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6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枣树枝条解剖特点及提高插条生根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枣树枝条解剖观察表明,靠近韧皮部的皮层薄壁组织间有一带状厚壁组织,对扦插后根原基形成和生长发育有一定障碍作用。通过激素适当处理和提供插穗生根的适宜条件等措施,可以提高插条生根率。  相似文献   
52.
为有效控制陕西关中地区枣树生产中危害不断加重的枣缩果病.通过田间定点、定株调查,对陕西大荔县6处枣园枣缩果病的病原菌越冬场所、侵染循环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对发病情况、病情指数和流行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于5月下旬开始侵染,7月中旬开始发病,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高峰期.病原菌主要靠风雨传播,从水孔、气孔及果洼侵入枣果而发病.枣树皮、枣头、枣吊、枣枝条、枣落叶都是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其发生与枣果发育期、枣吊位置、挂果量、气候因子、立地条件、虫害、栽培品种及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根据缩果病发病规律,提出了合理选择园址、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53.
不同措施对黄瓜根结线虫的控制效果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分析不同防治措施对不同发病程度的根结线虫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垄沟式太阳能消毒、98%垄鑫、10%福气多、种植小青菜、生物熏蒸、添加石灰氮太阳能消毒、嫁接栽培8个处理对中度发生根结线虫防治效果分别为100%、92.7%、73.2%、14.3%、46.2%、69.0%、5.3%.投入产出比依次为1:9.02、1:4.55、1:7.65、1:2.51、1:3.76、1:6.05、1:1.87.随着发病程度加重,垄沟式太阳能消毒和垄鑫处理投入产出比提高,其他处理均依次降低.不同防治措施根结线虫防效和经济效益有显著差异,均随着发病程度的加重,其防效依次减轻.同一防治措施对不同发生程度根结线虫防治效果和效益显著不同.轻度发生根结线虫棚室优先采用福气多处理、添加石灰氮太阳能消毒土壤、生物熏蒸、垄沟式太阳能消毒、嫁接栽培和种植小青菜等防治措施;中度发生优先采用垄沟式太阳能消毒、垄鑫、添加石灰氮太阳能消毒、福气多处理土壤等防治措施;重度发生优先采用垄沟式太阳能消毒、垄鑫处理土壤等防治措施,既能有效控制根结线虫的危害,又能获得较高的投入产出比.  相似文献   
54.
猕猴桃溃疡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室内抑菌试验与田间喷雾、病斑涂抹和灌根等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有效药剂种类及其优化施用技术。结果表明,95%CT原粉、60%DTMzWP和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的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田间以95%CT原粉500倍液刮除病斑涂药防治效果最好,治愈率达94.3%,其次为DTMZ、农用链霉素和菌毒清;不同施药方法组合中,以喷雾+刮除病斑涂抹组合的防治效果最好,最高防效可达96%;秋季采用注射法,可有效预防翌年早春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55.
56.
芦笋茎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又名石刁柏,是一种雌雄异株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它以其鲜美风味和抗癌医疗功效被誉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然而,随着芦笋栽培面积的增加,茎枯病已成为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造成芦笋地翻耕改种或边种边毁的局面,严重制约芦笋产业的发展。据笔者深入陕西芦笋各产区调查,一些老产区病株死亡率占总栽植数的40%,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应引起有关部门及广大笋农的高度重视。 1 症状 芦笋茎枯病主要发生在芦笋茎枝上,有时也发生在叶上,果实未发现有病斑(但种子可以带菌),重病株枯死甚至根盘腐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茎秆上可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病斑,一种是急性型病斑,即温度适宜时,茎秆上先出现水渍状棱形或短线型略凹陷的褪色斑,边缘  相似文献   
57.
58.
59.
试验研究证明,麦-棉-辣-米立体种植模式采用优化田间结构配置及配套技术措施,农田生态位、作物边际效应及病虫生态控制效应显著,与麦棉、麦辣间套及麦米轮作种植模式相比,其产值分别提高34.1%、27.5%和94.0%,纯收入分别增加8188元/hm~2、6090.5元/hm~2和12066元/hm~2。  相似文献   
60.
保护地无公害韭菜病虫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春季棚膜保护地韭菜以春节前后供应市场,经济效益好,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病虫为害也日趋加重。为控制病虫为害,菜农不惜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甚至将甲拌磷等剧毒农药铺施菜田地面,导致韭菜农药残留量显著超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