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4篇
综合类   5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本文研究了种子、土壤、水等不同传播途径下瓜类果斑病感病情况。结果表明,瓜类果斑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种子和土壤中的病残体,其发病率分别为65%和62.5%。水流传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发病率也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32.
2006年9月,在山东省菏泽地区的牡丹根际土壤中发现了巨食道腺奥托线虫。该种线虫的主要鉴别特征为:虫体中等长度;唇区光滑,连续;侧区具有2条侧线;口针纤细,口针基部球小,略延长;半月体在排泄孔前方1~2个体环处;授精囊明显,圆形到卵圆形;阴门横裂,延伸的阴道大约是虫体相应处体宽的2/5;尾细长,圆锥形到丝状,末端圆到尖。该种线虫为迄今为止我国未见报道的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33.
根据浙江省嘉善县春季大棚甜瓜生产规模较大,经济效益高,但连作障碍、病虫杂草日益严重等实际情况,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2003年进行了大棚甜瓜-慈姑水旱轮作栽培模式研究和生产示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文成农业产业优势、劣势的现状分析,结合其他地区发展情况,对文成农业产业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对文成农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5.
蔬菜防虫网室内的环境因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分析比较防虫网室与露地、塑料大棚内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等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网室内的温度、相对湿度与露地差异很小,略高于露地;网室内温度比塑料大棚内低,变化幅度较小,相对湿度比大棚内高;网室内光照强度均比露地弱,阴天时减弱比率31.2%~32.4%,晴天时减弱比率25.6%~37.0%。  相似文献   
36.
从人口、耕地、交通、气候、产业服务体系等方面对文成蔬菜产业优劣势进行现状分析,在走访座谈的基础上,结合文成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及其他地区发展情况,对文成蔬菜产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7.
摘要:概述纳米二氧化钛(nTiO2)光催化机理,重点介绍其在植物病虫害防治、农药降解和剂型加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nTiO2在农药领域中的应用有一个总体认识,也为该领域深入研究拓展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8.
试验3种常见重金属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Hg2+、Ni+、Mn2+ 3种重金属对大型溞的48 h的EC50值分别为0.0211、2.18和35.6 mg·L-1,其毒性大小依次为Hg2+>Ni+>Mn2+。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3部分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中的分级标准,本研究测定的Hg2+对大型溞毒性为剧毒级,Ni+为中毒级,Mn2+为低毒级。  相似文献   
39.
建立了QuEChER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LC-MS/MS) 同时测定铁皮石斛茎和叶中氯虫苯甲酰胺和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这2种农药在铁皮石斛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样品经乙腈提取,用N-丙基乙二胺 (PSA)、C18和石墨化碳 (PC) 净化。正离子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10~60 mg/kg添加水平下,氯虫苯甲酰胺在铁皮石斛茎和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4%~90%,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3.2%~4.1%;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茎和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5%~104%, RSD为1.7%~4.4%。样品中氯虫苯甲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定量限 (LOQ) 均为 0.1 mg/kg。氯虫苯甲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中消解较慢,120 d时,氯虫苯甲酰胺在铁皮石斛茎和叶中的降解率分别为40%和72%,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茎和叶中的降解率分别为80%和94%。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叶中的消解半衰期为38.1 d。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按有效成分37.5 g/hm2施药1~2次,施药间隔为7 d,当采收间隔期为30 d时,氯虫苯甲酰胺在茎和叶中的残留量均小于3 mg/kg。25%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按有效成分187.5 g/hm2施药2~3次,施药间隔为7 d,当采收间隔期为90 d时,吡唑醚菌酯在茎和叶中的残留量均小于8 mg/kg。  相似文献   
40.
农药残留是影响葡萄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我国葡萄出口的主要技术性贸易措施。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有效的葡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并对国内外葡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进行了比对分析,以期能为葡萄的安全生产和贸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