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70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97篇
  77篇
综合类   426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213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
[目的]识别气象变量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出现的非平稳特征,揭示青海省气象干旱特征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而为青海省抗旱减灾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方法]基于GAMLSS模型构建以气候因子为解释变量的非平稳NSPEI,通过与传统SPEI对比遴选一种更适合青海省的气象干旱指数,并利用游程理论与Copula方法分析了不同情景下干旱重现期的分布特征。[结果]NSPEI较SPEI能更准确地识别青海省不同干旱程度,尤其对于较严重干旱事件。1961—2020年青海省干旱频率呈下降趋势且主要发生中度干旱和轻度干旱,干旱频率高发区为柴达木盆地西北部,青南牧区西南部为干旱低频区;干旱历时、干旱烈度分别以0.018 9/a, 0.016 6/a的速率减小,两干旱特征时空变化较同步,均由西北向东北部递减。在中旱情景下,Tor平均为2.79 a一遇,Tand平均为7.52 a一遇;重旱Tor平均为4.11 a一遇,Tand平均为16.22 a一遇,青海省西南部是中、重旱高风险集中区,而东部农业区为重、中旱低风险集中区。[结论]青海省降水、气温序列的平稳性不复存在,考虑以气候因子为协变量NSPEI在揭示青海省时空变化趋势方面...  相似文献   
12.
以静乐云中山地区、五台驼梁地区和方山庞泉沟地区的3种基因型野生党参为试验材料,将其花粉发育至单核靠边期的花药,接种在6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并比较其诱导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对党参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均有效果,其中,MS+0.8 mg/L 6-BA+0.2 mg/L 2,4-D培养基对静乐云中山地区、五台驼梁地区和方山庞泉沟地区3种基因型野生党参花药培养愈伤诱导率最高,分别为28.176%、21.720%和16.201%。不同基因型不同配方对党参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以"新陆早6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土优塔(50 mL/666.67 m2)化学打顶与人工打顶(对照)的田间对比试验,3次重复,采集不同处理(0 d,5 d,10 d,20 d)倒四叶样品,提取5种内源激素(ABA,CTK,IAA,ZR、GA3),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内源激素的含量,并采用Sigma Plot和Excel软件进行作图分析。结果表明,土优塔化学打顶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ABA、IAA浓度变化趋势明显,GA3浓度变化趋势不明显:ABA浓度在土优塔处理1 d后变为对照处理浓度的1/2,在处理10 d变为对照处理浓度的2倍;IAA含量在土优塔处理5 d后较对照明显增加。GA3浓度变化趋势与人工打顶处理变化趋势一致。土优塔化学打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人工打顶技术,起到打顶效果,其调控顶端优势的机制与人工打顶存在相似之处,也有所差异,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土优塔化学打顶机理及新型化学打顶剂研发提供理论基础与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利用禽用开放式呼吸测热装置进行能量代谢试验,通过间接测热法结合替代法测定不同类型玉米在产蛋期蛋鸡饲粮中的表观代谢能和净能。选用34周龄产蛋期海兰褐蛋鸡18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0只。试验选用1种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和5种待测饲粮。待测饲粮由5种待测玉米(3种2018年10月收获的正常玉米和2种2016年收获储存3年的陈化玉米),分别以50%比例替代基础饲粮构成。试验鸡在舍内笼养,预试期7 d,正试期27 d,其中正试期分为3期,每期9 d(适应3 d、呼吸测热3 d、绝食测热3 d)。每期试验中,从每组中选择4只试验鸡,称重后分别放入呼吸测热装置的12个代谢室(每个代谢室2只),每2个代谢室对应1种饲粮,测定气体交换和排泄物总量,呼吸测热的同时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与基础饲粮相比,5种玉米待测饲粮的表观代谢能显著提高(P<0.05),3种正常玉米待测饲粮的净能显著高于基础饲粮和2种陈化玉米待测饲粮(P<0.05);2种陈化玉米的表观代谢能和净能显著低于3种正常玉米(P<0.05)。本试验中,3种正常玉米的表观代谢能分别为16.19、15.85、16.17 MJ/kg,2种陈化玉米的表观代谢能分别为15.12和15.06 MJ/kg;3种正常玉米的净能分别为12.39、12.57、12.25 MJ/kg,2种陈化玉米的净能分别为11.29和12.05 MJ/kg。  相似文献   
15.
16.
鄱阳湖湖滨湿地土壤酶活性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土壤酶参与有机碳和养分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对土壤有机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为探讨湖滨湿地土壤酶 活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鄱阳湖滩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2011 年的2、5、9 和11 月分别采集0 ~ 10 cm 的土 壤样本,对土壤性质和与有机碳转换相关的3 种水解酶和2 种氧化还原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土壤性质参 数与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的土壤pH 值、有机碳和氮含量的差异不显著,但土壤酶活性变化有显 著差异。纤维二糖酶和茁鄄糖苷酶活性在9 月份达到最大值;而酚氧化酶活性在2 月份最高,9 月最低;过氧化物酶 活性则在11 月最高;己丁质酶活性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水分含量与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 性呈极显著相关;地表温度与纤维二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碳 和全氮含量与茁鄄糖苷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认为,湖滨湿地土壤 水分的变化显著影响不同土壤酶活性的变异,而土壤有机碳和氮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抗病品种(BT-1)、感病品种(N6)的玉米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在串珠镰刀菌诱导下玉米幼苗POD、SOD活性、O2·-产生速率以及MD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O2·-产生速率和MDA的含量增大,抗病品种均高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的O2·-产生的速率峰值出现早且高,接种36 h达到高峰,且是对照的5.8倍;抗病品种SOD酶活性变化明显,且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POD活性增加,感病品种活性增幅高,高于抗病品种。说明抗感玉米品种接种串珠镰刀菌后,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与活性氧的产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抗感玉米植株在病原菌胁迫下其不同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仔猪断奶后受到心理、营养、环境等多方面的刺激,导致应激反应,影响仔猪的采食量。固体饲粮代替母乳是最大的应激源,通过在母猪饲粮中添加香味剂对仔猪产前和产后进行香味剂印迹训练,使仔猪逐渐喜欢这种气味,降低其对添加相同香味剂饲粮的应激反应,并对有相同气味的饲粮有采食偏好,从而提高仔猪的采食量。本文对产前和产后香味剂印迹训练对仔猪断奶后采食偏好的影响及其机理进行综述,为养猪业相关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秃尾河流域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关系,利用秃尾河流域1970~2005年36 a来的气温、降水和天然径流量数据,对该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量年际和季节性的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气候因子与径流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秃尾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呈现明显升高趋势,以冬季升温为主;年降水表现为缓慢减少趋势,降水减少主要表...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黑茶林局经过对该工程的实施,顺利实现了林业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战略性转移,为改善黑茶林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本文主要阐述了所取得成效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