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70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97篇
  77篇
综合类   426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213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3种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增产宝对花生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增产宝均能有效抑制花生植株生长,促进果多、果饱和及其产量的提高。其中,1.5%的增产宝对花生地上部的控制效果较好,产量最高,增产幅度最大(达到10.08%)。  相似文献   
92.
采用GIS空间分析工具,从秃尾河流域DEM数据中提取出高程、坡度和坡向3种地形因子,并与该流域198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不同地形因子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征,进而探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对地形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草地、耕地和林地是该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1985-2000年间大部分减少的林地和草地向耕地转化;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有显著影响,草地和耕地主要分布在1 000~1 200m高程级别、缓坡和阳坡区域内,且随着坡度和海拔的增加,两者分布呈减少态势;林地在不同的海拔、坡度和坡向级别皆有分布,但在1 000~1 200m高程级别、斜坡和阴坡区域分布比例最大;水体、未利用地和居民点及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高程为1 000~1 200m和缓坡区域,受坡向影响相对较小;16a间(1985-2000年)秃尾河流域耕地和居民点及建设用地面积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级别内都有所增加,而林地和草地面积在大部分地形因子级别内则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93.
该文以陕西省凤县为例,对其旅游业发展进行了调查,对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为县域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4.
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习惯施肥、施缓控释肥、优化施肥和秸秆还田4种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入缓控释肥的玉米产量比习惯施肥增产2.67%。氮肥用量与收获后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呈正相关,施氮量越多,土壤硝态氮在100cm土层范围内的累积量也越大。0~100cm土壤剖面硝态氮的累积量,不同处理表现为:缓控释肥<优化施肥<秸秆还田<习惯施肥;与习惯施肥相比,缓控释肥、优化施肥、秸秆还田处理0~100cm土层中硝态氮积累量分别下降了48.0%、46.5%、40.7%,从而降低了农田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风险。综合玉米产量、硝态氮积累量,认为在施氮192kg/hm2条件下,施用缓释肥料既可保证产量又能降低浅层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青海省1961-2006年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选取1961-2006年青海省40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和ArcGIS 9.3,对青海省40个气象站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的时间变化趋势、突变年份和气温倾向率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从时间尺度上看,除河南、清水河和沱沱河外,青海省其他地区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青海省平均最高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突变年份分别为1995年和1994年,平均最低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没有突变发生。突变气象站点统计结果表明,平均最高气温和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突变的概率最大,而平均最低气温在2000年以后发生突变的可能性较大。从空间尺度上看,平均最高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没有明显的区域划分,而平均最低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则在东南-西北方向上呈递增趋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结论】全球变暖和地貌类型差异等因素是造成青海省气温时空显著变化并具有明显区域性特征的可能成因。  相似文献   
96.
【目的】对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与小波变换的径流周期分析方法进行比较,为选择适合研究流域的径流变化周期判定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HT与小波变换,对无定河流域干流上的代表水文站白家川站1956-2009年天然径流资料进行分析,探讨2种方法在分析无定河流域年径流变化周期上的差异性。【结果】无定河天然径流演化模式由4个本征模态函数和1个零均值趋势项组成,通过分析各个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分量,由希尔伯特谱及经验分解图可以看出,不同尺度径流波动对径流演变的作用为,随尺度增大,径流平均周期由短变长,由年际变化转为代际变化。无定河流域天然径流演化存在3,7,12和21~22年的近似周期。通过小波系数实虚部及模、模方等值线图,判定其径流丰枯变化及主要周期中心为7,25,40和53年。【结论】基于HHT与小波变换的径流周期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但小波分析只能分析出近似周期,而HHT分析还可发现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在周期变化中占主导作用,表明HHT方法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97.
【目的】将遗传算法(GA)与支持向量机回归(SVR)2种算法结合,构建GA-SVR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径流进行预报,为制定防洪抗旱与水资源调度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府谷县黄甫川水文站1979-2003年实测资料作为拟合样本,2004-2008年资料作为检验样本,选取降水量、蒸发量为输入量,径流为输出量,通过GA优化SVR的结构和参数,建立GA-SVR预报模型,进而进行径流预报,同时与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BP-ANN)、投影寻踪回归(PPR)模型的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GA-SVR、BP-ANN、PPR 3个模型在径流拟合阶段的预报精度较检验阶段有所下降,但是预报精度均达到了乙级水平,其中以GA-SVR的预报精度最高,效果最好。【结论】GA-SVR模型实现了SVR参数自动化选取,较好地解决了高度非线性、小样本、过学习等问题,模型可行有效,为径流预报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8.
为了研究甘南高原独一味间作栽培藏木香对独一味出苗率、成活率、叶长、叶宽和株高的影响,试验采用田间随机区组法。结果表明:独一味间作栽培藏木香时当年生独一味的出苗率、成活率比单作极显著提高;二年生独一味的叶长、叶宽和株高的生长变化也比单作显著加快。这一试验结果攻克了独一味大田栽培中成活率低的技术难关,对独一味的人工栽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
宿城区共有耕地面积56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总量在46万吨左右。虽采取了机械还田、打包、草编等多种途经解决秸秆利用问题,但每年仍有部份秸秆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当地拥有大量的高效农业基地,这些基地多年连作,土壤肥力下降,企业的经济效益逐年下降。针对目前情况,宿迁市宿城区多家蔬菜生产基地结合两者,进行了秸秆深埋还田新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为秸秆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了便于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100.
大豆霜霉病分布于全国各大豆产区,以大豆生育期冷凉多雨的地区东北、华北发生普遍。大豆霜霉病除为害大豆幼苗和叶片外,更重要的是种子带菌。病种子的发病率为10%~50%。百粒重减轻4%~16%,重者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