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8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针对陕西宝鸡产区线辣椒栽培关键技术,从品种选择、苗床选择及制作、育苗、苗床管理、移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制定出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规范,以期为宝鸡线辣椒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参试区试品种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后认为,LD为早熟高色素专用型线椒新品系,其产量与对照品种陕椒2001(CK)相当,LD的色价是陕椒2001的1.4倍,辣椒素含量(g/kg)、辣度均是陕椒2001的3.9倍。高色素线辣椒品系LD的选育可为线椒精加工产业提供高质高效的加工原料,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3.
从7个方面对参试材料进行了比较分析后认为,组合8抗性强、品质好、产量高,建议及时进行品种认定及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54.
利用雄性不育的亲本做母本进行辣椒制种,可以直接省去人工去雄过程,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确保种子纯度,有利于加快杂交新品种推广步伐。  相似文献   
55.
辣椒田白条芫菁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条芫菁主要为害大豆,为害辣椒国内外很少有报道。笔者近年在陕西省岐山县马江辣椒试验基地辣椒苗床及中期大田里发现了白条芫菁。该虫属鞘翅目芫菁科,其成虫为害辣椒叶和花瓣,且集中成群为害,易造成缺苗和减产,是豆芫菁类中分布广而为害重的一种。1 识别特性 成虫体长15~18 mm,头部略呈三角形,触角近基部几节暗红色,基部有1对黑瘤,复眼及其内侧为黑色,头部其余部分为红色,雌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3~7节扁而宽。胸腹部均为黑色。前胸背板中央以及每个  相似文献   
56.
从7个方面对参试区试品种进行了比较分析后认为,青椒组的B05、B03、B06、B08、B01,甜椒组的B12更适宜我地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57.
从品种选择、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三个方面入手,总结出了宝鸡市当前线辣椒进一步发展的高效栽培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58.
以陕西省关中线辣椒产区普遍种植的两个线辣椒品种多娇和辛香8号为试材,研究水分胁迫对其根系形态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盆栽方法,设置5个水分梯度:40%~50%(T1),50%~60%(T2),60%~70%(T3),70%~80%(T4),80%~90%(CK),测定其单株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尖数、根交叉数、根分叉数、根平均直径、根冠比、 单株结果数和单株产量等。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单株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尖数、根交叉数、根分叉数在水分胁迫的第20~40天期间,增加速率明显减小,甚至出现负增长,说明此时期是线辣椒根系对水分胁迫最敏感的时期;不同处理之间单株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尖数、根分叉数、根交叉数表现为CK>T4>T3>T2>T1,T1、T2在整个水分胁迫期间均显著地抑制了根系的生长,T3、T4主要在第20~40天期间显著抑制了根系生长;在整个胁迫期间,各处理的根冠比和根平均直径均大于对照,说明线辣椒在水分胁迫下,其根系吸收的水分会首先用于保证根系自身生长,且胁迫处理不利于细根的生长及侧根的发生;单株结果数和单株产量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而减少;辛香8号在各胁迫处理下的根系生长受抑制程度及单株减产程度均大于多娇,说明辛香8号的耐旱性弱于多娇。  相似文献   
59.
对组合4、陕早红进行区域试验,考察辣椒熟性、丰产性、抗病性等7个方面。结果表明组合4为早熟干鲜两用线辣椒三系杂交品种,单果重6.5 g,果长16.9 cm,果宽1.25 cm,果肉厚0.17 cm。经过两年4点区域试验组合4平均每667 m2产量为2 290.7 kg,比对照陕早红增产45.5%,产量位列第一。组合4抗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建议及时进行品种认定及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60.
陕西线辣椒炭疽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搞清陕西省线辣椒主产区炭疽病的致病菌类型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对采自陕西省宝鸡市线辣椒主产区具有炭疽病症状的80份线辣椒果实样品进行致病病原菌分离、鉴定、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多基因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从80份病样中共鉴定出4种不同的炭疽菌,即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大豆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菠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inaciae)和博宁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oninense),4种炭疽菌所占比率依次为83.75%、13.75%、1.25%和1.25%;尖孢炭疽菌对线辣椒的致病力最强,其次是大豆炭疽菌,菠菜炭疽菌对线辣椒致病力较弱,博宁炭疽菌对线辣椒没有致病力。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温度25℃、连续光照、pH=6、碳源葡萄糖、氮源酵母浸膏最适合尖孢炭疽菌菌丝生长,温度30℃、连续光照、pH为5~6、碳源麦芽糖、氮源酵母浸膏最适合尖孢炭疽菌菌株产孢;温度30℃、连续光照、pH为7、碳源果糖、氮源蛋白胨最适合大豆炭疽菌菌丝生长,温度30℃、连续黑暗、pH为5~6、碳源麦芽糖、氮源脯氨酸最适合大豆炭疽菌菌株产孢;温度30℃、连续光照、pH为9~11、碳源麦芽糖、氮源蛋白胨最适合菠菜炭疽菌菌丝生长;温度30℃、连续黑暗、pH为5~6、碳源麦芽糖、氮源蛋白胨最适合菠菜炭疽菌菌株产孢。在陕西省线辣椒上发现尖孢炭疽菌,为首次报道;在辣椒上发现菠菜炭疽菌,亦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