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68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6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71.
每个食用菌品种均有其自然的生物特性,即使同一品种内的每个菌株,其特性也有差别,甚至差别很大。因此,制定生产计划时,不要盲目跟风,而应根据品种特性正确选择。比如平菇,单就温型而言,就有高温型、中广温型和  相似文献   
72.
双孢菇是目前栽培面积最大、消费人群最广的菇种之一,其总量居食用菌之首。我国福建、浙江、江苏、河南、山东、河北等地业已形成产业化生产,双孢菇已成为部分地区农民增加收入、迅速致富的主要途径。每年9月,是双孢菇常规栽培播种的集中时段,希冀读者朋友从技术入手,提高栽培生产的科学性,以增加产量、提高生产效益。本刊特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食用菌专家曹德宾撰写了双孢菇系列栽培技术,分两期刊出,以飨菇农。  相似文献   
73.
结合本地实际,选用杏鲍菇1号作为材料,通过不同培养基配方试验,得出不同配方培养基栽培的杏鲍菇出菇个数、子实体等形态各不相同。使用玉米芯或玉米秸秆,与棉籽壳作为混合培养基栽培杏鲍菇时,合理的配方培养基其产量、生物转化率比单独使用玉米芯或玉米秸秆栽培杏鲍菇时有明显提高。玉米芯和棉籽壳混合料某些配方甚至要高于单纯使用棉籽壳培养料。因此,在伊犁河谷建议使用配方4培养基或配方5培养基栽培杏鲍菇,与对照相比可使其生物学效率提高到90%以上,产量较高,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4.
食用菌栽培,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病虫防治问题,而问题的本质,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预防的问题,因此,在食用菌整个生产过程中。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对于每个生产者而言,都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热线咨询内容,结合调研实况,笔者发现,为数不少的菇农朋友对菇棚的消(毒)杀(菌)处理看得很是模糊,甚至是漠视,有的虽然已经有所意识,但处理措施却不能到位,故使得对于栽培生产中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或发生趋势”心里没底”。及至病虫袭来。显得手忙脚乱,  相似文献   
75.
食用菌的鲜菇,一般要求七、八分熟采收,但应根据具体商品要求等条件具体确定,不可概而论;总体要求应是:  相似文献   
76.
所谓富硒蘑菇,就是在生产中人为的添加硒元素后,使蘑菇在生长中分解吸收,从而成长为含有硒元素的产品。但其生产过程并非像有的人想像的那么简单;要想生产富硒蘑菇,必须从一级种开始,按一定比例加入硒元素,逐渐诱导和驯化,使其菌丝逐渐形成对硒元素的吸收和富集能力,最后在栽培基料中严格按比例添加硒元素,通过菌丝的分解吸收及其富集作用,使子实体中含有硒营养。富硒蘑菇对增强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等,均具较强作用。所以,富硒食品被誉为“抗癌尖兵”,被消费青睬也是自然的。  相似文献   
77.
蘑菇油,既可调制冷菜或热莱或汤类,又具有蘑菇特有的香、鲜味道,令人愉悦。加工蘑菇油,既可获得色香味俱佳的蘑菇油,又可得到色泽金黄、香脆可口的蘑菇食品,达到一定数量时,或馈送亲朋,或上市销售,无论从食品健康方面、还是经济角度来看,都是很合算的。  相似文献   
78.
双孢菇,是目前世界上栽培历史悠久、栽培面积广、交易量大、消费人群广的菇种之一,其总量居食用菌之首。近年来,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双孢菇的出口数量急剧增加,但是,受资源、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双孢菇生产不能得到理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79.
当鲜菇销售不及,或价格偏低,需要长期保存待售时,盐渍处理是个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蘑菇盐渍无需投入较大的固定资金,一般200元左右即可,而且加工工艺较易掌握。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