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9篇
农学   3篇
  18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两种供氮水平下水稻穗长QTLs的检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水稻(IR64×Azucena) DH群体中应用分子标记连锁图,对不同供氮水平下的穗长性状进行QTL区间作图分析。在高氮水平下检测到控制穗长的QTLs 2个,分别位于第1和第4染色体上;在低氮水平下检测到5个穗长QTLs,其中3个分别位于第1、4和6染色体上,2个位于第3 染色体的不同部位,说明穗长QTL与供氮水平之间可能存在交互效应。基于这种互作效应及研究中观察到的两供试亲本对低氮胁迫的耐性差异,推测仅在低氮水平下检测到的穗长QTLs可能跟水稻对低氮胁迫耐性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72.
荫蔽信号对大豆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红光/远红光比值(R/FR)下降是自然界荫蔽发生的重要信号。为探究大豆幼苗对荫蔽信号的应答机制,本文采用室内盆栽试验,以‘南豆12’和‘南032-4’两个大豆品种幼苗为材料,通过正常光照和低R/FR两种光照处理后,对其形态、光合特性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光照相比,低R/FR下,两个大豆材料幼苗均表现出典型的避荫性反应,即株高、叶面积、叶柄长、节间长增加,茎秆变细,其中,‘南豆12’的株高、叶柄长、节间长分别显著增加7.86%、81.48%、26.55%,‘南032-4’分别增加3.95%、76.67%、20.00%;叶片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提高,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初始荧光强度(Fo)、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 P)等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 N)升高,总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其中,‘南豆12’和‘南032-4’的Pn分别增加37.21%和39.04%、总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12.35%和17.36%、Ci分别降低9.29%和11.72%。然而,不同大豆材料对低R/FR的敏感程度不同。在低R/FR光环境下,‘南豆12’较‘南032-4’表现出较低的株高、节间长、叶柄长,较大的叶面积和茎粗,较高的光能传递转换效率、Pn、Gs以及干物质积累量,体现了对荫蔽较强的适应性。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大豆具有感受荫蔽信号(低R/FR)的能力,但其敏感程度因品种不同而不同,在间套作过程中,为提高大豆耐荫性,降低大豆因避荫反应导致的倒伏率,保障大豆产量,应该选择对荫蔽信号不敏感的品种。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牛初乳冻干粉(LBC)及其产品中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冷冻干燥工艺制备0~7 d的LBC和常乳冻干粉(LM),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EGF、TGF-α和IGF-1的含量。[结果]2 d内牛初乳冻干后平均干物质含量为200 g/L。第1天LBC中EGF(7.0 ng/g)、TGF-α(16.8 ng/g)和IGF-1(3.36μg/g)的含量最高,此后快速下降,第7天接近LM水平。第0~4天LBC中EGF、TGF-α和IGF-1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6 ng/g、9.6 ng/g和2.42μg/g,分别为LM的7.0倍、13.7倍和6.1倍。3种牛初乳保健食品的EGF和TGF-α含量显著高于LM和2种市售奶粉。初乳素的EGF和TGF-α含量高于其他2种牛初乳保健食品。初乳素的IGF-1含量为1.11μg/g,极显著高于LM。[结论]研究可为牛初乳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4.
根据三因子组合设计肥效试验方案的特点,提出了因子效应的分段线性估计方法。对浙江省21个水稻氮磷钾肥用量田间试验的氮肥效应分段线性估计值进行系统聚类;利用聚类图,从距离最大的两组样品(试点)开始,逐级对分类变量进行组间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当各分类变量在组间差异不显著时,就将两组试点归为同一类。结果将21个试验的氮肥效应估值分为3类。  相似文献   
75.
乙炔还原法是国际上普遍公认的测定生物固氮活性的方法,该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乙炔还原反应的温育时间不同,直接影响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结果的可比性.为确保大批量的联合固氮酶活性测定条件的一致性,有必要选择一种固氮酶活性阻断剂,使联合固氮体系中的乙炔还原反应维持在特定时间后予以阻断.本文比较了3种灭菌剂对2株联合固氮菌的抑菌效果及其对水稻根际联合固氮酶活性阻断效果,结果表明,3.5%甲醛水溶液是一种理想的联合固氮酶活性阻断剂.  相似文献   
76.
采用培养试验研究了磷缺乏与正常供磷条件下,CO2浓度由350μL/L升高至800μL/L苗期番茄的生物量、根系特征和不同器官N、P、K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缺磷与否,CO2浓度升高均能显著增加番茄地上部及根系的干物质积累量,提高根冠比。在磷缺乏条件下,CO2浓度升高对番茄根系生长的促进主要表现为增加根系的体积和表面积;而在磷正常供应条件下主要表现为同时增加根体积和分根数,有利于形成强壮的根系。在两种供磷水平下,CO2浓度升高对番茄各器官的N、P、K含量产生不同的稀释效应,但N、P、K总积累量却随CO2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而且CO2浓度与供P水平对番茄植株的N、P、K积累量具有极显著的正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77.
水稻氮素营养的叶色诊断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陶勤南  方萍  吴良欢  周维帮 《土壤》1990,22(4):190-193,197
本文根据均匀颜色空间的L*a*b*空间及色差公式研制了水稻标准叶色卡;研究了水稻氮素营养的叶色诊断。结果表明,水稻叶色与叶片全氮、蛋白氮、非蛋白氮含量,叶绿素、类胡罗卜素含量及光合强度等生理性状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不同生育期的叶色级与产量有密切关系。田间对比试验结果也表明,根据叶色诊断施肥比农民习惯施肥有显著的节氮增产效果,可以作为优化配方施肥的配套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78.
水稻吸氮能力与氮素利用率的QTLs及其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利用F2(Palawan(IR42)群体的RFLP标记连锁图 ,对水稻根系NH4-N和NO3-N吸收能力及植株氮素生理利用率进行QTL区间作图分析 ,在第 2和 5染色体上分别测得控制水稻根系NH4 N吸收能力的QTL各 1个。前者表现为显著的加性及部分显性效应 ,后者有显著的加性和显性效应 ;在第 5和 6染色体上测得控制水稻幼苗根系NO3-N的吸收能力的QTL各 1个 ,两者的基因效应主要表现为显性效应 ;在第 12染色体上检出控制稻苗氮素生理利用率的QTL 1个 ,具有显著的加性和显性效应。此外 ,通过表型值在各标记的两纯合基因型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发现第4染色体上的标记RG91对水稻幼苗根系NH4-N吸收能力也具有显著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79.
从甲鱼池底泥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水质净化功能目标菌,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G+Cmol含量及16S rDNA全序列分析,该菌株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培养试验证明,该菌株对光照、通气和pH等环境条件具有较广的适应范围.甲鱼苗养殖池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水体中铵态氮和氨态氮的净化作用显著,对亚硝氮的净化效果尤为突出,达到65.4.因此,该菌株可望开发成为微生态制剂,用于改善水产养殖水体的水质.  相似文献   
80.
以常规栽培为对照,采用4种菌剂用量(清水60 ml/株、1号菌剂30 ml/株、1号菌剂60 ml/株、2号菌剂60 ml/株)、2种堆肥沟深度(15、20 cm)和3种堆肥中心离主干距离(40、50、60 cm)共计24个处理,在双膜保温促早栽培的‘南太湖特早’葡萄大棚内行间开沟,在沟内搭建不同的葡萄秸秆生物反应堆,研究不同处理后3个时段(1月下旬、2月上旬、2月下旬)堆肥中心、边缘升温幅度和树体萌芽率。结果表明:不同菌剂处理后,堆肥中心的升温幅度不同,其中2号菌剂使用浓度为60 ml/株时,3个时段的中心升温幅度分别为0.9、1.3、0.9 ℃,均显著高于对照;开沟深度对堆肥边缘升温幅度有影响,其中使用2号菌剂后,开沟20 cm,3个时段的边缘升温幅度分别为0.5、0.6、0.5 ℃,高于对照;堆肥沟中心离主干距离不同,树体萌芽率存在差异,其中离主干50 cm堆肥的树体,萌芽率较高、且整齐。秸秆生物反应堆处理有助于提升双膜保温促早葡萄大棚的土壤温度,提高萌芽率和整齐度,堆肥沟深度和中心离主干距离不宜过浅或过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选择适宜于低温生长的2号菌剂,使用浓度为60 ml/株,堆肥沟深度为20 cm、堆肥中心离主干距离为50 cm时,堆肥中心温度提升0.6-1.6 ℃,堆肥边缘温度提升0.3-0.7 ℃,萌芽率达到75.0%的发芽时间缩短2天,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