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引进BMR饲用高粱在环渤海地区的田间生产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环渤海地区种植的BMR饲用高粱品种,2011年对来自美国以及澳大利亚的15个BMR品种与3个非BMR品种的饲用高粱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系统测定并分析了与生产性能有关的植株生长高度、分蘖数、茎粗、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鲜干比和茎叶比。结果表明:15个BMR品种与3个对照品种在生长性状和产量方面差异显著;BMR Elite和26837高粱在该地区可以做青贮利用,BMR Enroma苏丹草、SS2苏丹草、22053高丹草、PAC F8423高丹草在该地区可以多次刈割做青饲或者干草。这几个品种可以作为该地区的优良品种,利用适宜的方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以沧州苜蓿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选择法,对当前生产中的沧州苜蓿进行提纯复壮,完成对地方绿肥种质资源—沧州苜蓿的提纯更新。结果表明:混合播种区(提纯复壮后)、原种区、提纯复壮前苜蓿品种区苜蓿鲜草产量分别达45 691 kg/hm2、44 903 kg/hm2和35 762 kg/hm2。其中,混合播种区与原种区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混合播种区较提纯复壮前苜蓿鲜草产量提高了27.7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明提纯复壮后的沧州苜蓿品种,恢复了沧州苜蓿的品种活力,能够承担起绿肥大面积生产应用中的地方绿肥种质资源任务。  相似文献   
33.
咸水灌溉对紫花苜蓿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7个浓度水平的咸水灌溉盆栽试验,研究了咸水灌溉对紫花苜蓿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加大,分枝期、现蕾期、初花期的株高均呈下降的趋势。随株龄的增长,紫花苜蓿对咸水灌溉的耐受力增强。在初花期,高盐分含量的咸水灌溉对紫花苜蓿茎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显著,而低盐分含量的咸水对其也有抑制作用,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过高盐分含量的咸水灌溉将增大紫花苜蓿的茎叶比,降低紫花苜蓿的品质。低盐分含量的咸水对紫花苜蓿的再生速度虽有抑制作用,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34.
河北省绿肥作物种植利用现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以历史资料、现状资料和实际调查为依据,全面分析了河北省绿肥作物种植利用现状。河北省耕地资源减少,农田环境质量持续下降,发展绿肥十分必要。无论从现实需求还是从可种植绿肥的土地资源数量、适宜的绿肥作物种类来看,河北省发展绿肥的潜力十分巨大。目前,全省主要的绿肥种植利用方式有5种,即肥饲兼用改良土壤模式、作物-绿肥间套作模式、作物-绿肥轮作模式、果园绿肥模式和栽培绿肥模式。  相似文献   
35.
苜蓿作为优质饲草,对奶牛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针对河北省奶业发展中优质蛋白饲料短缺的问题,介绍了河北省苜蓿生产现状及发展苜蓿生产的现实意义;针对河北省奶牛生产性能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苜蓿对奶牛产奶量、牛乳品质和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对生态演替理论的理解不仅有助于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而且还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理论基础。对有关生态演替的项极群落学说、Gaus假说与竞争排斥原理、生态演替螺旋式上升理论、资源比例假说、变化镶嵌体稳态学说等理论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各学说(假说)的主要特征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37.
河北省盐碱地分布 成因及改良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盐碱地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治理和改良盐碱地对开发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和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通过文献分析与研究,对河北省盐碱地的分布、成因和改良技术进行了综述,以期通过对盐碱地的分布和成因了解掌握盐碱地的形成机理与理化特性,梳理盐碱地治理改良技术,为今后盐碱地的改良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8.
为揭示行距和播量对河北滨海盐碱地苜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中苜一号’为材料,设置了15 cm(R1),20 cm(R2),25 cm(R3)3个水平的行距和7.5 kg·hm-2(S0),15 kg·hm-2(S1),22.5 kg·hm-2(S2),30 kg·hm-2(S3),37.5 kg·hm-2(S4)5个水平的播量,共15个处理,研究了苜蓿叶片色素含量、荧光参数、光合曲线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行距的增大苜蓿叶片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 content, ChlM)和氮-黄酮醇指数(Nitrogen flavonol index, NFI)均呈下降趋势,R1S2处理的苜蓿叶片NFI最高。通径分析表明,行距和播量配置通过调节叶片ChlM,花青素含量(Anthocyanin content, AnthM),黄酮醇含量(Flavonol content, FlvM),最大光合效率(Maxim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