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8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8年生漾濞大泡核桃幼林地为研究对象,以芋头、辣椒、玉米、茶叶4种作物为间种作物,采用实地采样和试验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核桃林地不同间种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探讨适合核桃林地的最佳间种模式及核桃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间种能改善核桃林地土壤理化性质,且间种芋头的效果最好,为核桃林地最佳间种模式;其次是间种辣椒,为核桃林地比较适宜的间种模式;而间种玉米及茶叶,不利于改善核桃林地土壤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2.
云南红豆杉紫杉醇类抗癌活性物质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药用开发价值.系统地阐述了云南红豆杉的资源状况,并对云南红豆杉药用原料林在良种选育、采穗圃营建、种苗繁育、人工林营建与原料采收等关键技术环节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针对存在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培育红豆杉人工药用原料林既是紫杉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保护野生资源的有效手段。云南红豆杉紫杉醇含量高,具有较高的药用开发价值。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云南红豆杉的资源状况,分析评价了我国云南红豆杉药用原料林培育在良种选育、采穗圃营建、种苗培育、人工林营建与原料采收等关键技术环节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情况,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于2019年4月设置3个样地对千年桐盛花期的访花昆虫进行调查。调查结果,采集到访花昆虫33种,隶属8目22科,分别为膜翅目、缨翅目、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革翅目和蜘蛛目昆虫,其中:鳞翅目的种类最多,为11种,膜翅目种类次之,为8种,双翅目种类位居第三,为5种;采集到的访花昆虫数量排序为:膜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其他昆虫,膜翅目是千年桐花期访花传粉的优势昆虫;千年桐4目主要访花昆虫日活动规律为:在上、下午均出现出勤峰值时段,下午峰值高于上午,且出勤峰值时段不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5.
细菌在蚜虫生物防治中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死亡蚜虫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批细菌菌种,对这些菌种分离纯化后进行不同细菌对蚜虫的杀虫效果筛选试验。结果从中发现并鉴定出两株蚜虫高致病菌KI3[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和KI63[阴沟肠细菌(Enterobacter cloacae)],这2株菌株对蚜虫均有明显的杀灭作用。研究结果为利用微生物控制植物虫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以种植于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昆明树木园的云南红豆杉人工林幼树期的林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林木2007~2008年连续2年各月的树高、地径的生长观测,并结合相应时期的气象因子,采用有序样本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林木在1年内的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进而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年内各月的不同气象因子与其林木年内各月的树高、地径生长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人工林幼树期林木在1年内的生长可划分为生长初期、生长盛期和生长后期3个阶段;4~9月为生长盛期,其林木的树高和地径的生长量分别占全年总生长量的79.89 %和64.35 %;而表层(土层20 cm)土壤的月均温度是影响林木生长量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云南省3个主要金线莲栽培品种在云南省的生长状况和主要药用成分。[方法]使用K4基质在林下种植培育5个月后,通过对3个金线莲品种的粗多糖、总黄酮和氨基酸含量等内含物的测定和植株干重、鲜重、折干率等形态指标的测定,分析3个品种的生长状态。[结果]3个品种的粗多糖含量、总黄酮含量、氨基酸含量、干重、鲜重和折干率等指标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滇越金线兰是云南本地种,植株形态高大、产量高,总黄酮和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2个福建品种。[结论]滇越金线兰是云南省人工种植首选的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9.
云南红豆杉苗木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了云南红豆杉苗木分级的标准,得出1年生云南红豆杉实生苗的分级标准是Ⅰ级苗:苗高≥14.71 cm,地径≥0.27 cm;Ⅱ级苗:苗高≥11.59 cm,地径≥0.23 cm;Ⅲ级苗:苗高<11.59 cm,地径<0.23 cm.  相似文献   
20.
云南核桃不同套种模式根际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昌宁县5种不同套种模式的十年生核桃为试材,按照丛枝菌根形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不同套种模式下核桃根系中AMF侵染情况和根际AMF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以期为核桃种植园中AMF自然潜力的充分发挥以及菌根技术的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结果表明:5种套种模式的核桃园中,核桃均与AMF形成了典型的丛枝菌根共生体,根系中AMF的总侵染率在64.63%~91.81%;从5种处理的核桃根际土中共分离到6属15种AMF,其中近明球囊霉是共有的优势种;5种处理AMF的孢子密度介于86~1 442个·(50g)-1土。统计分析表明,5种不同处理核桃根系中AMF总侵染率和根际土壤中AMF孢子密度差异显著,其中套种茶树的种植园中AMF总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最高,显著高于其它4种处理,而套种豌豆的种植园中AMF总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最低。不同套种及相应的耕作方式对AMF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影响较大,该研究得出在土壤翻耕扰动较少的种植园,核桃根系中有较高的AMF定殖率,根际土壤中的孢子密度也较大。套种茶树较有利于核桃园AMF繁殖以及AMF数量和多样性的保持,是核桃林下一种较理想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