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6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陕西枣树缩果病流行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田间定点、定株调查,对陕西大荔县6处枣园枣缩果病的发病过程及其致病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于5月下旬开始侵染,7月中旬开始发病,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高峰期。病原菌主要靠风雨传播,从水孔、气孔及果洼侵入枣果而发病。枣树皮、枣头、枣吊、枣枝条、枣落叶都是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其发生与枣果发育期、枣吊位置、挂果量、气候因子、立地条件、虫害、栽培品种及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根据缩果病发病规律,提出了相应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12.
陕西玉米害螨的发生与生态控制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陕西玉米害螨有3种,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iuncatusEhara为优势各。在关 灌区年发生12-13代,陕南13-14代,陕北9-10代,以雌成螨越冬,3月下至4月安开始产卵,5月底至6月初迁入春播玉米田,6月下至7月初迁改夏播玉米田,7月中至8月下是为害高峰关键时期害螨在玉米植株上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以中部密度最大,玉米播种早、长势差、种植密度小,田间天敌少及7-8月极高  相似文献   
113.
麦椒套种对辣椒主要病虫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连续7a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辣椒间作套种的椒田辣椒苗期蚜虫、小叶病发生为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辣椒疫病、盲蝽、蟠蟀发生为害显著减轻,二代棉铃虫卵量减少69.5%,幼虫量减少37.2%,为害轻于单作辣椒。小地老虎、粘虫、斑须蝽、四代棉铃虫发生数量增大,为害重于单作辣椒田;辣椒炭疽病,日灼病发生为害程度明显加重。主要生态因素是春套椒田小气候的改变,麦行的自然屏障及天敌增多 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4.
茶翅蝽又名臭木蝽象,俗称臭大姐,属杂食性害虫。近年来已成为猕猴桃上的主要害虫。据1998~1999年在西安市周至、长安、灞桥区等地猕猴桃果园调查,一般的果园果实受害率为7%~10%,严重的达25%~33%。 1 危害特点 成若虫刺吸猕猴桃叶片、嫩梢和果实的汁液,果实受害后对品质和产量影响较大。幼果受害果面初呈小黑点,受害轻的果实果面出现青疤,重的成为畸形果,常常  相似文献   
115.
黄瓜、番茄、西葫芦等是城乡人民喜食的果菜种类,以其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好而成为目前设施棚室蔬菜种植的主栽品种,占蔬菜棚室栽培总面积的90%以上。使用化学农药对蔬菜产品的残留污染已为人们所认识,生产无公害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蔬菜,既是满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也  相似文献   
116.
为明确羊肚菌霉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羊肚菌霉菌性枯萎病病原菌纯培养物,进行菌落形态、孢子特征及致病性分析,结合ITS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明确该病原菌的最适培养pH、温度和碳源。结果表明:从羊肚菌病样中共分离出4株病原真菌Y1、Y2、Y3和Y6,该4株病原真菌的菌落形态一致,菌丝呈白色绒毛状、较致密,微凸起,菌体生长较慢,不分泌色素。分生孢子无色透明、长棒状、具1个隔膜,大小(3~5) μm ×(19~25) μm,菌丝无色、具分隔、直径约2~4 μm。对菌株Y1、Y2、Y3和Y6(登录号分别为MW922714、MW922715、MW922716、MW922717)的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大小分别为550 bp、545 bp、552 bp和556 bp,经BLAST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Y1、Y2、Y3和Y6与Diploospora longisporaPaecilomyces penicillatus在自举值99%水平上聚在同一个进化分支。综合菌体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菌株Y1、Y2、Y3和Y6鉴定为长孢卵单隔孢霉(Diploospora longispora)。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 ℃,最佳pH 5.5~6.5,并在碱性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最佳利用碳源为蔗糖。  相似文献   
117.
陕北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发生规律及持续控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结果表明:陕北日光温室黄瓜主要病虫为霜霉病、灰霉病、黑星病、白粉病、疫病、菌核病、生长点消失症、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温室白粉虱。本研究明确了主要病虫田间消长动态及为害性,简述了陕北日光温室黄瓜病虫防治现状,提出了选用抗病品种、嫁接栽培、棚室消毒、设置防虫网、生态调控及选用生物源农药等病虫可持续控制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18.
研究了绿多丰微生态制剂对温室黄瓜的生长发育的效应。结果表明:5%绿多丰微生态制剂300倍液是在温室黄瓜上的最佳使用浓度,较对照增产15.8%,且品质得到明显提高,V c增加11.3%,总糖增加9.3%。植株抗病性增强。该制剂具有高效的多功能性、高度的亲和性及对环境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9.
微生物有机复合肥在温室黄瓜番茄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生物有机复合肥是应用现代生物合成技术,以农作物秸秆或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再科学的配置其它辅料,接种有益微生物发酵增菌,而有机物部分转化的无公害产品。它施于土壤既能有效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又能刺激农作物生长,保证作物增产,改善农产品品质,已成为元公害蔬菜生产中施用的重要肥源。为检验微生物有机复合肥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作者以占棚室蔬菜种植面积70%以上黄瓜、番茄为对象进行了应用效果研究,以期为该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0.
通过空间发生格局指标测定 ,截形叶螨在油葵田水平发生格局呈均匀分布。在植株各叶层上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发生格局表现为中部呈均匀分布 ,上下层均呈聚集分布。当油葵发育到 1 8叶片时 ,叶螨主要分布在第 4~ 1 4叶层上 ,占总螨量的 92 .6% ,不同田块之间差异不显著。田间理论抽样数由 :N=(1 .64/ D) 2 (1 .2 67/ X-0 .1 5 9)给出 ,且每株抽取第 4~ 1 4叶层中任意 3叶 ,即可进行田间虫口发生量的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