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75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54篇
  56篇
综合类   326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35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森林法》及《森林法实施条例》的立法指导思想是保护森林资源和提高森林覆盖率。立法所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 :突出了生态环境建设 ;围绕植树造林、林木管理和林地管理三条主线完善了基本法律制度 ;充分利用了立法赋予的强制手段 ;充分体现了权利义务对等的立法原则。在林业执法中应掌握立法的本意和宗旨 ,注意执法主体、内容和程序三个合法 ;具体执行中要注意 10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02.
南方集体林业产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在南方集体林区,农民是林业生产力的主体,大力发展林业生产是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那么,目前南方集体林区产权关系是否存在问题?是否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且看有关研究人员的最新调查与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03.
青藏高原东缘唇形科植物种子大小对萌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藏高原东缘地区24种唇形科(Lamiaceae)种子为材料,在室外自然光照条件下进行萌发试验,研究种子大小与萌发特性的关系,为当地的植被保护或恢复对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4种唇形科植物种子的百粒重为0.0061~0.5688 g,跨越2个数量级,平均大小0.1200 g,60%的物种种子百粒重小于0.1200 g,表明在青藏高原东缘唇形科植物种子中小种子占优势。种子大小与萌发率和萌发速率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种子大小与集中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种子大小与萌发开始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这24种唇形科植物的大种子物种和小种子物种有2种相反的萌发对策:小种子萌发率高,萌发速率快,萌发历期短,萌发整齐性好;大种子与小种子相反,并共同与其扩散能力构成了一个由小种子物种(拓植能力)到大种子物种(竞争能力)的连续体,从种子萌发对策上解释了大、小种子物种在同一自然群落中如何共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804.
CRISPR/Cas系统是一种在细菌和古细菌中发现的获得性免疫系统,由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和CRISPR相关蛋白(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Cas)组成。在此基础上改造获得的CRISPR/Cas9基因定点编辑技术可通过设计小的单链引导RNA(single guide RNA,sgRNA)对目标基因进行定向编辑。家禽作为农业经济动物,能够快速高效地生产蛋和肉产品,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也是极具价值的脊椎动物发育生物学模型。但是受限于卵生动物特点,家禽的受精卵与蛋黄表面紧密结合,未受精的卵子非常难取出,对家禽单细胞阶段受精卵进行靶向遗传修饰的可行性较低,因而家禽功能基因及转基因研究进展较为缓慢。CRISPR/Cas9基因定点编辑技术相较于其他基因编辑系统操作简单,靶向效率高,极大地推动了家禽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是目前筛选和验证家禽功能基因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CRISPR/Cas9在家禽细胞、生长发育和性腺分化、家禽疾病、家禽胚胎编辑和转基因家禽制备上的研究进展,以期为CRISPR/Cas9在家禽上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5.
张蕾  于海业  周丽娜  张志平  蒋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469-3469,3494
在分析生态因子及蒸腾速率(Tr)日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单因子相关分析初步确定各因子对林下参Tr的作用性质,采用逐步回归、线性多元回归的方法,分析各生态因子对Tr的综合作用,确定光合有效辐射(PAR)、气温(Ta)、相对湿度(RH)是影响林下参蒸腾的主要因子并建立林下参Tr的光温模型及光湿模型:Tr=0.005PAR+0.028Ta-0.526(r2=0.784**,F=110.990),Tr=0.005PAR-0.006RH+0.516(r2=0.780**,F=108.442).  相似文献   
806.
为探讨黏虫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生长发育情况及其体内的免疫反应,设置孢子浓度为104、5×104、105、5×105、106个/mL及5×106个/mL的球孢白僵菌菌液注射黏虫6龄初幼虫,研究球孢白僵菌对黏虫校正死亡率、羽化率、蛹重等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以及成瘤反应的浓度依赖效应。结果表明,6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随菌液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加。蛹重随菌液浓度增加而下降,但仅在106、5×106个/mL浓度处理时蛹重显著低于对照。同时,在孢子浓度为5×105、106、5×106个/mL时羽化率较对照显著降低,雌雄成虫寿命也显著缩短,而6龄幼虫至成虫羽化的发育历期在105、5×105、106、5×106个/mL浓度处理时较对照显著延长。此外,白僵菌侵染诱发黏虫免疫成瘤反应,并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和浓度效应。注射84 h内,黏虫体内成瘤的数量随注射时间延长而递增,其后不再增加;同时,成瘤数量随着菌液浓度升高而增加,至106个/mL浓度时不再显著上升。该结果为揭示黏虫抵抗真菌侵染的免疫防御机制以及所产生的免疫代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07.
为揭示蜕皮激素(MH)对黑化黏虫免疫能力的影响, 本试验对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的黏虫体内MH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比较, 并对被侵染的黑化黏虫注射20-羟基蜕皮酮(20E), 分析比较其注射20E后的死亡率以及酚氧化酶(PO)和溶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被白僵菌侵染后, 黑化黏虫6龄幼虫的MH含量在侵染后8 h( P <0.05)?72 h( P <0.05)和96 h( P <0.05)均显著高于对照(注射吐温-80)?注射球孢白僵菌后立即注射5 μg/μL的20E稀释液, 黑化黏虫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注射球孢白僵菌后注射无水乙醇)( P <0.05), 其原因是注射5 μg/μL 20E稀释液后, 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8 h和24 h的黑化黏虫体内PO和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注射球孢白僵菌后注射无水乙醇)( P <0.05)?试验结果表明MH在黏虫体液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08.
紫苏的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inn)Britt)的种子获得无菌苗,取无菌苗的带节茎段为外植体,对影响紫苏丛芽增殖和生根的主要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苏种子较好的灭菌方法为:75%酒精20 s 0.1%升汞8 min;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2.0 mg/L NAA 0.1 mg/L;生根培养基为:1/2 MS 6-BA 1.0 mg/L NAA 0.1 mg/L;且移栽后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09.
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灰霉病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侵染垫侵入油菜叶片的过程。观察结果发现:灰霉病菌顶端菌丝聚集通过形成侵染垫,侵染垫分泌胶状物质降解表皮细胞的细胞壁,菌丝通过破损的表皮细胞进入叶片并在叶肉细胞间及细胞内生长;侵入的菌丝进一步降解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并在叶肉组织中生长繁殖,造成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凝聚、细胞器破裂等细胞坏死症状。研究结果表明:灰霉病菌侵染垫通过降解植物细胞壁侵染植物,并且在植物组织内生长过程中也会降解细胞壁,细胞壁的降解在灰霉病菌侵染和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10.
高校ESP教材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渤  李银明  张静  张蕾 《农业网络信息》2013,(8):134-135,144
从内容选材、语言技能和练习形式几个方面分析了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教材编写的不足,提出了教材编写应坚持实用性、"跨专业合作"和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旨在促进ESP教材建设,设置切合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培养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服务,实现我国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