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篇
农学   14篇
  2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植保知识、Web应用技术、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GIS)、决策支持系统(DSS)等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China-blight),实现了对中国范围内的马铃薯晚疫病进行监测、预测、预警并提供化学防治决策的功能,该系统能够实时接收用户提交的疫情信息并通过多级Web地图直观显示出来,使用户能及时掌握疫病发生程度、动态及地域分布,为薯农及时预防马铃薯晚疫病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22.
苹果茎沟病毒的RT-PCR检测及其在我国苹果产区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田间样本RT-PCR检测方法以及揭示我国AS-GV的发生情况,本研究以染病的苹果组培苗为试材,对ASGV RT-PCR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并利用优化的检测体系对我国苹果产区ASGV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引物ASGVS特异性最好,优化的RT-PCR检测体系能够在4,7和11月份检测果树树皮组织的带毒情况,灵敏度达到能够检测2.5×10-2μg新鲜样本,适于苹果ASGV田间样本检测。通过对我国苹果产区ASGV的检测发现,被检测的13个省(市/区)苹果上几乎都有ASGV发生,只有甘肃省泾川样本未检测到该病毒,采集的327个样本带毒率达73.7%。  相似文献   
23.
保护地番茄灰霉病分生孢子飞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长季保护地空气中番茄灰霉病分生孢子进行逐日、逐小时捕捉和分析研究 ,发现保护地内空气温、湿度影响孢子的飞散量。一天中各小时的孢子飞散量与空气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R =0 92 95 ,P <0 0 1 ) ,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 (R =- 0 80 91 ,P <0 0 1 ) ;病原菌分生孢子是病害发生的先决条件 ,病害发生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 ,连续阴雨日 2d以上 ,孢子大量产生 ,发生严重侵染 ;晴朗的天气对灰霉病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4.
黄瓜绿斑驳病毒河北分离物基因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河北省黄瓜绿斑驳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分类地位及系统进化情况,通过分子克隆测定了来自河北省西瓜产区分离获得的分离物CGMMV-chb的近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其基因组结构特征;并依据近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及外壳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系统进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CGMMV-chb近全基因组大小为6 383 nts,Gen Bank登录号为KJ658958,含4个开放阅读框,编码4种蛋白;与Gen Bank库中的其它12个CGMMV分离物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2%~100%,氨基酸相似性为98%~100%。CGMMV-chb与韩国分离物CGMMV-KW基因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8%~100%,与以色列分离物CGMMV isolate Ec基因序列相似性最低,为92%~99%;系统进化关系中CGMMV-chb与其它中国分离物、日韩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亚组的不同分支中,与以色列分离物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25.
采用几种复配药用植物对草莓再植病害的防治进行了研究,本试验分别用T12、T14、T15和F10四组复配材料处理土壤,另设溴甲烷(MB)熏蒸对照和重茬空白对照,进行2年的保护地试验,调查了四组复配药用植物材料对草莓根部生长活力(RLD值)、根部受侵染的程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5和T12在产果初期和中期均表现出较好的促进根系生长和抑制病原菌的作用。2004年和2005年T15和T12处理小区的草莓产量分别达到溴甲烷处理小区草莓产量的92%,84%和89%,78%。T14和F10处理在2年试验中虽然也表现出一定的抑菌和减少产量损失的作用,但是作用结果不如T15和T12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26.
"泰栢一号"是一种纯天然有机制剂,本文以吡虫啉为对照药剂,分别在室内与田间测试了在常规使用和在高压静电喷雾条件下"泰栢一号"对蔬菜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泰栢一号"40X稀释液处理蚜虫48h后死亡率为3.36%,清水对照处理的死亡率为3.33%,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吡虫啉10 mg/L处理24h蚜虫的死亡率为78.86%."泰栢一号"与高压静电喷雾器配合使用则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效果,200×稀释液处理48h的蚜虫死亡率为62.22%,96h蚜虫死亡率为91.1%,这种纯天然有机物结合高压静电喷雾杀虫方法的发现,为蚜虫的无公害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影响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存活的环境因子进行研究,为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条件、在不同环境下的存活时间进行了测试。[结果]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在清水中不能萌发,在PDA、ABA和RA 3种培养基上24 h萌发率均超过80%。分生孢子在0~35℃均可萌发,但在不同温度下萌发时间有较大差异,最适萌发温度是25℃,24 h萌发率超过90%。在0℃培养18 d,孢子萌发率可达64%。分生孢子角在49℃下10 m in即可致死。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率随紫外线强度增加及照射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在室内外分别测试了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角的存活时间。在室内,树枝上的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角可存活9周,而在树皮上的分生孢子角放置5周即失去萌发能力。在室外,自然背阴条件下,分生孢子可存活2周;而在向阳处经1周,分生孢子即丧失萌发能力。分生孢子在室温下无菌水中可存活5周。[结论]腐烂病菌分生孢子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强,在冬季的低温下也能萌发造成侵染。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采用接种离体枝条的方法,对150个苹果树腐烂病菌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的突变体进行了致病性的筛选,经过多次试验得到了3个致病力明显减弱的突变体,编号为X4379,X4368,X4468。基因组重测序结果显示,突变体X4379有2个T-DNA插入位点,分别是锌指蛋白3(Vmzfp3)和跨膜蛋白42(Vmtme42)。以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全基因组序列为依托,设计引物,构建敲除载体以及互补表达载体。运用PEG的方法转化苹果树腐烂病菌,分别获得Vmzfp3和Vmtme42的敲除转化子和互补转化子。对Vmzfp3和Vmtme42基因敲除转化子、互补转化子以及野生型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形态和致病力进行分析。与野生型菌株03-8相比,Vmzfp3的敲除转化子的菌丝生长速率明显减慢,致病力也明显下降,其互补转化子使得这些功能缺陷均得以恢复。Vmtme42的敲除转化子无明显区别。由此证明基因Vmzfp3对病菌的菌丝生长,病菌的致病力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9.
为开发准确、灵敏的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RT-PCR检测方法,以田间染病苹果组织为试材,提取高质量总RNA为模板,在常规RT-PCR检测体系中引入苹果线粒体nad5基因作为内标基因,对RT-PCR反应体系和程序进行优化,并测定其灵敏度和稳定性,最后利用优化的检测体系确定苹果果实着色期最佳检测部位。结果表明:以RNA提取改良法提取总RNA为模板合成cDNA后,进行PCR扩增,优化后的PCR体系(25μL)中cDNA模板2μL、ASSVd(20pmol/μL)正反向引物各1.0μL,nad5(20pmol/μL)正反向引物各0.1μL;扩增程序中退火温度为60.9℃,循环次数为35次;检测灵敏度为37.5ng新鲜样本;果实着色期,染病植株的幼嫩叶片、1a生枝的韧皮部和木质部、果实及部分种子样本均能检测到病毒,最佳检测部位为幼嫩韧皮部。研究结果可以为ASSVd高效、快速、准确的检测提供可靠方法,并为田间病害诊断及无毒苗木繁育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30.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马铃薯晚疫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数据为检索对象,对1980~2008年的马铃薯晚疫病研究文献采用计量学的方法,从年度载文、核心作者群、合作度、主要产出单位及区域、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揭示了我国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