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6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4篇
  28篇
综合类   119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不同水生植物吸收地表水中氮磷能力差异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不同水生植物吸收地表水中氮磷能力的差异及其机理,采用模拟沟渠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8种水生植物地表水中氮磷吸收能力的差异,并选择氮磷吸收能力差异较大的水生植物品种,进一步探讨了根系生理特性及底泥微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种植水生植物后沟渠水中氮磷浓度明显减少,供试8种水生植物中以海寿花、狐尾藻、珍珠梅、茭白、再力花的生物量大,养分吸收量多,沟渠水中养分减少也相对明显;种植水生植物后相对于不种植物的沟渠水中养分残留减少比例分别为,总氮22.4%~44.0%、铵态氮24.5%~36.8%、硝态氮13.6%~51.6%、总磷15.6%~34.6%、水溶性磷26.3%~41.3%;氮磷吸收能力强的水生植物与其具有更强的根系活力、更多伤流量以及更高的伤流液养分浓度有关,但并不是某一种植物的以上指标均有优势,茭白的根系活力强、伤流量多,狐尾藻、海寿花、珍珠梅的伤流液中氮磷浓度较高;沟渠水中氮磷减少比例较大的水生植物底泥中微生物总数、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微生物量碳氮磷较高,反之则较低。  相似文献   
82.
控释氮肥和氮磷减量对水稻产量及田面水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氮磷减量对降低水稻田氮磷流失风险的影响,在湖南省毛里湖地区,通过常规施肥(T_1)、控释氮肥减氮20%(T_2)、控释氮肥和过磷酸钙各减量20%(T_3)这3个处理,研究水稻产量、氮磷利用率和田面水氮磷养分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氮20%或减氮减磷各20%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而肥料偏生产力(PFP)显著提高,T_2和T_3处理氮肥偏生产力(NPFP)分别较T_1处理提高了35.37%和31.31%,磷肥偏生产力(PPFP)分别提高了8.29%和31.30%。在试验期间,施肥后,T_1处理田面水氮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而T_2和T_3处理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施用控释氮肥的处理(T_2和T_3)总氮含量远低于施用普通尿素的处理(T_1),在施肥后27 d,T_2和T_3处理的田面水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别比T_1处理下降了89.11%和89.42%、89.89%和89.64%、61.69%和58.93%。所有处理在施基肥后1 d全磷含量达到最高值,随后缓慢下降,磷肥减量处理全磷含量低于磷肥常量处理。研究结果显示,控释氮肥减量和磷肥减量既可以保证高产稳产,又可以有效降低稻田氮磷素径流损失风险。  相似文献   
83.
为简便而有效地研究池塘水体中叶绿素a(Chl.a)含量与环境因子间的复杂关系,建立通径分析方法将各因子与Chl.a的相互影响关系清晰化。利用上海地区38批次淡水鱼养殖池塘水质监测数据,通过通径分析筛选出影响Chl.a含量变化的关键因子。结果显示:影响Chl.a含量变化的关键因子是高锰酸盐指数(CODMn)、活性磷(PO_4~--P)、透明度(SD)和溶解氧(DO);CODMn和PO_4~--P是影响养殖水体中Chl.a含量的主导因子,它们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426和0.325,占所有关键因子决定值的89.6%;利用关键因子对Chl.a建立多元回归线性方程:Chl.a=60.17+9.90 CODMn+100.30(PO_4~--P)-1.74 SD-4.82 DO(R=0.784),并通过检验。  相似文献   
84.
不同施肥对双季稻田径流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氮肥(WN)、单施化肥(HF)、猪粪替代20%氮肥(ZF)、沼渣沼液替代20%氮肥(ZYF)、堆肥替代20%氮肥(DF)、早稻绿肥、晚稻稻草代替20%氮肥(LDF)6种不同施肥处理下双季稻径流氮磷含量和累积流失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基肥和追肥后,径流水中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全磷和水溶性磷含量逐渐下降。HF处理双季稻季径流水中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5.91,3.65,0.82mg/L。相比HF处理,有机物料替代20%氮肥处理能够降低径流水中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平均含量,其中以DF处理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1.18,0.71,0.14mg/L;除DF处理外,有机物料替代20%氮肥能够增加径流水中全磷和水溶性磷的平均含量。相比HF处理,有机物料替代20%氮肥能够减少氮素径流流失负荷,以DF处理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累积流失负荷最小,分别为10.25,6.17,1.71kg/hm2;DF处理磷素流失负荷与单施化肥处理持平。综上,DF处理能够降低径流水中氮磷流失负荷,对于保护环境和控制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北京典型园林植物区空气负离子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北京典型园林植物区香山、颐和园、植物园等地开展了不同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测定,并结合空旷地和市区的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园林植物的存在可以明显提高空气负离子的浓度,有植被地区空气负离子数值明显高于无植被区。空气负离子浓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形式,与各海拔高度的植被状况关系密切,并随着空间梯度的增加而减小。空气负离子浓度在园林植物区日动态变化明显,呈双峰曲线形式。不同生境空气负离子浓度随季节不同变化明显,夏秋季节浓度较高。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和相对湿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6.
不同油菜品种光合作用及干物质积累对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油菜氮高效的生理机制.采用砂培试验在2种氮水平条件下研究了3个不同油菜品种在苗期、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的光合作用与干物质积累对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胁迫条件下,不同油菜品种苗期和角果发育期的叶片光合速率对氮效率的影响较大,而3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对氮效率的影响都较小.在正常供氮条件下,不同油菜品种苗期和角果发育期的叶片光合速率以及3个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对氮效率的影响都较大.  相似文献   
87.
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20%猪粪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施10%的猪粪型生物有机肥代替10%的化学氮肥处理和施20%沼肥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的水稻产量较高,分别较不施肥处理提高了103.49%、81.62%和74.64%,较纯化肥处理提高了38.67%、23.77%和19.02%.  相似文献   
88.
施肥模式对春玉米和小白菜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寻找一种使作物高产优质的施肥模式,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方法,在洞庭湖地区研究了7种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和小白菜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20%的沼肥和30%的堆肥2种施肥模式均可显著改善春玉米和小白菜的农艺性状,分别使春玉米产量提高了69.3%和73.0%,粗蛋白含量提高了42.1%和36.5%,粗淀粉含量提高了12.9%和9.6%;同时分别使小白菜产量提高了98.3%和107.8%,Vc含量提高了48.4%和67.5%,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26.3%和40.8%。因此,这2种施肥模式都可以在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9.
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20%猪粪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B)、施10%的猪粪型生物有机肥代替1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D)和施20%沼肥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F)的水稻产量较高,分别较不施肥处理提高了103.49%、81.62%和74.64%,分别较纯化肥处理提高了38.67%、23.77%和19.02%.氮肥利用率以20%猪粪型牛物有机肥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C)最高,达32.64%,比纯化肥处理高了2.66%,且处理B与处理D均比纯化肥处理高,分别提高了1.12%和1.04%.有机肥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10%的稻草代替1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A)、处理B、处理D、30%猪粪型生物有机肥代替30%化学氮肥处理(处理E)和处理F与纯化肥处理比较可降低稻米的垩白度,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和处理F与纯化肥处理比较可提高稻米的胶稠度,处理A能降低直链淀粉的含量.表明有机肥能提高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  相似文献   
90.
施氮模式对早稻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陆两优996为供试材料,选择肥力中等的水稻田块,设置不施氮肥、农民习惯施肥(150kg/hm2,按N计,下同)、最佳养分(120kg/hm2)、超高产高效(150kg/hm2)、超高产(180kg/hm2)5种氮素水平,研究不同施氮模式对早稻农艺性状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高效处理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积累,有利于水稻对养分的吸收,与相同施氮水平的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其单产提高了5.61%,氮肥利用率提高了34.49%,表明超高产高效处理模式在稳产增产的前提下,能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氮素损失,减少施肥带来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