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4篇
综合类   5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全面阐述了葡萄生产加工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隐患进行风险源分析,提出相应的高质安全生产对策。产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产中的农药残留、产后的保鲜剂SO2残留、致病微生物及其有毒代谢产物是主要安全隐患,可通过选择生态条件优良的葡萄种植基地、规范栽培管理技术、合理用药、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措施,提高葡萄及其制品质量安全,实现葡萄全程安全、高质生产。  相似文献   
42.
日本落叶松根腐病发生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鄂西南高山地区日本落叶松根腐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并对病害的发生原因,发病规律和病害症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镰刀菌、丝核菌等土传病原菌的侵入,林分立地条件不良,经营水平低下,林木生长环境不良是引发病害的根本原因。提出加强营林管理、提高林木的生长势和抗病能力,结合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3.
连作障碍引起种植作物产量及品质下降,严重制约着当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ITS扩增子测序研究厌氧还原、 覆膜增温、 熏蒸剂和消毒剂4种处理对连作土壤中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的影响,同时也探究了对病原菌的影响.结果显示,覆膜增温显著增加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棉隆熏蒸剂使其丰富度指数显著性降低.在门水平上,主要优势菌门有As...  相似文献   
44.
在大棚内利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Pb对辣椒的生长特性、Pb富集规律和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辣椒果实中的Pb含量与土壤中的Pb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0);随着土壤Pb浓度的增加辣椒的产量显著降低,且植株形态发生畸变;运用扫描电镜对辣椒畸形叶片组织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虽然辣椒果实中的Pb含量没有超标,但叶片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已经受损,发生了质壁分离,叶绿体膜断裂或消失,线粒体内嵴减少,细胞壁变薄等现象。  相似文献   
45.
高山地区松花菜地膜覆盖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具有保水、保温、保肥,防杂草,促进作物生长、早熟、丰产等作用,在平原地区蔬菜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使用,但在高山地区蔬菜栽培上应用面积较小。2005年我们在海拔1050m的地块进行了松花菜地膜覆盖应用效果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6.
7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粉病是黄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为筛选高效防治黄瓜白粉病的安全杀菌剂,选择7种防治黄瓜白粉病的常用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次之,80亿CFU·mL-1枯草芽孢杆菌悬浮剂的防效最差。  相似文献   
47.
不同小白菜品种的耐高温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白菜属不结球白菜类,其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高,营养好,消费量居各类蔬菜之首。夏秋高温季节栽培小白菜在20d以后即可分批上市,但夏季高温障碍往往使小白菜节间拉长、生长缓慢、味苦、纤维含量明显增加等,严重影响其商品性。本试验针对浙江种子市场目前主推的小白菜品种进行耐高温性比较,以期为科学安排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8.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我国蔬菜水果生产中常用的农用化学品,也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类农药。文章以我国登记使用较多的10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例,分析了国内外安全管理和限量标准情况,以期为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介绍了我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美国7个国家(地区)的蓝莓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分析国内外标准差异,并对蓝莓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工作提出建议,以期为蓝莓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0.
乙虫腈作为氟虫腈的替代药剂已在我国登记并推广使用,但其对环境有益生物的毒性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分别采用点滴法、食下毒叶法和滤纸法测定了乙虫腈外消旋体及两个对映单体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家蚕Bombyx mori和蚯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乙虫腈外消旋体及其S-(+)-乙虫腈和R-(-)-乙虫腈单体对意大利蜜蜂的48 h-LD50值分别为0.0187、0.0181和0.0188 μg/bee,对家蚕的96 h-LC50值分别为66.9、63.7和70.3 mg/L,对蚯蚓的48 h-LR50值分别为511、488和547 μg/cm2。研究表明,乙虫腈对意大利蜜蜂具有高风险性,对家蚕为中等毒性,对蚯蚓毒性较低,田间施用时应防止药剂漂移至周围桑园对桑叶造成污染,并应避免在作物花期施药。此外,由于乙虫腈对供试3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均未表现出显著的对映体选择性差异,故无法通过对映单体的应用来降低其对蜜蜂、家蚕和蚯蚓的毒性及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