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03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早稻春季低温气象灾害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低温控制试验,通过考察种芽和幼苗受低温冷害后的成苗率以及秧苗的生长状况,研究早稻春季低温的气象灾害指标,结果表明:种芽受8、9℃的低温处理1~3 d对出苗率无影响,处理4 d有轻度减少,处理5 d有重度不利影响;处理天数相同时,8、9℃低温处理出苗减少率没有差异。秧苗受8~11℃的低温处理,处理1~3 d的成苗率不受影响,处理4 d有轻度影响,处理5 d有重度影响;处理天数相同时,秧苗经8~11℃低温处理5 d各处理的成苗率才有差异。秧苗的后期发育进程均不受前期低温处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对2008年至2009年采自江苏省大丰市植棉区的22个棉花黄萎病菌菌株进行了培养特性及致病力分化方面的研究.依据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时形成微菌核的数量,将菌株分为3种培养类型,其中菌核型占86.4%,菌丝型占9.1%,中间型占4.5%.采用已报道的落叶型与非落叶型的特异性引物对上述菌株进行致病类型的检测发现,落叶型菌株占81.8%,非落叶型菌株仅占18.2%.苗期致病力测定表明大丰市植棉区的棉花黄萎病菌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甚至在同一田块所分离的菌株也存在致病力的差异分化.  相似文献   
83.
青岛地区春白菜的栽培一般在3月底4月初开始播种,6月上中旬收获,由于收获时气温高病害重,存在品质下降和上市集中的问题,使得效益降低。因此近几年来有的地方利用保护地设施早育苗、早定植、早上市的方法种植大白菜获得可观收益。目  相似文献   
84.
玉米倒伏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治理措施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近几年来,玉米发生倒伏的频率逐年增加,给玉米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倒伏发生的程度不同,对产量的影响也不同,轻者减产5%-10%,重者减产30%-50%,个别严重的情况近乎绝产,防治玉米倒伏是玉米栽培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介绍了玉米倒伏的类型、发生倒伏的原因、倒伏对玉米的影响、倒伏后的治理对策和玉米倒伏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5.
近年来,江苏省杂交水稻和常规中籼稻穗期叶尖枯病普遍发生,对水稻的高产稳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但是,不同程度的病害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如何,尚不清楚.为此,作者对水稻叶尖枯病的损失率进行了初步测定.  相似文献   
86.
接种试验表明,病菌菌丝液和分生孢子液均可作为接种体。凡能造成伤口的接种方法,都能使稻叶发病,其中以剪叶蘸液接种最为简便、实用。而非伤口接种方法则不行,表明病菌侵入途径主要是伤口。接种后不管保湿与否,均能发病,但保湿时间愈长,病害潜育期愈短,病斑扩展速度愈快。试验还指出,水稻苗期和分蘖期叶片较抗病,而孕穗期、扬花期和乳熟期较感病。因此,孕穗至扬花期是大田接种鉴定水稻品种抗性的适期。  相似文献   
87.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大白菜品种均为一代杂种.采用阳畦覆盖塑料薄膜加盖草苫培育小株壮苗,使其安全越冬,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保温效果良好,通风方便,是一项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8.
89.
中华根瘤菌L03几丁质酶纯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sp.菌株L03是1株能产生几丁质酶的生防细菌.采用90%饱和度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层析、Phenyl-Sepharose疏水层析等方法获得了菌株L03的几丁质酶.SDS-PAGE检测发现该酶已被纯化,其分子量约为41.3kD.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45℃;最适反应的溶液pH值为6;酶液在pH5~8条件下和40℃下分别保存1h,酶活力基本保持稳定;Mg2+和Ba2+能显著促进几丁质酶活性上升,而Zn2+、Cu2+和Fe3+等对酶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功能分析结果显示,该几丁质酶对供试的几种病原真菌细胞壁都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90.
接种试验表明,病菌菌丝液和分生隐子液均可作为接种体。凡能造成伤口的接种方法,都有命名稻叶发病,其中以剪叶蘸液接种最为简便、实用。而非伤口接种方法则不行,表明病菌侵入途径主要是伤口,接种后不管保湿与否,均能发病,但保湿时间愈长,病害潜育期愈短,病斑扩展速度愈快,试验还指出,水稻苗期和分蘖期叶片较抗病,而孕穗期、扬花期和乳熟期较感病。因此,孕穗至扬花期是大田接种鉴定水稻品种抗性的适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