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9篇
  12篇
综合类   7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藤稔’葡萄(Vitis vinifera × V. labrusca‘Fujiminori’)的花序、茎尖、叶片以及果实为 试材,应用RT-PCR 结合RACE 技术克隆得到GID1A 同源基因全长cDNA 序列,命名为VvGID1A(基因 登录号:JQ669511),全长1 681 bp,含有1 个1 035 bp 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44 个氨基酸,该氨基酸序 列还包含两个激素敏感酯酶家族保守的结构域HGG 和GXSXG。系统进化分析表明,VvGID1A 与蒺藜苜 蓿、棉花和拟南芥之间的一致性分别为70.25%、70.08%和68.21%。荧光定量RT-PCR 结果表明,VvGID1A 在葡萄花序、老叶和卷须中表达水平高于茎尖和幼叶,而在GA 处理果实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未处理的对照 样品。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洋葱表皮细胞转化后,洋葱表皮细胞的瞬时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的表达 产物定位在细胞核上。  相似文献   
52.
尿素对葡萄5 个氮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藤稔’葡萄为试材,利用半定量RT-PCR 和荧光定量PCR 技术对5 个葡萄氮代谢基因 VvGHD(JF796045)、VvNiR(JF796046)、VvNR(JF796047)、VvGS(JF796048)和VvAS(JF796049) 在施用尿素后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5 个基因在葡萄叶面喷施尿素后不同时间段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 异,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VvGDH 最高表达水平发生在尿素喷施后48 h,VvNR 和VvNiR 最高表 达水平发生在24 h,VvGS 最高表达水平发生在6 h,VvAS 最高表达水平发生在2 h。叶面喷施比土壤施用 尿素叶中5 个基因表达高峰出现的时间早,且表达水平高;土壤施尿素后叶中5 个基因对尿素的响应时 间比根中延后,但响应强度明显高于根中。  相似文献   
53.
DNA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于DNA分子的多种技术在提高作物育种效率、保护种质资源、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显示出很大潜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为更好地了解DNA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情况,并达到促进DNA技术为现代化农业服务的目的,本研究对DNA分子标记技术、转基因技术以及基因信息等在农业上的应用进行了较有特点的介绍,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54.
葛孟清  钟嵘  卢亚萍  黄超  肖鑫  房经贵 《核农学报》2022,36(11):2239-2248
为解决葡萄园中由葡萄修剪产生的大量叶片残留问题,提高修剪产生的叶片的利用价值,本试验以8612、玫瑰香、红鸡心3个红叶葡萄品种和葡萄园皇后、玫瑰露、秋红3个绿叶葡萄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软件对整张叶片的图像数据进行提取,计算色差值;利用超高效液相-质谱法(LC-MS)检测花色苷的成分和含量,探讨不同发育时期叶片中花色苷不同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红色和绿色叶片色差指数L*a*b*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共检测到18种花色苷组分,包括花青素类(4种)、甲基花青素类(4种)、花翠素类(4种)、甲基花翠素类(2种)和二甲基花翠素类(4种)。以上5类花色苷在红色叶片中均被检测到,绿叶品种中未发现花翠素类和甲基花翠素类花色苷。花色苷定量结果显示,红色叶片不同发育时期花色苷含量为123.468~855.001 mg·100g-1,绿色叶片花色苷含量为4.407~44.517 mg·100g-1。甲基化类花色苷占比随叶片发育均逐渐增大。花色苷酰化修饰类型分析结果发现,香豆酰化类型花色苷含量高于其他酰化类型花色苷,在花色苷总含量中所占比例较高,而阿魏酰化和糖酰化类花色苷含量非常少。色差和不同类型花色苷成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色叶片的色差指数与更多类型的花色苷含量存在相关关系。红色葡萄叶片中花色苷种类丰富、含量较高,是花色苷类化合物的潜在来源,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本研究通过对叶片中花色苷成分和含量进行了详细调查,为今后葡萄园中叶片的加工再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5.
 以拟南芥成花途径相关基因序列为探针,对葡萄EST 数据库进行同源检索筛选,获得相应 的同源EST 序列,并以葡萄不同发育时期的不同器官cDNA 为模板,通过半定量RT-PCR 反应研究了葡 萄成花途径相关基因的存在与表达情况,对葡萄成花途径的进行了分析与判断。研究发现,葡萄成花途 径中的基因在不同器官中的不同时期的时空表达存在强弱的差异。  相似文献   
56.
芽变选种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有效、周期短和进程快的育种方法。中国通过芽变选种选育的葡萄品种较多,对夏黑、巨峰等主栽品种的芽变品种及其性状表现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57.
葡萄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果树之一,其遗传育种学广受研究者关注.由于葡萄童期长、遗传杂合度高,传统杂交育种选育新品种通常耗时长、效率低.因此,通过构建葡萄遗传连锁图谱、对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s locus,QTL)进行定位能够解析葡萄杂交群体中分子标记与表型之间的关系,更有针对性地选择育种亲...  相似文献   
58.
【目的】为鉴定葡萄果实赤霉素诱导响应基因,【方法】应用cDNA-RAPD技术,以鲜食葡萄品种‘藤稔’为研究对象,对赤霉素处理后果实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进行了mRNA指纹分析。【结果】通过16条随机引物的筛选,共分离得到61个差异表达的转录衍生片段(TDF),其中增强表达或赤霉素诱导下特异性表达TDF42条,抑制表达19条。对其中18个TDF进行了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发现,17个TDF与NCBI已有序列同源,其中10个为已知功能基因,另有1个TDF无同源序列。对选取的6个TDF进行半定量RT-PCR验证,结果表明3个基因片段在处理条件下均特异表达或上调表达,另外3个基因片段在处理条件下均未见表达或下调表达,这与cDNA-RAPD表达谱结果相一致。【结论】利用cDNA-RAPD技术成功分离了部分受赤霉素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59.
 以‘藤稔’葡萄(Vitis vinifera × V. labrusca‘Fujiminori’)的叶片为试材,克隆了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信号转导途径中重要基因NPR1、PR1、COI1和LOX2,利用定量和半定量PCR法研究其在SA与JA处理后的表达情况,发现PR1特异地受到SA诱导,而施加JA后抑制其表达;LOX2特异地受到JA的诱导,SA处理抑制其表达。上、下游基因的表达情况说明,PR1和LOX2可作为葡萄SA和JA信号转导途径的标记基因,同时研究发现葡萄中NPR1、PR1、COI1和LOX2表达量的快速上升出现在SA和JA处理后6 ~ 24 h;SA与JA信号转导途径存在着协同或拮抗作用,它们之间的相对浓度决定着这种相互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60.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重金属铜对葡萄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揭示重金属铜对植物的伤害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过量的硫酸铜以及硫酸铜与其螯合剂混合液处理葡萄植株幼苗,以Hoagland溶液为对照,分析根和叶片的发育情况,叶绿素含量以及铜在植株中的分布情况;克隆了铜转运蛋白基因VvCTR1,分析其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并对其结构特征和物种间的同源性进行分析,同时分析铜胁迫下葡萄根、茎和叶中的VvCTR1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相比,过量的硫酸铜、硫酸铜与柠檬酸或EDTA混合处理可以抑制葡萄植株新根的发育数量和长度,促进叶片叶绿素的降解和落叶速率,增加叶柄基部乙烯的产生以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尤其以硫酸铜和EDTA混合处理伤害更明显。Cu~(2+)在植株叶、茎、根中的含量从小到大分别依次为上部叶片、中部叶片、下部叶片,上部茎、中部茎、下部茎,老根、幼根;硫酸铜处理植株中的Cu~(2+)含量高于对照,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含量不断升高,尤其是硫酸铜与柠檬酸或者EDTA混合处理植株中Cu~(2+)含量更高。克隆的铜转运蛋白基因VvCTR1中无内含子,其编码的蛋白含有3个跨膜区TMD1~3,N端含有1个甲硫氨酸富含区。VvCTR1基因的表达量随着果实发育逐渐降低。无论在根中还是在不同部位的茎和叶中,VvCTR1都能被铜诱导。[结论]过量的铜会对葡萄植株造成伤害,尤其与Cu~(2+)的螯合剂柠檬酸或EDTA同时存在时,能使更多的Cu~(2+)进入植物体内,最终引起葡萄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