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6篇
  2篇
综合类   67篇
园艺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人们发现植物在低温锻炼过程中产生的特异性蛋白——冷调节蛋白(cold regulated proteins,CORPs)与植物的抗寒力密切相关,冷调节基因是一些诱导型表达基因,它们除受低温诱导外,还能接受诸如外源ABA、水分胁迫等外界条件的诱导,在综述这些诱导冷调节基因表达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低温寒害来临之前有目的地诱导大田植物冷调节基因表达,合成冷调节蛋白,可提高植物抗寒力的新思路,这在农业生产以及园艺植物南树北移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2.
花青苷成分对瓜叶菊花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卫  李崇晖  王亮生  戴思兰  徐彦军 《园艺学报》2009,36(12):1775-1782
 通过测定不同花色瓜叶菊舌状花花色表型和定性定量分析其花青苷成分组成, 探讨不同瓜叶 菊花色表型与其所含花青素类色素类型之间的关系。采用分光色差计(NF333) 测量了不同花色的色相值。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 - PAD) 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HPLC - ESI - MS) 分析花瓣中花青苷和黄酮醇的组成及含量。分析表明: 花色表型中亮度和花青苷总量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蓝色和红色瓜叶菊花色分别由飞燕草素苷元(Dp) 和矢车菊素苷元(Cy) 为核心的花青苷决定。粉色瓜叶菊含有Cy和天竺葵素苷元( Pg) 为核心的花青苷。紫色瓜叶菊主要含有Dp和Cy为核心的花青苷。瓜叶菊花色亮度与花青苷含量负相关, 瓜叶菊花红色程度和Cy为核心的花青苷含量正相关。瓜叶菊主要由花青素决定其呈色。  相似文献   
103.
瓜叶菊花青素合成关键结构基因的分离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胡可  孟丽  韩科厅  孙翊  戴思兰 《园艺学报》2009,36(7):1013-1022
 本文通过RT-PCR的方法分离了花青素合成途径上的关键结构基因片段:CHS、CHI、F3H、F3'H和DFR。在白色系、红色系、紫色系和蓝色系瓜叶菊舌状花中,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CHS、CHI、F3H、F3'H、DFR、F3'5'H、3MaT这7个结构基因在花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白色花中,不存在CHS的表达;在红色花中,检测到F3'H基因的高丰度表达,但没有检测到F3'5'H的转录本;在蓝色花中,没有F3'H表达的信号,但在花序开放的第Ⅰ阶段有较强的F3'5'H的表达信号;而在紫色花中,可以同时检测到F3'H和F3'5'H的转录本。此外,瓜叶菊花青素合成相关结构基因在花序开放初期高丰度表达,随后逐渐降低,在第Ⅳ阶段表达量再次出现升高现象,而在花序开放末期表达量极低或没有表达信号。  相似文献   
104.
高等植物成花的光周期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植物成花是当今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高等植物的成花诱导过程由自身遗传因子和外界环境因素两方面决定.在已知的成花途径中,光周期途径是研究得较为清楚的一条途径.目前高等植物光周期成花分子机理的研究主要针对拟南芥进行.光周期调控中CONSTANS(CO)是关键基因,它进行光信号和生物钟信号整合,节律性地表达激活FLOWERING LOCUS T(FT)表达,诱导植物开花.在不同的光周期反应的植物中,基因调控成花作用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现就光周期成花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5.
以牡丹、菊花、兰花为例,将今人对古代育种成就的整理情况做了概述。这3种名花中,对牡丹古老品种的整理最全面;兰花在古老品种的传世状况的考证上成绩最为突出;而菊花虽然是成谱最多,品种最多的名花,但对古老品种的整理还较为粗疏。中国古代花卉育种的方法多样,主要有引种、嫁接产生嵌合体、芽变选择、实生选择等4种方法。中国古人在育种中十分重视环境因素的作用,并有多样高效的保种措施和相对完善的育种体系。这些资料能帮助后人很好地理解种类繁多、变异丰富的中国传统名花形成的原因和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06.
为了研究不同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对独本菊黄河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在总氮浓度一定的情况下。设定NH4+—N:NO3-—N 分别为2:1、1:1、1:2 3个处理。通过对植株株高、叶片数、叶绿素含量、花期、花径、管瓣数、茎粗、节间长、叶长、叶宽、元素含量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NH4+-N:NO3--N 为2:1 时株高和叶片数最大,花径最大,花期较长,茎粗最粗,叶长和叶宽也最大。不同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对黄河对氮、磷、钾、钙、镁的吸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7.
菊花花青素苷合成关键基因表达与花色表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切花菊(Chrysanthemum × morifolium Ramat.)粉色花品种‘日切桃红’(‘DF-3’)和其白色花突变体(‘MD’)的舌状小花为材料,研究花青素苷生物合成途径6个结构基因和3个调节基因表达对花色表型的影响。HPLC分析结果发现,‘DF-3’舌状花中含有2种矢车菊素苷衍生物cyanidin 3-O- (6"-O-monomalonyl-beta-glucopyranoside)和cyanidin 3-O-(3",6"-O-dimalonyl-beta-glucopyranoside),而‘MD’舌状花中不含花青素苷。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在‘DF-3’中结构基因CHI、F3H、F3′H的表达模式相似,在LⅠ期(花蕾直径 < 0.5 cm)均已有表达,表达量随着花序发育上升,在HⅡ期(外层舌状花直立,未展开)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结构基因CHS、DFR和ANS在蕾期表达弱,在HⅡ期表达量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且DFR和ANS只在舌状花中表达。调节基因WD40和bHLH均先于结构基因在LⅢ时期(外层1 ~ 2轮舌状花展开)即有强烈表达;MYB在蕾期无表达,在HⅠ期才开始表达,在HⅢ期达到表达高峰。突变体中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在各发育阶段的表达量均比野生型下调,其中F3H和ANS表达极弱,DFR始终没有检测到表达信号,调节基因MYB和WD40的表达量下调,bHLH的表达量非常微弱。这些结果表明,菊花舌状花中矢车菊素苷的积累是CHS、CHI、F3H、F3′H、DFR和ANS等关键结构基因共同表达的结果,突变体中调节基因MYB和bHLH的表达下调可能与其白花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8.
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西南坡地区发现了28种具有现赏价值的野生花卉.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了6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对其主要观赏性状及园林用途做了详细的分类,并对其开发利用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9.
细胞学在探讨菊花起源与菊属植物进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菊属植物细胞学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对探讨菊花的起源、菊属植物进化的意义;总结了前人采用细胞学方法对野生菊属植物中的某些种如毛华菊、甘菊、野菊等与菊花之间亲缘关系的研究结果,指出前人对于菊花脑的分类地位、菊花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等问题仍存有争议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最后讨论了新的研究方法对细胞学发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0.
中国菊花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思兰 《湖南林业》2007,(11):31-31
菊花原产中国,至今已有长达16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菊属植物是种下变异极为丰富的植物,同种不同单株间存在明显可见的遗传差异。从唐宋时期发展起来的艺菊技术(包括嫁接、摘心、选种)为菊花品种的改良提供了条件。此外,各种水肥条件控制的技术也使各种变异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