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3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氯虫苯甲酰胺对斜纹夜蛾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斜纹夜蛾3龄初期幼虫具有很高的活性,其LC50为1.198 7 mg/L;其亚致死剂量对斜纹夜蛾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表现为幼虫体重、蛹重减轻,幼虫期和蛹期延长,幼虫至蛹存活率、蛹至成虫存活率和化蛹率降低。  相似文献   
22.
喷雾器及施液量对水稻冠层农药雾滴沉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弥雾机和手动喷雾器在不同施液量条件下喷雾,农药雾滴在水稻冠层沉积分布特征,阐明农药剂量的沉积结构及空间分布对药剂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农药雾滴采集装置和水敏纸收集农药雾滴,通过DepositScan软件分析雾滴覆盖率和雾滴密度,并利用示踪剂估测农药沉积量。【结果】弥雾机和手动喷雾器不同施液量条件下喷雾,叶角45°和0°水稻叶片正面的雾滴覆盖率显著高于叶片反面。弥雾机在225、450、600 L•hm-2施液量条件下喷雾,叶角0°水稻叶片反面的雾滴密度均大于200个/cm2,施液量间差异显著。手动喷雾器在600、900、1 200 L•hm-2施液量条件下喷雾,叶角0°和45°水稻叶片反面的雾滴密度均小于15个/cm2,施液量间无显著差异。相同剂量,弥雾机在450 L•hm-2施液量条件下喷雾,水稻冠层各位点上的农药沉积量最高;而手动喷雾器不同施液量条件下喷雾,水稻冠层各位点上的农药沉积量无显著差异。手动喷雾器喷雾叶片反面的农药沉积量均低于弥雾机喷雾。用15 g a.i.•hm-2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纵卷叶螟,弥雾机在施液量450 L•hm-2条件下喷雾的防治效果最高,手动喷雾器在施液量1 200 L•hm-2条件下喷雾的防治效果最差。【结论】弥雾机和手动喷雾器稻田喷雾,农药雾滴在水稻叶片正面的覆盖率均高于叶片反面。弥雾机喷雾时增加施液量,能提高水稻叶片反面的雾滴密度和覆盖率;手动喷雾器喷雾时增加施液量,无显著效应。与手动喷雾器相比,弥雾机喷雾显著增加了叶片反面的雾滴密度、雾滴覆盖率及农药沉积量,能显著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3.
能在水稻叶上润湿铺展的甲维盐微乳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转相法配制了26种不同配方的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经过(54±2)℃的热贮藏和(O±2)℃的冷贮藏后,成功筛选出适合配制该微乳剂的助溶剂、表面活性剂和赋形剂的种类及用量,通过测定5种合格微乳剂的表面张力,确定最佳配方.比较不同浓度该配方微乳剂与乳油药液的表面张力及在水稻叶上的滞留量,结果表明:2.0~100.0 mg/L的甲维盐微乳剂药液的表面张力小于水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而同浓度的1.0%甲维盐乳油药液的表面张力大于水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在相同浓度下,前者在水稻叶面的滞留量明显多于后者.将0.05 ml的该微乳剂药滴和水滴分别点滴在水稻叶面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前者能够逐渐铺展开来,最终形成均匀的液膜覆盖在水稻叶面上;而清水在水稻叶面呈球形,并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水稻叶面上展布.  相似文献   
24.
杀虫抗生素对4种重要鳞翅目害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3种杀虫抗生素对靶标生物4种鳞翅目幼虫均具有很高的活性.其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小菜蛾、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2龄初期幼虫的毒力最高,其次分别为多杀菌素和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多杀菌素的毒力分别是阿维菌素的3.08~6 261.38倍和1.21~246.41倍.对二化螟1龄中期幼虫的毒力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多杀菌素对4种鳞翅目幼虫的LC50为0.007 8~0.268 6 mg/L,显示出很高的毒力;小菜蛾和二化螟幼虫对阿维菌素较敏感,LC50在0.04 mg/L左右,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幼虫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则偏低,LC50在25 mg/L以上.因此,田间防治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幼虫时应尽量避免单独使用阿维菌素,而应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多杀菌素,以达到高效低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
喷雾方式对农药雾滴在水稻群体内沉积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分析喷雾方式对农药雾滴在水稻群体内沉积分布的影响,研究提出稻田合理的喷雾方式,提高稻田农药利用率。【方法】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扬花期,用配有空心圆锥雾喷头的手动喷雾器叶面喷洒和配有气力式弥雾喷头的弥雾机下倾45°角喷洒指示剂丽春红-G溶液,收集并测定沉积在植株上层、中层和下层不同点位载玻片上的雾滴指示剂丽春红-G沉积量。【结果】以不同喷雾方式施药,水稻叶片正面、背面及垂直方向不同点位的丽春红-G沉积量有显著差异。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用手动喷雾器叶面喷雾和弥雾机45°角下倾喷雾,丽春红-G的沉积量在水稻群体空间内的分布趋势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在水稻分蘖期用手动喷雾器叶面喷雾,13.3%玻片上丽春红-G的沉积量接近于平均数;52.9%玻片上丽春红-G沉积量低于平均数;33.75%玻片上丽春红-G的沉积量高于平均数。在水稻分蘖期用弥雾机45°角下倾喷雾,20.4%玻片上丽春红-G的沉积量接近于平均数;45.4%玻片上丽春红-G沉积量低于平均数;34.2%玻片上丽春红-G沉积量高于平均数。在水稻孕穗期和扬花期用手动喷雾器叶面喷雾,分别有33.3%和28.1%的玻片上没有丽春红-G的沉积;而用弥雾机45°角下倾喷雾,没有丽春红-G沉积的玻片比例分别为13.9%和5.0%。在水稻孕穗期用手动喷雾器和弥雾机喷雾,分别只有6.4%和11.7%玻片上的沉积量接近于平均值,而在扬花期时该比例分别为7.2%和17.2%。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扬花期用手动喷雾器叶面喷雾,喷雾雾滴主要沉积在表示叶片正面的载玻片上,其沉积量占总沉积量的66.3%、85.1%和84.9%,其中在植株上层表示叶片正面载玻片上的沉积量占总沉积量的38.7%、42.2%和45.6%,在表示叶片背面和垂直面玻片上的沉积量很少。弥雾机下倾45°角喷雾,在表示叶片背面和垂直面玻片上的沉积量多于手动喷雾器叶面喷雾,但在表示叶片正面玻片上的沉积量仍占总沉积量的50.5%、50.6%和53.1%,其中植株上层表示叶片正面玻片上的沉积量占总沉积量的32.9%、27.9%和31.5%。【结论】如果以单位面积载玻片上的平均沉积量作为防治病虫害的有效剂量,那么在水稻群体内同时存在剂量浪费与剂量不足的现象。手动喷雾器压顶喷雾,喷雾雾滴主要沉积在植株上层叶片正面,沉积量占到总沉积量的1/3以上,而在叶片背面和茎秆上的沉积量很少,尤其是在植株基部叶片和茎秆上,沉积量趋向于零。采用弥雾机下倾45°角喷雾,喷雾雾滴在植株上层叶片正面的沉积量仍超过总沉积量的1/4,但在施药量低于手动喷雾器压顶喷雾条件下,各层叶片背面和茎秆上的沉积量都显著高于手动喷雾器叶面喷雾,说明弥雾机下倾45°喷洒,农药雾滴能够进入植株中下层,在叶片背面及茎秆上沉积。  相似文献   
26.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属同翅目、飞虱科,是一种非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国外主要分布于从菲律宾至西伯利亚一带的亚洲稻区和欧洲的温带地区,国内分布则遍及各地。灰飞虱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除以成虫、若虫刺吸为害水稻、小麦外,还传播病毒病如水稻条纹叶枯病  相似文献   
27.
亚致死剂量氟啶虫胺腈对灰飞虱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氟啶虫胺腈对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评估其抗药性风险,采用点滴法、酶活力分析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测定了氟啶虫胺腈对灰飞虱的毒性及对其细胞色素P450酶活力和P450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对灰飞虱的致死中量LD_(50)随着虫龄的增加而升高,1~5龄若虫的LD_(50)为0.10~0.94 ng/头,雌、雄成虫的LD_(50)分别为1.09 ng/头和1.07 ng/头。氟啶虫胺腈对4龄若虫的亚致死剂量LD_(10)、LD_(30)和LD_(50)分别为0.17、0.41、0.76 ng/头,处理灰飞虱4龄若虫后可将其体内P450酶活力分别显著提高1.60、1.97和1.22倍;而各处理响应的P450基因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但相对表达量均受到诱导;CYP4DE1、CYP426A1、CYP303A1、CYP4C、CYP6FK1和CYP4C71v2的相对表达量表现出时间效应,表达量高峰在处理后24 h或48 h。表明不同亚致死剂量的氟啶虫胺腈在特定时间点可提高相应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表达量,从而使酶蛋白量增加,可能导致灰飞虱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活力上升。  相似文献   
28.
甲维盐微乳剂药液在水稻叶面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由0.5%甲维盐微乳剂配成的浓度为0.78~12.50mg/L药液在水稻叶上的表面张力特性及展布情况。结果表明,1.56~12.50mg/L甲维盐微乳剂药液的表面张力小于水稻叶临界表面张力。将0.05mL药液点滴在水稻叶上的瞬间,不同浓度药液的接触角不同,但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小,并且药液浓度越高接触角变小就越快,最终,药液中表面活性剂达到临界胶束浓度的药滴(3.12、6.25和12.50mg/L)在水稻叶上完全展布,而药液中表面活性剂没有达到临界胶束浓度的药滴(1.56mg/L)则不能在水稻叶上完全展布。在相同的浓度下,1.56~100mg/L的甲维盐微乳剂药液的表面张力小于水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而甲维盐乳油药液的表面张力大于水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并且前者在水稻叶面的滞留量明显多于后者。盆栽试验表明,相同浓度下微乳剂的保苗效果始于乳油,证明了微乳剂对药剂理化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9.
[目的]测定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CS)和辛硫磷乳油(EC)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力。[方法]在初步建立暗黑鳃金龟及幼虫室内饲养方法的基础上,将辛硫磷30CS配成0.16、0.32、0.64、1.28和2.56μg/g5个浓度,辛硫磷41.2EC配成0.08、0.16、0.32、0.64和1.28μg/g5个浓度,采用土壤混药法,测定辛硫磷2种制剂对暗黑鳃金龟7日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处理24 h后调查与计算幼虫的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结果]41.2%辛硫磷乳油对暗黑腮金龟幼虫的毒力较高,致死浓度LC50和LC90分别为0.39和1.18 mg/kg。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的毒力较低,LC50和LC90分别为1.09和2.68 mg/kg,这是由于辛硫磷被包裹在微囊中不能完全释放而未充分发挥作用。[结论]用辛硫磷CS防治暗黑鳃金龟幼虫时,囊外辛硫磷在土壤中的量要达到1.18 mg/kg以上,才能取得较高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0.
基于沉积量和生物效果的甘蓝小菜蛾防治喷雾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不同喷雾参数对农药在甘蓝叶片表面的沉积和药剂生物效果的影响,在自走式喷雾塔内模拟田间喷雾条件,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评价了喷头、喷液表面张力、施液量、喷雾压力及喷雾高度5个因子的影响程度及各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并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喷雾参数。结果表明:相较于喷头和喷雾高度,喷液表面张力、施液量和喷雾压力极显著影响农药沉积和药剂生物效果,其中喷液表面张力的影响最大;基于后3个指标以响应曲面法建立的甘蓝叶片表面农药沉积和苏云金芽胞杆菌防治小菜蛾生物效果的回归模型经验证准确有效,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1和0.7790,能够用于预测农药沉积量和药剂生物效果。综合考虑防治甘蓝小菜蛾喷雾作业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成本控制,设定和调节目标函数满足单位面积农药沉积量大于4.0μg/cm2,且苏云金芽胞杆菌防治小菜蛾死亡率大于80%,获得苏云金芽胞杆菌防治甘蓝小菜蛾喷雾参数的优选范围为:Silwet-408助剂浓度13.50~44.00 mg/L、喷雾压力0.2~0.6 MPa、施液量300~717.6 L/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