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篇
  4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对海捕半滑舌鳎幼鱼的生存临界盐度及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半滑舌鳎的生存临界盐度为14-37ppt;盐度对半滑舌鳎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其适宜生长的盐度为22~29ppt,最适生长盐度为26ppt左右。盐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半滑舌鳎的生长率下降。  相似文献   
72.
2005年5月至11月对江苏灌东盐场水产综合养殖系统的水质(水温、透明度、盐度、pH值、溶解氧、可溶性磷酸盐、亚硝酸氮、氨态氮、化学需氧量)和底质(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硫化物)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环境因子与养殖对象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养殖系统的水质和底质的各项指标较稳定,基本上符合水产养殖的要求,实际生产效益也表明该养殖系统综合养殖效益较显著。  相似文献   
73.
地高辛标记探针检测5种葫芦科作物病毒的斑点杂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5种葫芦科作物病毒即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Papaya ringspot virus watermelon strain,PRSV-W)和南瓜花叶病毒(Squash mosaic virus,SqMV)的斑点杂交检测技术,为葫芦科作物种子带毒的快速准确鉴定、流行病学研究和转基因检测等提供技术和方法。【方法】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为模板,用PCR方法合成了相应的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通过斑点杂交检测西葫芦病叶汁液来考察探针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同时设计了3种不同长度的SqMV探针(0.55、1.6、2.7 kb)对杂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ZYMV、WMV、CMV、PRSV-W和SqMV的5种探针检测各自侵染西葫芦病汁液的稀释低限分别为1﹕160、1﹕160、1﹕320、1﹕160、1﹕320,而每种探针与健康西葫芦和其它4种病毒的反应均为阴性。不同长度的SqMV探针杂交结果相同。【结论】用PCR方法合成的地高辛标记的探针,能够直接在植物组织中将5种病毒检测出来,具有较好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探针的长度对杂交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4.
根据近几年来对于西瓜病毒病害的跟踪监测,可以推测,几乎所有嫁接西瓜产区都存在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发生或暴发的隐患。如何有效防控?韩国种子协会的预防要领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5.
正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MSNV)属于番茄丛矮病毒科(Tombusviridae)香石竹斑驳病毒属(Carmovirus),其主要寄主是葫芦科作物。MNSV首次在我国江苏海门发生[1],随后在山东寿光[2]、青州市[3]及广西南宁[4]等地均有报道。种子带毒是该病害初侵染的主要来源[5],随着种子调运、设施栽培推广和甜瓜产业的发展,该病害日趋严重。MNSV侵染初期叶片、叶柄和茎杆出现坏死斑或  相似文献   
76.
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 (MNSV) is a newly reported melon-infecting virus species in China, which is seriously terrible in melon production. The MNSV full-length cDNA of MNSV was obtained by RT-PCR and was ligated to pXT1 vector to obtain the infectious clone vector pXT1-MNSV. The melon was inoculated with pXT1-MNSV, and melon leaves infected with pXT1-MNSV were collected and inoculated into the healthy melon by sa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fectious clone pXT1-MNSV was well pathogenic and could be transmitted by sap, so the Koch′s law was completed. Using MNSV infectious clone, the MNSV infectious clone vector pMNSV-cp-GFP harboring full-length GFP was constructed, Because GFP fluorescence can be detected by RT-PCR and in both melon roots and leaves by confocal scanning laser microscopy. Here, We constructed MNSV infections clone and pMNSV-cp-GFP clone vectors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The MNSV infections clone provided a tool for the analysis of its pathogenic mechanism at the molecular level. In addition, we also constructed MNSV infectious clone vectors carrying GFP, which could be used in the fluorescent labeling of MNSV and its distribution, movement and colonization during virus infection.  相似文献   
77.
臭氧胁迫对不同敏感型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臭氧胁迫对不同敏感型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为耐性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以23个水稻品种或株系为供试材料,设置室内对照(臭氧浓度为10 n L/L)和臭氧浓度增高臭氧浓度为(100 n L/L)处理,研究臭氧胁迫对水稻成熟期地上部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及其与最终生长量响应的关系。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所有供试材料按地上部最终生物量对臭氧胁迫的响应从小到大依次分为A、B和C三类不同敏感型水稻。【结果】与对照相比,臭氧胁迫使A、B和C类水稻成熟期地上部干质量平均分别下降19%、39%和52%,B和C类达极显著水平。臭氧胁迫使A类水稻成熟期叶片干质量略增,但使B类(-11%)、C类水稻(-25%)极显著下降。臭氧胁迫下A、B和C类水稻的茎秆和稻穗干质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其中茎秆干质量分别下降26%、41%和57%,稻穗干质量分别下降34%、59%和62%。臭氧胁迫使叶片占地上部干质量的比例大幅增加(+46%),而茎秆(-8%)和稻穗(-24%)占地上部干质量的比例极显著下降。臭氧处理与水稻类型对上述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表现为A类水稻对臭氧的响应明显小于其他两类水稻。【结论】100 n L/L臭氧浓度严重影响水稻器官建成,减少光合产物向茎秆和稻穗的分配比例,但使叶片干质量比例大幅增加,臭氧熏蒸还导致茎秆机械强度明显下降。这些变化敏感水稻总体上较钝感类型水稻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酸性电解水(AEW)能否有效控制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探究处理后菌体变化,为新型杀菌剂的开发提供思路。【方法】使用不同有效氯浓度酸性电解水(20、40和60 mg?L -1)将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分别处理5、10、15、20、25和30 min后,通过平板计数检测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的致死效果;收集未处理及20、40和60 mg?L -1酸性电解水各处理5 min后菌液,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细胞形态的影响;利用多种荧光探针检测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细胞膜完整性、胞内pH、胞内ATP浓度、膜电位的影响;提取胞外聚合物(EPS)探究酸性电解水与EPS的相互作用。 【结果】20、40和60 mg?L -1的酸性电解水均可在5 min内杀死10 7CFU/mL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酸性电解水浓度大于40 mg·L -1时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的杀菌效果没有显著影响(P>0.05),10 min处理后均已无活菌检出。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3种浓度酸性电解水的处理均可使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菌体干瘪皱缩,失去原本饱满的细胞形态,60 mg·L -1电解水处理下破损程度最大。酸性电解水可显著降低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的膜完整性、胞内pH、膜电位、胞内ATP浓度和EPS含量(P<0.05)。20、40和60 mg·L -1酸性电解水处理后菌体膜完整性分别降低到2.26%、1.87%和1.20%,膜电位分别消散40%、50%和50%,胞内pH由7.50分别降低到6.53、5.90和5.83,3种浓度处理后胞内ATP浓度已降至最低。杀菌效果显著依赖于酸性电解水浓度的升高,当处理浓度高于40 mg?L -1时,胞内pH、膜电位和胞内ATP浓度的降低无显著差异。酸性电解水处理下EPS中蛋白、总糖含量显著降低,松散胞外聚合物 (L-EPS)中蛋白和总糖分别降低71.08%和62.23%,而紧密胞外聚合物(B-EPS)中蛋白和总糖分别降低99.32%和40.62%。当EPS反向添加到酸性电解水中时则可显著降低酸性电解水氧化还原电位(ORP)(P<0.05),但对有效氯浓度(ACC)和pH没有显著影响(P>0.05)。 【结论】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可破坏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细胞膜,同时EPS对酸性电解水杀菌效果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79.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西瓜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西瓜品种ZKM的再生体系和农杆菌介导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mosaic virus,ZYMV)的外壳蛋白(cp)基因导入西瓜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6%琼脂是适宜种子萌发的基本培养基,切取5d龄的西瓜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接种在MS+BA2.0mg/L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效率最高。选用75mg/L卡那霉素筛选西瓜抗性芽较为合适,外植体经预培养2~3d,菌液浓度以OD600nm值为0.4,共侵染10min有利于提高西瓜转化的效率。经PCR检测,ZYMVcp基因已经导入西瓜植株,转化频率为0.15%。  相似文献   
80.
为探究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的产卵选择及寄主营养和次生代谢物质对其产卵行为的影响,本研究观测了牛角花齿蓟马在苜蓿Medicago sativa、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红豆草Onobrychis cyri和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4种豆科牧草叶片上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同时测定、分析了牧草主要营养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与蓟马产卵选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无选择条件下,牛角花齿蓟马在苜蓿上产卵量最高,为59.1粒/复叶,其次是草木樨,15.7粒/复叶,在红豆草和红三叶上的产卵量仅为0.9粒/复叶和1.1粒/复叶。卵孵化率在苜蓿上最高,为85.05%,在草木樨和红豆草上分别为40.09%和39.18%,红三叶上最低,为5.48%。两两选择条件下,牛角花齿蓟马明显偏好在苜蓿叶片上产卵,在其他牧草叶片上不产卵或产卵量极低。相关性分析表明,牛角花齿蓟马的产卵量与寄主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r=0.722,P=0.002),卵孵化率与可溶性蛋白(r=0.673,P=0.004)和淀粉(r=0.586,P=0.017)含量显著正相关。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