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47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3篇
  43篇
综合类   117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不同施氮水平下盐胁迫对灵武长枣苗木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盐胁迫(50、150、200 mmol/L)下不同浓度氮(100、200、300mg/kg)对灵武长枣苗木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降低了灵武长枣苗木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氖素浓度为200 mg/kg时,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缓和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的增大趋势.氮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盐胁迫下灵武长枣苗木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控释包衣尿素在田间的实际溶出过程及其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包衣尿素在田间的实际溶出期限远远高于实验室的测定值,控释包衣尿素处理耕层土壤无机氮动态过程与其溶出特征比较一致;在减少20%氮肥用量并且采用玉米全生育期一次性基施的措施下,控释包衣尿素的玉米产量和吸氮量与常规施肥措施的尿素持平,而氮肥利用率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03.
我国西瓜枯萎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孔祥义  李劲松  曹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87-5288
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该病防治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生物防治和抗病育种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4.
采用磷酸二氢钾(0.2%)+蔗糖(0.3%)、赤霉素(30 mg/kg)、以色列专用肥(0.3%)、硼酸(0.3%)对温室栽培的‘灵武长枣’进行喷施处理,测定灵武长枣的枣吊加长生长、直径生长、坐果率及叶片净光合速率等,研究外源药剂处理对灵武长枣生长与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以上试剂对灵武长枣枣吊加长生长、直径生长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喷施赤霉素(30 mg/kg)、以色列专用肥(0.3%)使坐果率分别提高了3倍和2.6倍,喷施以色列专用肥(0.3%)、硼酸(0.3%)使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且以色列专用肥(0.3%)可显著提高果实着色率。设施栽培‘灵武长枣’生产中可在花期、果实膨大期喷施以色列专用肥(0.3%),以提高坐果率与果实着色率。  相似文献   
105.
一次性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农民习惯施肥、一炮轰和缓释一次施肥3种施肥措施对玉米产量和土壤残留NO3-N以及氮素表观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产量没有显著差异,添加包膜尿素氮肥利用率提高;与播前相比,玉米收获后对照、农民习惯、一炮轰、缓释一次施肥0-90cm土壤剖面NO3-N残留量在低肥力土壤(新立城试验点)的增加量分别为-17.5,104.5,55.7,29.3 kg N/hm2,而在高肥力土壤(布海试验点)都表现为负增长,分别为-44.3,-12.8,-57.2,-51.7 kg N/hm2。农民习惯、一炮轰、缓释一次施肥处理全生育期的氮素表观损失在低肥力点分别为-83,-12,22 kg N/hm2,在高肥力点为172,119,157 kg N/hm2。增加氮肥用量氮素表观损失增加,添加部分缓释氮肥的一次性施肥可以减少收获后土壤剖面NO3-N增量。  相似文献   
106.
海南普通野生稻琼海居群与三亚居群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是栽培稻的近缘祖先,蕴藏着丰富的优异基因,是宝贵的水稻遗传资源。普通野生稻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海南岛是我国普通野生稻的主要分布区之一,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曾经非常丰富。三亚是海南岛典型的热带地区,是普通野生稻主要的分布区。最近在海南琼海发现一个原生境普通野生稻居群,尚不清楚海南普通野生稻琼海居群与三亚居群之间的遗传关系。本研究采用37个SSR标记从SSR座位的多态率、SSR座位的基因杂合性、两居群间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以及两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等四方面,对海南普通野生稻琼海居群与三亚居群进行了遗传分析,旨在为海南普通野生稻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结果表明SSR座位在两群体中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且其在普通野生稻三亚居群的遗传变异高于在普通野生稻琼海居群的遗传变异。SSR座位在琼海居群中的多态率为81.0811%,在三亚居群中的多态率为91.8919%;观察杂合性、理论杂合性、非偏性杂合性在三亚居群中的平均值为0.5651、0.4449、0.4661,高于在琼海居群中的相应平均值(0.4097、0.2057、0.2670)。根据Nei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普通野生稻琼海居群与三亚居群间的遗传相似性为0.6385,遗传距离为0.4486。FST检验表明,两群体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FST=0.3909),表明这两个普通野生稻居群内存在着60.91%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07.
在北京郊区选取80个不同种植年限(0 ~ 30 a)的温室作为研究对象,以露地土壤为对照,探究了京郊设施土壤主要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指标随种植年限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pH波动强烈,有效磷含量持续上升,有机质、速效钾、水溶性8大离子和细菌数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与CK相比,细菌数量在6 ~ 10 a增加了231.33 %,真菌数量则随种植年限呈线性增加趋势,回归方程为y = 3E + 07x + 2E + 08(R2 = 0.9424**),在16 ~ 30 a增加了49.62%。土壤酶活性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其中α-葡糖苷酶(AG)、β-葡糖苷酶(BG)和磷酸酶(AP)活性呈线性增加的趋势。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及部分盐离子(K+、Mg2+、NH4+)含量的增减导致了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只有减少肥料投入、改变肥料种类和增施有益微生物菌剂,种植填闲作物、深耕等农艺措施,才能提升土壤质量和可持续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8.
为客观全面地分析农业土壤N2O排放影响因素领域的研究动态、热点及发展脉络,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78~2018年的文献信息,结合R语言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高被引论文、关键词及历史直接引文三个方面对农业土壤N2O排放影响因素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农业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四大类:土壤性质包括土壤类型、质地、pH、温度、水分、容重、氧化还原电位、O2、矿质氮(硝态氮 + 铵态氮)、有机碳、酶活性(主要是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等)和微生物多样性等;农艺管理措施包括施肥管理(肥料类型、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式、肥料形态等)、种植作物类型、播种时间、耕作制度、灌溉制度、秸秆还田、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使用、土地利用方式及变化等;气候条件(雪、霜、降水、气温和太阳有效辐射等);地下水位和生态系统氮饱和度等。(2)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宏观层面上包括利用模型估算全球、国家、区域尺度上的N2O排放清单,评价切实有效的农业N2O减排措施效果;在中、微观尺度上,主要通过田间或室内培养试验用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指标反映、研究各影响因素变化(主要为单一因素研究)对N2O排放的效应。(3)该领域研究经历了影响因素从土壤性质再到人为活动的过程,研究内容包括使用模型研究农业土壤N2O排放过程、机制,估算大尺度多因素条件下的农业土壤N2O排放清单及减排措施效果。(4)农艺管理措施包括施用硝化抑制剂、包膜肥料、生物炭和秸秆还田,这些措施均可有效地减少农业土壤N2O排放,但每一措施的效果因具体条件而不同。(5)未来农业土壤N2O排放研究将向整合多因素、多尺度、多层次方向发展,其重点仍为明确农业土壤N2O排放机制、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以及不同减排措施的效应,进而为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有效的农业土壤N2O减排措施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9.
防风固沙灌木花棒沙柳根系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为了揭示花棒和沙柳的根系生物力学特性,该文选取毛乌苏沙地5 a生人工种植花棒、沙柳的根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单根拉伸试验,得到沙柳(直径0.78~7.44 mm)的平均最大拉力、抗拉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比花棒(直径0.91~6.46 mm)高42.07%、44.52%和90.00%。花棒、沙柳单根根系的最大拉力随直径增大以幂函数增大,抗拉强度和杨氏模量随直径增大以幂函数减小。花棒与沙柳单根根系的平均抗拉强度能达到Ⅰ级钢筋(370MPa)的6.86%和9.91%,对土壤有一定的加筋作用。采用自制根系拉力测试系统进行野外原位整株根系垂直拉拔试验,得到花棒(地径17.65~42.68 mm)和沙柳(地径20.35~48.07 mm)的整株根系最大垂直拉拔力为(1.71±0.16)k N和(1.18±0.16)k N,花棒比沙柳高出44.92%。花棒整株根系的生物力学特性要优于沙柳,整体固沙能力更强。该研究可为根系固土作用理论研究和防风固沙树种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应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适用于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微水溶性缓释肥料(简称W,下同)在不同灌溉量下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及环境效应。试验中设置了空白不施肥处理(CK)、常规灌溉尿素处理(N)、常规灌溉微水溶性缓释肥处理(W1)和减量灌溉微水溶性缓释肥处理(W2)。试验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W1处理显著提高了春玉米植株株高,W2处理显著提高了春玉米植株与籽粒全N、K含量及产量,但叶绿素、株高未显著提高,N处理仅显著提高了籽粒全N含量(p<0.05)。与N处理相比,W1处理显著提高了春玉米植株株高、肥料磷钾利用率与产量(p<0.05),土壤硝态氮残留峰值出现于80cm土层,淋失量显著减少(p<0.05);W2处理显著提高了春玉米植株与籽粒全N含量、肥料氮磷钾利用率与产量(p<0.05),土壤硝态氮残留峰值出现于60cm土层,淋失量显著减少(p<0.05)。由此说明,微水溶性缓释肥料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和节水功效,硝酸盐淋失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