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4篇
综合类   5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Pb胁迫对番茄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番茄幼苗的Pb胁迫处理,分析其根、茎、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SOD含量以根内增加最为显著,最高可达对照的6.49倍,其次是茎;POD和CAT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着Pb胁迫时间的增长,茎中两种酶的活性增加最快,其次是根,叶片中活性无明显变化;GSH在番茄幼苗受到Pb胁迫时变化不大,对Pb胁迫反应不灵敏。说明酶促系统(主要是SOD和POD)是番茄幼苗的主要活性氧防御系统,在受到Pb胁迫时,番茄幼苗中易受损害部位为根和茎,叶片受到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2.
辣椒秸杆有机基质对辣椒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辣椒秸杆与草炭按不同体积比例配制成的混合基质对辣椒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秸杆比例为20%-40%的混合基质适合于辣椒育苗,纯草炭和辣椒秸杆60%的混合基质均不利于辣椒出苗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23.
不同基因型小白菜硝酸盐积累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浙江地区主栽的16个不同基因型小白菜品种为材料,在温室条件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小白菜品种间硝酸盐、亚硝酸盐积累量及品质指标粗蛋白和总糖的变异情况;同时以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4个不同基因型品种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这4个品种的NO3-吸收速率。结果表明:小白菜不同基因型品种间硝酸盐积累量存在较大变异,且与亚硝酸盐积累量及品质指标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可以筛选出低硝酸盐且优质的品种。四月慢和绿领裕农一号为高硝酸盐积累品种;华冠青梗菜、夏抗F1青菜、夏帝和高华青梗菜为低硝酸盐积累品种。吸收液的NO3-浓度在5~20mM范围内,四月慢的NO3-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华冠青梗菜,同时,吸收动力学参数Vmax和Km值显示,高硝酸盐积累品种四月慢对硝酸根的吸收能力强于低硝酸盐积累品种高于华冠青梗菜。本研究结果为低硝酸盐积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为探究不同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选择联苯菊酯、唑虫酰胺、氟啶虫酰胺、茚虫威、丁醚脲和苦参碱6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均对茶小绿叶蝉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 d各处理的防效在54.6%~78.5%,药后7 d各处理的防效均达到78.4%以上,药后14 d的防效仍保持在79.6%以上。唑虫酰胺、茚虫威、丁醚脲3种药剂具有速效性快,持效期长的特点,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和苦参碱具有较好的持效性,但速效性稍差。6种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茶树安全。  相似文献   
25.
开展7种农药(氯虫苯甲酰胺、丁虫腈、甲氧虫酰肼、溴氰虫酰胺、丙溴磷、呋虫胺和苏云金杆菌)对茭白螟虫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农药中,氯虫苯甲酰胺、丁虫腈对茭白螟虫防效最佳,其次为甲氧虫酰肼、溴氰虫酰胺,再次为丙溴磷、呋虫胺和苏云金杆菌。经综合分析,推荐氯虫苯甲酰胺、丁虫腈、甲氧虫酰肼、苏云金杆菌作为防治茭白螟虫的首选药剂,施药适期为茭白螟虫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  相似文献   
26.
茭白锈病防治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种杀菌剂中,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粉唑醇防效最佳,但结合对茭白的生长影响,推荐在茭白锈病发生初期使用的杀菌剂为吡唑醚菌酯和粉唑醇。  相似文献   
27.
为延缓番茄灰霉病菌的抗药性发展和保证番茄的质量安全,筛选高效防治番茄灰霉病菌的杀菌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6种常用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的毒力作用由高到低排序为腐霉利>异菌脲>啶酰菌胺>百菌清>嘧霉胺>啶氧菌酯,其中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对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因此,建议实际生产轮换使用腐霉利、异菌脲和啶酰菌胺,以延缓和治理该病菌的抗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28.
HACCP体系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ACCP体系最早于1959年由美国Pillsbury公司建立,应用于太空食品生产。经过4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HACCP体系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公认的、在世界食品工业中广泛使用、能有效确保食品生产安全的质量和卫生监测体系。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和欧盟各国等已在食品生产与加工业领域全面应用HACCP体系。2002年4月9日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  相似文献   
29.
瓠瓜在绍兴种植规模较大,产业特色优势明显,优良品种占据主要地位,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瓠瓜栽培模式丰富,广泛应用嫁接育苗、大棚越冬栽培和拱架栽培等实用技术,示范应用可降解地膜、秸秆循环再利用和生物有机菌肥等技术,总结了瓠瓜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0.
在大棚内利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Pb对辣椒的生长特性、Pb富集规律和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辣椒果实中的Pb含量与土壤中的Pb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0);随着土壤Pb浓度的增加辣椒的产量显著降低,且植株形态发生畸变;运用扫描电镜对辣椒畸形叶片组织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虽然辣椒果实中的Pb含量没有超标,但叶片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已经受损,发生了质壁分离,叶绿体膜断裂或消失,线粒体内嵴减少,细胞壁变薄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