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29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63篇
  81篇
综合类   323篇
农作物   78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太和香椿品种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和香椿,是我国优良的经济树种,椿芽光泽鲜艳,质佳睐美,营养丰富;木材素称“桃花心木”。因而久负盛名.成为著名的名、特,优产品。  相似文献   
52.
针对油菜薹机械化有序收获装备缺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对行式油菜薹有序收获机,完成油菜薹对行、夹持切割、柔性输送、有序铺放等收获环节。阐述了收获机整机结构和作业过程,根据切割、输送和铺放过程中油菜薹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确定了单圆盘切割器、夹持输送装置和导流板等部件的结构和运行参数,解析收获机参数对切割损伤率和铺放角变异系数的影响规律。研制对行式油菜薹有序收获机样机,以机器前进速度、切刀转速、输送带速度和导流板倾角为试验因素,以切割损伤率和铺放角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开展四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田间试验。利用数据分析软件Design-Export 10建立试验指标与因素之间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规律;求解切割损伤率和铺放角变异系数优化模型,得出最优参数组合为:机器前进速度0.5 m/s,切刀转速910 r/min,输送速度0.75 m/s,导流板倾角49°。验证试验表明,较优参数组合条件下切割损伤率为4.95%,铺放角变异系数为9.55%,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5%,能够满足油菜薹有序收获需求。  相似文献   
53.
小麦安全生产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供给。嘉兴市是浙江省小麦主产区,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浙江省的48%,提高嘉兴市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对于保障浙江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2006—2020年嘉兴市小麦生产现状和发展变化趋势,分析了现阶段嘉兴市小麦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未来嘉兴市小麦生产发展的对策措施,为提升嘉兴市小麦生产发展水平和保障粮食安全供给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4.
以内蒙古枸杞产区主要害虫枸杞瘿螨为研究对象,于2008-2013年分别在内蒙古托克托县五申镇、乌拉特前旗先锋镇和内蒙古自治区园艺研究院试验场等地,选择不同栽培环境的枸杞园地开展枸杞瘿螨发生危害调查,并进行枸杞行间套作藿香蓟、薄荷及苜蓿等开花植物生态调控枸杞瘿螨试验,为实施以植物多样性为基础的枸杞瘿螨综合调控技术、降低农药使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枸杞园环围栽培向日葵、玉米和瓜类等多种植物,枸杞行间套作和毗邻向日葵、藿香蓟等开花作物,枸杞与向日葵、玉米间隔呈条幅带作栽培,对枸杞瘿螨的发生危害有抑制作用。生态调控区枸杞瘿螨的发生危害以6月最重,6月到8月危害呈现下降趋势,因此认为,药剂防治仍应是目前早春4-6月枸杞瘿螨出蛰活动期必须实施的措施,之后随着多作物生态环境的营造,可以持续控制枸杞瘿螨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55.
梭鱼海水工厂化人工育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梭鱼 Liza hacmatocheila 属鲻科,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北各海域,尤以黄、渤海沿岸为最多,其他国家和地区仅有少量分布。鲻科鱼类1975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重点开发鱼类。多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对鲻科鱼类的人工繁殖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国科技人员经多年的努力,梭鱼育苗已达到数十万尾的水平,但仍未能逐步推广生产。为解决养殖发展的迫切需要,1986年我们接受了国家科委下达的梭鱼育苗课题,经五年的努力,获得突破性进展,并已顺利推广生产,取得了较高的  相似文献   
56.
黑秀是开封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以诱变稳定的小果型四倍体4X-48作母本,以小果型二倍体自交系X-1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小果型无籽西瓜新品种,经2008-2010年早春大棚种植对比筛选试验与示范表现良好。全生育期90天左右,雌花开放至果实成熟28天左右。植株生长势中偏强,抗病抗逆性强。果实圆球形,果皮黑色,厚度0.4 cm,坚硬且韧,耐贮运。果瓤大红色,肉质硬脆,纤维极少,无着色秕籽,白秕籽小,无籽性能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2.8%左右,边部10.0%左右。单果质量2~2.5 kg,亩产量约2 500 kg,适宜河南省早春设施西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57.
【目的】为证明采用4-溴丁酸乙酯半抗原合成人工抗原可制备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将硫酸沙丁胺醇(SAL)与4-溴丁酸乙酯反应制备半抗原(SAL-HS);通过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化酯法合成免疫原与包被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紫外光谱和质谱方法对沙丁胺醇免疫原及包被原进行鉴定.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融合技术产生杂交瘤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结果和结论】筛选出1株杂交瘤细胞株,其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达1∶128 000,腹水效价达1∶2 560 000,免疫球蛋白亚型鉴定为IGg1;抗体对沙丁胺醇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746 ng/mL;与其他同类结构药物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015%.  相似文献   
58.
二色补血草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野生花卉物种,其分布广泛,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市场潜力.虽然近几年来有人尝试进行了二色补血草的引种和开发,但仍一直处于野生分布状态,很少进入花卉市场.为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促进野生花卉二色补血草的利用和开发,本研究对野生花卉二色补血草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以期为该野生花卉的栽培与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9.
在分析海南省大型抗风浪网箱养殖现状,存在问题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的基础上,通过对海南渔业自然资源优势,市场前景-供求缺口关系和升降式抗风浪网箱对2005年18号台风“达维”抗御能力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海南发展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的可行性,最后从技术、市场、政府宏观调控等方面提出了网箱渔业产业化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无锡市近15a单晚粳成穗率的调查分析表明,不同年度间成穗率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随年度的推移有逐步提高的趋势,高峰苗的高低是成穗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从不同时期的分蘖发生情况看,控制高峰苗,提高成穗率最为关键的阶段是7月上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