各设3次重复,于秋冬季在大棚内使用塑料栽培箱并灌浅水种植豆瓣菜,研究水稻秸秆覆盖对水稻秸秆腐解率、豆瓣菜产量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腐解率为69. 34%,处理和对照的豆瓣菜总产量分别为68 610,64 725 kg/hm~2,较对照提高6%,处理的豆瓣菜能吸收转移较多的氮磷钾,茎、叶干物率和粗纤维含量均较对照明显下降,提高了豆瓣菜植株的品质。土壤有机碳含量较种植前下降1. 15%,对照下降2. 88%,有效缓解了因植株生长吸收所致的有机碳含量下降。种植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涨幅较对照高15. 4%-9. 3%-5. 7%、硝态氮含量涨幅较对照高14. 51%、速效磷含量降幅较对照低4. 9%、速效钾含量涨幅较对照高8.36%。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均下降,但降幅显著小于对照,说明水稻秸秆覆盖能有效改善土壤酶活性。认为设施内水田土表覆盖水稻秸秆仍有较高腐解率,能提高当季水生蔬菜产量品质并改善土壤性质。  相似文献   
14.
鸡慢性呼吸道病的综合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毒霉形体感染常称为鸡慢性呼吸道病,是鸡的一种常见多发性传染病.该病在规模化鸡场中的分布广泛,危害很大,各种日龄鸡只都可感染发病,使鸡群的淘汰率上升,产蛋率下降,发育受阻.感染鸡群常常出现免疫抑制,容易继发或伴发其他疾病[1].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肉品从生产到屠宰等环节的全程实时监管及全方位快速追踪,云南省于2014年启动了畜产品"放心肉"工程建设,构建了"放心肉"追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猪肉产品生产环节监管及来源追溯的网络化管理,追溯准确、效率明显、质量安全。本文对推广应用可能遇到的经费、制度、宣传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以期为各地实施"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盛夏高温季节短期淹水栽培后断水降渍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以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为试验材料,在盐渍化处理的封底栽培桶中开展为期40 d的淹水栽培试验,然后32 d断水降渍,探究其对0~40 cm各土层的EC值、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盛夏高温季节短期淹水后断水降渍,结合种植速生性蕹菜,可明显降低盐渍化土壤表层盐分浓度并使0~40 cm各土层养分趋于均衡,认为通过短期淹水使盐分下渗,结合种植速生性水生蔬菜的吸收转移,可有效缓解因超量使用化肥而致的设施土壤盐渍化。  相似文献   
17.
绿脓杆菌是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中的一种细菌,在正常人畜肠道和皮肤上也有此菌生存。在某些条件下,它可引起雏鸡和育成鸡局部性或全身性感染。细菌侵入受精蛋后,可致胚胎或刚出壳幼雏死亡。此外,它的污染能降低肉的品质和保存时间。因此,对该病的防制不容忽视。我室对某鸡场送检的患病幼雏进行检验,确诊为绿脓杆菌病。 一、临诊症状及剖检变化 某鸡场育雏期间发现不明原因的小鸡死亡率偏高,病鸡精神不振,腹泻,部分鸡出现结膜炎等,病鸡常于 24~48小时内死亡。 剖检变化:眼周围水肿,喉头粘液增多;肝、肾肿大,有出血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截段小麦秸秆高量还田的腐解效应。【方法】利用设施水生蔬菜田的高温高湿加有氧发酵环境促进秸秆腐解的原理,采用37.50 t/hm~2和22.50 t/hm~2的高量覆盖10 cm短规格小麦秸秆,淹水栽培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测定土表水层电导率及氧化还原电位、小麦秸秆腐解率、蕹菜产量、蕹菜植株品质及土壤性质等指标。【结果】处理土表水层电导率均表现为前期迅速上升,37.50 t/hm~2与22.50 t/hm~2处理分别于第5 d和第2 d达最大值1 653 μs/cm和2 220 μs/cm,土表水层氧化还原电位则表现为前期快速下降,分别于第3 d和第8 d达到最低值-198 mV和-212 mV。经182 d腐解,37.50 t/hm~2与22.50 t/hm~2覆盖量的腐解率分别为63.91%、91.00%。22.50 t/hm~2处理较不覆盖小麦秸秆(对照)增产5%,且化肥减施14.30%,达到减化肥增产的效果。37.50 t/hm~2处理土壤硝态氮降幅最大、达43.69%,且两个处理均能显著补充土壤中的P、K元素,能有效改良土壤性质。【结论】高量小麦秸秆截段还田,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还能补充土壤中磷、钾元素,减少化肥的施用,同时能有效缓解土壤盐渍化。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设施水生蔬菜田土表覆盖切段水稻秸秆的腐解规律及其对土壤性质和水生蔬菜生长的影响,夏秋茬种植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冬春茬种植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e R.Br.),均在土表按每公顷7 500 kg覆盖5 cm长度的切段水稻秸秆,分别比较其土壤水层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秸秆腐解率,水生蔬菜产量及氮、磷、钾含量和土壤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夏秋茬与冬春茬,7 500 kg/hm~2覆盖秸秆处理的土表水层电导率分别在秸秆放入后的2 d与3 d达最大值1 584.33、1 109.67μS/cm,随后下降至趋缓;土表水层氧化还原电位前期迅速下降,在夏秋茬与冬春茬,覆盖秸秆处理分别于5 d与3 d降至最小值(-481.33、-434.33 mV),后逐渐上升至趋缓;夏秋茬2015年7—10月共77 d稻秸秆完全腐解;冬春茬2015年11月—2016年3月共129 d稻秸秆腐解率为83.33%。蕹菜产量前期低于对照(不覆草),后期高于对照,总产量略高于对照,而豆瓣菜总产量较对照显著增加24.41%。2个茬口土壤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含量降幅均小于对照,夏秋茬土壤有机质含量降幅为9.44%,低于对照(12.98%),冬春茬处理土壤有机质降幅为6.52%,低于对照(15.34%),全氮、硝态氮含量降幅均大于对照。5 cm短规格切段稻秸秆还田腐解率明显高于长规格稻秸秆,能增加当季蔬菜产量,有效补充土壤中的磷、钾元素,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温季节宜用短规格切段秸秆,而高温季节则可以适当加长切段规格并增加秸秆覆盖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