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5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33篇
  23篇
综合类   177篇
农作物   6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01.
猪丹毒与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养猪业生产发展迅速,规模化猪场蓬勃兴起,养猪已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经济的发展,促使畜禽及其产品流通加快,而科学程序化免疫的普遍应用,使许多生猪传染病得以有效控制。但一些规模化猪场由于管理相对滞后、防疫不规范,导致生猪疫病混合感染机率增多,给猪病定性诊断及有效防治工作带来困难,养殖户经济损失惨重,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临床中所遇到一些猪场混合感染的病例,由于病情复杂,容易误诊,错过了最佳防治机会。本文就猪丹毒与附红体病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断与防治情况进行探讨,期待与同行们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502.
为探讨增效剂对杀虫剂防治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的增效作用,采用幼虫浸渍法,以无菌水为对照,测定了95%增效醚(PBO)、96%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98%磷酸三苯酯(TPP)3种增效剂对4种杀虫剂防治异迟眼蕈蚊2龄、3龄幼虫的增效作用,并测定了3种增效剂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刺芹侧耳(P.eryngii)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增效剂对4种杀虫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3种增效剂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增效作用较强,增效比PBOTPPDEM。在2龄、3龄幼虫中,PBO对溴氰菊酯的增效比分别为2.54、3.30;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增效比分别为3.01、3.21。3种增效剂对吡虫啉、噻虫嗪的增效比在1.02~1.88之间,增效作用较小。3种增效剂对糙皮侧耳和刺芹侧耳菌丝的抑制率较低,其中PBO对糙皮侧耳和刺芹侧耳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强,EC_(50)值分别为207.663 mg/L和165.557 mg/L。3种增效剂可作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增效剂应用于食用菌的异迟眼蕈蚊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503.
为了解贵州威宁原产梨种质资源"威宁大黄梨"(Pyrus pyrifolia)的越冬休眠特性,以及探索越冬休眠与抗氧化代谢之间的关系,在越冬期定期从30年生"威宁大黄梨"树上采集1年生营养枝进行室内培养,分析叶芽休眠状态,计算需冷量;同时,测定越冬期叶芽抗氧化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其与叶芽休眠进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威宁大黄梨"叶芽需冷量为1 200~1 426 CH(7.2℃模型)、929~1 098 CH(0~7.2℃模型)和810.5~914.0 CU(犹他模型)。"威宁大黄梨"叶芽休眠进度与叶芽抗氧化酶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最为相关,且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45.51+1.92 x,(R^2=0.921 0,p<0.05;y指过氧化物酶活性,单位为U/g;x指叶芽潜在萌芽率,单位为%),即"威宁大黄梨"叶芽过氧化物酶活性可反映叶芽休眠状态。  相似文献   
504.
2016-2017年度在关中中东部的西安市临潼区新市街办大刘村,每公顷施氮(N)195 kg、磷(P_2O_5)150 kg、钾(K_2O)120 kg的基础上,选用主推的中麦895小麦品种,采取播期与播量两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下中麦895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中麦895在关中中东部灌区的高产适宜播种期为10月9-16日,适宜播种量为143.47~180.14 kg·hm~(-2)。中麦895小麦要获得较高的产量,适宜的播期和播量非常重要,对于晚播田适当增加播量可有助于提高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505.
506.
为了探索芸豆新品种“粉砂豆”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威宁县)高海拔地区的适宜播种量,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设置了30、37.5、45、52.5、60 kg/hm25个播种水平,研究不同播种量对芸豆“粉砂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采用DPS系统对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增加,株高和分枝数逐渐减少,生育期与抗倒伏性没有明显变化。当播种量为37.5 kg/hm2时产量最高,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或减少,产量均呈下降趋势,说明威宁县芸豆“粉砂豆”的适宜播种量为37.5 kg/hm2。  相似文献   
507.
为了解奇善宝(海洋寡糖生物制剂)对杂交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选用西杂5号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奇善宝拌种及在拌种基础上不同生育时期叶面喷施处理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奇善宝处理能提高杂交小麦分蘖能力,增加次生根数量,冬前调查,拌种处理的单株分蘖比对照增加25%,次生根比对照增加26%;同时还能提高小麦的抗寒性和抗倒伏能力,经处理的小麦受冻叶片较少,各处理的倒伏率为5.0%~9.4%,均低于对照的10.2%;奇善宝处理有显著地增产效果,产量增加3.1%~7.8%。奇善宝处理后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延展性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508.
分泌IgA和IgG的浆细胞是黏膜免疫系统中两种重要的效应细胞。本研究旨在探究分泌IgA和IgG的浆细胞在家兔鼻腔中的分布特征。以20只健康成年家兔为研究对象,根据硬腭褶皱和牙齿特征,依次将家兔鼻腔分为Ⅰ、Ⅱ、Ⅲ、Ⅳ、Ⅴ 5段,运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及统计学方法,对分泌IgA和IgG的浆细胞在家兔鼻腔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分泌IgA和IgG的浆细胞在家兔鼻腔每段都有分布,主要弥散分布于鼻黏膜固有层中;其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核一般位于细胞一侧,胞质丰富呈阳性反应。统计结果显示:分泌IgA和IgG的浆细胞在鼻腔不同段的分布密度由高到低依次是:鼻腔第Ⅳ段、第Ⅴ段、第Ⅲ段、第Ⅱ段、第Ⅰ段。其中分泌IgA的浆细胞在鼻腔Ⅲ、Ⅳ、Ⅴ段的分布密度显著高于鼻腔Ⅰ、Ⅱ段(P<0.05),在上颌鼻甲、鼻中隔和筛鼻甲的分布密度显著高于上鼻甲(P<0.05);与分泌IgA的浆细胞相比,分泌IgG的浆细胞除鼻腔第Ⅳ段的分布密度显著高于鼻腔Ⅲ、Ⅴ段(P<0.05)外,其分布变化趋势基本与分泌IgA的浆细胞类似。结果证明,分泌IgA和IgG的浆细胞弥散分布于家兔每段鼻腔的鼻黏膜固有层中,有利于SIgA和IgG分子在整个鼻黏膜形成完整的保护屏障;分泌IgA和IgG的浆细胞主要分布在家兔鼻腔Ⅲ、Ⅳ、Ⅴ段及上颌鼻甲、筛鼻甲和鼻中隔,提示这些区域是家兔鼻腔免疫的重要效应部位。本研究为家兔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及进一步探讨家兔鼻腔免疫应答的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9.
针对芦笋种植过程中大量化肥长期施用所造成的土壤肥力退化和芦笋品质下降的问题,以沼液有机替代化肥来研究相同氮磷钾养分施用的前提下,沼液不同用量替代化肥施用对芦笋地土壤肥力及芦笋品质的影响。试验设不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处理(NPK)、沼液全氮替代化肥施氮质量25%、50%、75%和100%的处理,共6个处理,分析了沼液替代化肥施用条件下,沼液不同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酶活性、重金属含量及芦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NPK)处理相比,沼液替代化肥用量≥50%的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分数32.7%~41.5%(P<0.05),但其对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沼液替代量75%和100%的处理显著提高土壤pH值0.72和1.0,并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48.6%和48.8%(P<0.05),而其对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常规施肥、沼液替代化肥施用各处理均能增加土壤蔗糖酶的活性,但沼液替代化肥用量≥50%的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酸性磷酸酶的活性(P&...  相似文献   
510.
为筛选适宜成都平原推广利用的优异牧草品种,对6个苇状羊茅(型)品种进行了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鲜(干)草产量及牧草营养成分等指标的测定,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特沃’和‘科瑞’的生育期最长,均达275 d。各参试品种平均再生速度依次为‘马胡丽娜’>‘科瑞’>‘都脉’>‘特沃’>‘K31’>‘福泰’。品种‘马胡丽娜’年平均干草产量最高,可达12790.99 kg·hm-2,分别较国审品种‘特沃’和‘都脉’显著增加14.62%和4.28%(P<0.05),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势。‘科瑞’干草产量较‘特沃’显著增加6.59%(P<0.05),且植株自然高度可达100.15 cm,高于‘特沃’和‘都脉’(P<0.05)。‘都脉’的分蘖数最大,为47.33个·株-1,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其次是‘科瑞’和‘马胡丽娜’,分别达37.50和37.00个·株-1,较品种‘特沃’多6.25和5.75个·株-1。‘K31’茎叶比为0.96,高于其他参试品种。对6个参试品种的营养成分测定表明,‘特沃’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可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