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9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15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黄土高塬沟壑区农田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变化的长期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土壤养分含量是反映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农田肥料投入和土壤养分进行长期定位监测,有利于准确反映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利用黄土高塬沟壑区不同施肥监测区 10 年的长期监测资料,分析对比不同监测区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变化,分析土壤养分、产量与施肥的关系,为当地农田生产的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试验监测区的农田管理完全参照大田管理模式,共设置四大试验监测区,包括无肥监测区(CK)、化肥监测区(HF)、化肥有机肥监测区(HM)和农民地块监测区(NM),肥料均于作物播种前作为基肥撒施。在每年冬小麦收获期 6 月中下旬,或玉米收获期 9 月中下旬,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处理后进行土壤养分的分析,并且在作物收获期测算作物产量以及植株地上部分的氮、磷、钾含量。 【结果】 与试验前相比,CK 监测区土壤有机质降低 1.73 g/kg,HF监测区增加 1.97 g/kg,HM监测区增加 2.20 g/kg,NM 监测区增加 1.44 g/kg;CK 监测区土壤全氮减少 0.08 g/kg,其他施肥监测区增加 0.05~0.13 g/kg;HF 监测区土壤碱解氮增加 7.8 mg/kg,而其他监测区均不同程度地降低;HM 监测区土壤有效磷增加最为显著,增幅达到 11.86 mg/kg,HF 监测区增加 8.42 mg/kg,NM 监测区增加 3.06 mg/kg,CK 监测区增加 2.44 mg/kg;CK 监测区土壤速效钾明显下降,降低 38 mg/kg 左右,NM 监测区增加最为显著,增加量为 27.5 mg/kg。对冬小麦而言,相比于 CK 不施肥区,HF、HM 和 NM 监测区都能够显著提高产量,但各施肥监测区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农田养分平衡分析表明,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可使土壤中 N、P、K 素均有盈余;只施化肥时会导致土壤 K 素亏缺严重;当土壤长期不施用任何肥料时,土壤各养分元素均出现亏缺。 【结论】 在黄土高塬沟壑区,作物生育期降水量及其分配、积温条件和肥力水平对小麦产量影响显著。施肥 10 年后,各施肥区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碱解氮只有单施化肥的增加。无肥监测区由初始含量的最高水平最终降至最低,证明了长期施肥对于土壤肥力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该地区农民地块存在过量施肥现象。   相似文献   
42.
变异连翘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具有二次开花变异性状的连翘休眠芽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浓度的BA、IAA、IBA、NAA和2,4-D的MS、1/2MS、B5、N6、White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1/2MS+6-BA0.2mg·L^-1+NAA0.1mg·L^-1+IAA0·2mg·L^-1是休眠芽生长的理想培养基;MS+AgNO30.5mg·L^-1+6BA1.0mg·L^-1+NAA0.1mg·L^-1-0.3mg·L^-1是生长芽分化培养和不定芽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MS+IAA0.2mg·L^-1NAA0.4mg·L^-1是生根培养和生根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移植的试管苗保持了二次开花的变异性状。  相似文献   
43.
棕笋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棕笋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棕笋中总黄酮的含量.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重复提取2次,硼砂浓度0.5%,温度70℃,料液比1:12,提取40 min.为棕笋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为保护宝铎草的野生资源,我们以胚轴作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的分化、不定芽的分化继代、试管苗的生根、试管苗的移栽和移植的研究,建立宝铎草的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证明:N6+BA0.4 mg/L+2,4-D1.5 mg/L+NAA0.2 mg/L是宝铎草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BA1.0 mg/L+NAA0.1 mg/L是宝铎草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BA1.0 mg/L+NAA0.1 mg/L+GA30.5 mg/L是宝铎草不定芽分化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NAA0.1 mg/L+IAA1.0 mg/L是宝铎草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移植到山坡上的试管苗保持了野生宝铎草的生物性状,且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45.
利用北京市农业局2011 — 2016年的统计数据,以剖析北京叶类蔬菜生产结构现状为切入点,从时间序列和种植模式视角探讨叶类蔬菜生产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北京蔬菜总体和叶类蔬菜的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叶类蔬菜占蔬菜总量的比重却逐年上升,蔬菜生产单位面积产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种植模式逐渐转向现代设施种植;叶类蔬菜种植结构变化较大,其中大白菜种植面积缩减趋势最为明显,大白菜、生菜和菠菜年产量均呈现不同程度减少,而普通白菜、结球甘蓝、芹菜和其他叶菜类产量均呈现不同程度增加;除了大白菜之外,其余的叶类蔬菜单产均有显著提高,其中结球甘蓝、芹菜和其他叶类蔬菜的单位面积产量均提高30%以上。设施种植是叶类蔬菜主要种植模式,且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其中主要以普通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叶类蔬菜采用不同种植模式生产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46.
近些年,数字挂钟在家庭中被广泛使用,它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可视性良好,但是对挂钟调时、定时很不方便,可采用红外遥控器对数字时钟进行控制来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47.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根茎冰草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对根茎冰草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土壤含水量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26%2、1%、17%、12%、7%。试验时间共60d。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17%为种子萌发出苗的最适含水量,出苗率可达96%,土壤含水量7%时,根茎冰草种子不能萌发出苗。土壤含水量对根茎冰草幼苗生长发育也有明显影响,土壤含水量21%时,最先达到分蘖期;土壤含水量12%时,基生叶片最长,可达31.0cm,生长速度最快,为0.52cm/d,地上生物量最高,达0.18g。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根长度增加,根尖数增多,沙套粗度降低,其中土壤含水量12%时,各项指标的测定值达到最大,根系总体积为0.06cm3,表面积为4.98cm2,地下生物量为0.35g,占总体生物量的66%,根尖数达到1206个,是土壤饱和含水量26%的3倍。  相似文献   
48.
为保存野生根茎大的泽泻种质,以根茎为材料,成功地建立起泽泻无性系。结果证明:MS+BA0.3 mg/L+NH4H2PO4 50 mg/L+2,4-D 1.6~2.0 mg/L是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的适宜培养基;MS+NAA 0.1 mg/L+AgNO3 0.5 mg/L+GA3 1.0 mg/L+BA 0.9 mg/L是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1/2MS+IAA 0.2 mg/L+NAA 0.1 mg/L的液体培养基是泽泻不定芽生根培养的适宜培养基;在温室中试管苗易移栽成活,移植到材料原产地的试管苗生长旺盛,保持了根茎大的性状。  相似文献   
49.
乌蔹梅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旺盛的乌蔹梅茎段为培养材料,进行芽的生长与分化,试管苗生根、继代、留茬继代、移栽、扦插和移植的研究.结果证明:1/2 MS+IAA 0.2mg/L+NAA0.1mg/L是芽生长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BA 0.4 mg/L+NAA 0.1 mg/L是乌蔹莓生长芽分化增殖的理想培养基;1/2 MS+IAA 0.3mg/L是乌蔹莓试管莆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生根试管苗可以连续进行3次留茬继代培养,平均每代的繁殖系数为3.1;在温室的苗床上试管苗移栽和扦插成活率在90%左右;移栽和扦插成活的试管苗移植到花坛上的成活率近100%;移植的试管苗当年可以正常开花结实,且生长旺盛,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50.
银线伞莎草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博  许维倩  李娜  徐娜  姜长阳 《北方园艺》2010,(17):150-152
以银线伞莎草的总苞片为材料,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成功地建立起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1/2MS+BA0.4mg/L+NAA0.1mg/L+蔗糖20~30g/L是总苞片萌发生长为无根苗的适宜培养基;1/2MS+IBA0.2mg/L+IAA0.3~0.4mg/L+蔗糖20g/L是无根苗生根培养的适宜培养基;MS+IBA0.2mg/L+IAA0.3mg/L+BA0.2mg/L+GA30.5mg/L+蔗糖20g/L是银线伞莎草根茎萌发生根培养和根茎萌发生根继代增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在温室中试管苗移栽易成活,移栽的试管苗保持了银线伞莎草的特有性状,且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