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黄瓜现采花粉生活力最佳染色方法的筛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3种不同染色方法及离体培养法对黄瓜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I-KI染色法的测定值偏低,不适用于黄瓜花粉生活力的测定;醋酸洋红染色法的测定值则明显偏高,也不适宜采用;而TTC染色法的测定值与离体培养法的测定结果相近且差异不显著,故认为是一种测定黄瓜花粉生活力较快捷、方便、精确的方法。同时还讨论了3种染色方法的应用原理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甘薯高胡萝卜素食用品种的亲本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甘薯对人体有较强的保健作用,特别是富含胡萝卜素的品种保健价值更高。采用分子标记和农艺性状相结合评价亲本亲缘关系,可提高甘薯高胡萝卜素食用品种的选育效果。【方法】评价15个亲本及其集团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结合RAPD、ISSR分子标记,进行聚类分析,筛选亲本。【结果】亲本间胡萝卜素含量和鲜薯产量两个重要性状的变异范围较大。胡萝卜素含量与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呈负相关。可溶性糖、蛋白质、胡萝卜素含量几个重要的品质性状之间未发现不利相关现象。亲子代间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932**。基于农艺性状分析供试材料亲缘关系与已知系谱不吻合,基于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结果与已知系谱吻合度较高;ISSR标记每条引物平均扩增条带13.8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9.86%,RAPD标记每条引物平均扩增条带9.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74.46%。【结论】甘薯常用亲本胡萝卜素含量遗传背景丰富;利用分子标记分析亲本亲缘关系比农艺性状客观;ISSR标记比RAPD标记分析效率高;结合分子标记和农艺性状,可为甘薯高胡萝卜素食用品种选育亲本组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茎尖菜用甘薯最佳栽培密度。[方法]以大叶型品种福薯7-6、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及中等花叶型品系徐菜薯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及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相同栽培密度下,大叶型品种福薯7-6产量最高、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最低,产量受叶型影响较大。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密度下,产量有所差异,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和中等大小花叶型品种徐菜薯2号合理密植可以提高产量,最适密度为20 cm×20 cm至20 cm×15 cm;不同密度处理对大叶型品种福薯7-6产量影响不显著,栽培条件好的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可选择20 cm×25 cm。[结论]该研究可为甘薯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菜用型甘薯多酚含量的测定及其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筛选了7个菜用型甘薯品种(系),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Na2CO3量、反应温度、FC添加量与反应时间对多酚反应效率的影响,进而选出最适反应条件,并分析多酚含量的不同基因型差异。结果显示,多酚反应体系最佳组合:6 mL 10%Na2CO3、2 mL Folin-Ciocalten、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30 min;确定这4个因素的影响主次顺序为:Na2CO3>FC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菜用型甘薯叶的多酚含量在基因型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含量较高的福薯7-6与福薯10,分别达4.47和3.96 mg/g FW,与其它品种(系)差异极显著,而与福薯10遗传背景相似的福薯11,多酚含量最低,为1.67 mg/g FW。  相似文献   
15.
筛选到1株对云南省昭通褐煤降解效果较好的菌株H3,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与青霉菌Penicillium griseopurpureum的相似度为96%。通过正交试验筛选H3菌株生物降解昭通褐煤产游离腐殖酸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样粒度会明显影响H3菌株对煤的生物降解,并且当粒度小于0.074 mm、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7 d时,菌株H3对褐煤的降解效果最好,经降解后褐煤中游离腐殖酸含量为70.34%,提高35.87%,降解率达到56.25%。通过工业分析、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微生物降解前后褐煤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经H3菌株降解后昭通褐煤的水分和固定碳含量略有上升,而挥发分和灰分含量略有下降,煤中一部分芳香环可能被真菌破坏,使其微晶结构发生变化。同时,经过微生物降解后的褐煤,部分碳碳双键和碳氮单键消失,说明原煤部分官能团被破坏。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合作日益密切,分析了CIP基于甘薯基础的研究现状和管理模式,归纳和探讨了CIP可供借鉴学习的研究方向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甘薯种质资源在新品种培育中利用率低、育成品种遗传背景狭窄、优异资源筛选难等问题,从核心亲本构建的数据、取样策略、有效性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中国甘薯种质资源核心种质的具体方法,同时通过分析甘薯核心种质构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甘薯种质资源核心种质构建提供理论参考,促进我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和种质创新。  相似文献   
18.
甘薯近缘野生种Ipomoea Littoralis全基因组Survey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omoea littoralis是甘薯的近缘野生种之一,对其全基因组的研究可为甘薯种质资源的创新提供参考,同时为全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打下基础。本研究通过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深度约为60×,经过滤后得到22.45 G数据,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估算基因组大小、杂合率、重复序列和GC含量等基因组特征。预估基因组大小经修正后为676.27 Mb。K-mer分析结果得出I. littoralis基因组中重复序列所占比率为60.98%,杂合率为0.81%;初步组装结果,contigs N50为0.684 kb,总读长为0.538 Gb,scaffolds N50为12.09 kb,总读长为0.602 Gb;GC平均深度及含量分布出现分层现象。本研究首次报道I. littoralis的基因组特征信息,为进一步全基因组深度测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徐紫薯2号系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从AIS35-2×徐薯22-5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质紫肉甘薯新品种。在2007—2008年的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30 185.3 kg/hm2,平均干物率29.26%,平均薯干产量8 868.7 kg/hm2;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30 683.9 kg/hm2,平均薯干产量9 399.0 kg/hm2;区域试验多点取样分析可知,鲜薯块花青苷含量104.6μg/g。该品种于2010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鲜薯产量高,熟食味甜,富含花青苷,商品性好,抗根腐病,较耐湿和耐贮藏,是一个适于食用及食品加工用的紫肉甘薯品种,适宜在中等肥力以上的田块种植,应合理密植早栽早收。  相似文献   
20.
 Using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cultivars as controls, the resistant evaluation to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was carried out in 12 introgression lines from wide cross between cucumber(Cucumis sativus L.) and sour cucumber(Cucumis hystrix Chakr.). Three enzyme activities including POD, SOD and PAL were analyzed before and 7 d after inoculation, and the POD isozyme was detected by polyacrylamide electrophoresis. The inoc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of the 12 accessions, 3 were identified as high resistant, 5 were moderately resistant and 4 were moderately susceptible to downy mildew. The enzyme activities of POD, SOD and PAL were greatly increased in resistant accessions after inoculation. PAL enzyme activities showed close correlation with disease rating before or after inoculation, which implicated that PAL enzyme activity might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resistance to downy mildew. POD isozyme electrophoresi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and intensity for the bands of resistant lin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ore than those of susceptible lines after inoc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