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153篇
农学   122篇
基础科学   101篇
  82篇
综合类   774篇
农作物   184篇
水产渔业   86篇
畜牧兽医   369篇
园艺   159篇
植物保护   17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1.
(本刊讯)85年12月15日云南省养蜂学会和蜂业技术开发公司的负责同志到寻甸天生桥,看望和慰问了在养蜂生产第一线的养蜂员,并举行了座谈。负责同志向养蜂员宣传了国内外蜂产品的产销状况以及养蜂业的发展,改革的动态。希望广大的养蜂员认清形势,克服困难,为发展我省的养蜂事业而共同努力奋斗。养蜂员同志还建议政府部门要重视养蜂业的管理,尽快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加强对放蜂场地的管理和分配工作。主管部门对蜂场要严格进行质量检验。还说,作为养蜂员,应不断提高生产优质产品的技术,要发  相似文献   
12.
早稻旱育苗增产早熟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优质旱籼和早粳采用旱育苗的处理平均亩产438.67kg,比旱苗(对照)增产5.32%,差异极显著。其中早籼稻的增产幅度大于早稻;早播早栽的又叁于迟播迟栽处理。可见,当地早播早栽的绿肥或冬闲田早籼稻,采取旱育苗方式有着显著的增产效应;改良育苗则以迟播迟栽的增产显著。早播早栽情况下,旱育苗比对照早熟2-3天。但比当地生产上迟播迟栽的对照(早籼和早粳)全生育期长9天和11天,早熟7天和5天  相似文献   
13.
14.
麦田杂草种类繁多,危害严重。近年来通过化学防治,主要杂草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次要杂草却不断上升,使杂草群落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需要不断地摸清田间杂草优势种类,并制定出相应的化除方法,才能使杂草得到持续的控制。为此,我们于2000~2002年对襄北岗地麦田杂草优势种类及其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制定了一套有效化除配套技术。1研究方法1.1田间杂草优势种的调查2000~2002年,在麦田杂草发生盛期,分别选择襄北岗地不同类型麦田15块,每块田对角线取样5点,每点1m2,观察记载杂草种类和株数,然…  相似文献   
15.
龙眼原产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福建省是我国龙眼生产的北缘地区,在龙眼生产上处于晚熟地域,发展晚熟品种可充分发挥品种与地域优势。近年来,福建发展晚熟与特晚熟龙眼得到果农与各级部门的重视;同时,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栽培技术又趋于相对密植。为此,笔者2003年进行了特晚熟龙眼“立冬本”不同密植试验,以期得出“立冬本”不同种植密度对其生长、结果及产量的影响,为生产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内蒙古部分农牧交错区科学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缺乏,导致在生产中奶牛常见疾病的发病率较高.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本文针对这些奶牛养殖区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技术的需要,综述了“养”和“防”两大关键技术。一是根据奶牛各饲养阶段对营养需要的不同进行科学合理的饲料搭配与管理;二是根据目前奶牛常发的四大疾病提出了具体的防制措施;运用上述两大技术不仅提高了整体养殖水平,而且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花楸树热激蛋白70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聪聪  张泽  关雪莲  裴鑫  郑健 《分子植物育种》2019,17(19):6276-6286
  相似文献   
18.
反刍动物肠道内存在多种微生物,它们与机体之间互相依存,构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衡体,对宿主的营养吸收、代谢和免疫系统的发育均有影响。反刍动物的肠道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幼龄时期的定植,并且逐渐发育成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因此,探究幼龄反刍动物的肠道微生物定植对于提高反刍动物的存活率和生长质量具有积极影响。本文总结了幼龄反刍动物肠道微生物定植规律,并介绍了一些调控手段。但这些调控手段最佳实施的时间,以及具体的关键性微生物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甘油三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基因编码参与植物油脂生物合成的酶。为了提高油菜籽含油量,促进油菜增产增油,改善菜籽油脂肪酸组分,克隆甘蓝型油菜Napin启动子与三酰甘油合成相关基因BnGPAT9,构建pBI121-Napin-BnGPAT9植物过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种子中脂肪酸组分,通过索式抽提法测定种子中油脂含量,研究在种子中过表达BnGPAT9基因对种子油脂合成的影响。Napin启动子在线分析表明,克隆到的启动子具有大量TATA-box、CAAT-box以及ABRE、GCN4等特征元件,完全具备种子特异性表达功能;种子中脂肪酸组分分析显示,拟南芥种子中油酸(C18∶1)含量提高0.70~1.01百分点,亚油酸(C18∶2)和芥酸(C22∶1)含量降低;拟南芥种子含油量测定结果显示,种子中含油量显著增加1.91~2.56百分点。综上,甘蓝型油菜BnGPAT9基因对植物油脂合成具有重要作用,利用Napin启动子在拟南芥种子中过表达BnGPAT9基因可提高种子含油量并改善脂肪酸组成成分,为BnGPAT9基因应用于油菜油脂改良方面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靖州五龙潭生态保护区巍巍林海中,住着一位47岁的侗家汉子刘其校。8年来,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他都坚守在护林的平凡岗位上,以实际行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真诚和汗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