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林业   140篇
农学   115篇
基础科学   87篇
  208篇
综合类   694篇
农作物   189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293篇
园艺   92篇
植物保护   1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1992年以来,山西省壶关县农业局组织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开展连锁经营,提高了自身实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先后被省、市两级授予先进单位称号。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两个加强,三个统一,三个结合”。 1 两个加强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对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了《关于乡镇农技站“三定”的通知》、《关于加强农村科技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把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发挥农业部门职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还先后拿出 100多万元用于地膜覆盖、脱毒种薯、日光温室、优质果苗等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补助。二是加强宏观调控。农技推广机构充分利用自身各项优势,积极协调配合,互通情况,在资金上相互支持,在经营上紧密配合,共同做好全县农资供应工作。由于充分发挥了技术、资金上的优势,目前全县农业生产中种子的 95%、地膜的 70%、化肥的 20%、农药的 80%都由农技推广机构提供。 2 三个统一 一是人员统一管理。全县 20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农技站, 80%的行政村设立了科技组织, 389个行政村都有科技示范户。县农业局对各乡镇站人员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人员编制、招聘、职务、岗位调整、工资发放、职称评聘、考核奖励等由县农技中心统一负责;技术推广、工程项目、农资经营、年度考核等由县农技中心统一安排评定;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政治思想、组织纪律和其他管理工作。二是资金统一使用。农资供应具有阶段性、时效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县农技中心靠财政支持、银行贷款和延期付款,为各乡镇站统一解决了资金问题。资金统一使用既有利于资金管理,又解决了乡镇站各自为战中出现的资金匮乏、场地紧张、成本增加以及价格不合理、质量没保证等问题。三是农资统一经营。农资经营坚持“微利保本、服务于农”的方针,有统有分,连锁经销,密切合作。“统”即统一进货,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统一价格,参考市场价格和群众接受能力,合理调拨,实行统一批发零售价,让利于民;统一供应,由乡镇农技站集中进货,不得随意加价,手续结算后由县农技中心按经营业绩返还一定利润。“分”即县农技中心各专业站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农技推广站、开发中心负责地膜、脱毒种薯调引和供应;土肥站负责专用肥、微肥、旱作机具供应;植保站负责农药、药械供应;蚕果站负责优质果树苗木、接穗供应。县农技中心各站和乡镇站连锁经营,保证供应和货款回收,任务完成后由中心统一分配补助。  相似文献   
992.
“宁03-88”是宁波市农科院最新育成的晚粳新品系。2004年参加宁波市单季晚稻区试,平均亩产为560.3kg,比对照“甬粳18”增产5.4%,达极显著水平;参加宁波市单季晚稻直播区试,平均亩产达513.4kg,比对照“甬粳18”增产7.2%;经作连晚特早熟品种栽培13.4m2小区鉴定试验,7月10日播种,  相似文献   
993.
不同拟南芥生态型对缺硼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土培的方法,研究了10个拟南芥生态型对缺硼反应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0个拟南芥生态型在硼正常条件下的硼含量、株高、有效分枝数等各农艺性状均显著高于缺硼处理。缺硼处理无效分枝多,呈丛枝状,“花而不实”,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周期,均无经济学产量。然而,不同拟南芥生态型之间对缺硼的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严重缺硼条件下,苗期201和204两个生态型的忍耐性最强,209和202次之,而207最差。抽签期202和209仍然保持较强的抗性,而201和204表现为敏感,说明拟南芥硼高效极有可能受多基因控制,而且在不同的生育期表达。上述结果说明通过扩大拟南芥的筛选规模,确定合适的硼的筛选浓度,从拟南芥筛选获得典型的硼高效的生态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4.
娃娃菜是如今相对比较受欢迎的蔬菜类别,在日常培育种植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问题,从娃娃菜自身所具有的重要属性及特征角度出发,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进一步确保娃娃菜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取得积极成效。基于此,文章对娃娃菜常见病虫害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剖析,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综合防治技术,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娃娃菜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整体成效,并为该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5.
提高冬小麦品种的越冬性是小麦育种中现实问题之一。我们五年间对半个世纪(1929—1979年)在乌克兰草原地带区域化的冬性普通小麦品种所做的比较研究证实,我国南方的育种家在改良这个作物的许多重要经济性状上,尤其是在提高丰产性上取得相当大的成效。不过新的集约型品种在越冬性上都不及五十年前育成的粗放型品种。所有现存抗寒性、越冬性强的冬小麦资源(敖德萨16,乌里杨诺夫卡,留切申329,阿  相似文献   
996.
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年海  刘忠堂 《大豆科学》1997,16(2):118-124
以生育期相近的25个品系为材料,在8个地点同时进行试验,对大豆的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蛋白质+脂肪总量最稳定,其次是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这3个性状均较各脂肪酸稳定,亚麻酸的稳定性最差,这也表明其最易受环境的影响。不同品种同一性状的稳定性也存在明显差异。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其本身的稳定性无关,亚麻酸含量低的品系稳定性较好。稳  相似文献   
997.
水稻抗褐飞虱遗传和育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资源的鉴定及其分布特点、水稻抗褐飞虱主基因定位和QTL分析、水稻抗褐飞虱遗传的“基因对基因”关系以及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虫机制与褐飞虱对抗虫品种的适应等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简述了抗褐飞虱基因的育种利用现状,并对今后抗褐飞虱遗传和育种利用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8.
致密油评价需要形成独特的测井评价技术,而且也是致密油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难点之一。探讨了致密油测井的研究方向,认为岩性及矿物成分评价、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单井脆性评价方法及标准确定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总结了致密油测井系列优化选择的依据。结合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勘探最新进展,尝试探讨测井技术在致密油评价中的应用,建立岩性识别图版,提出下二叠统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划分标准和饱和度计算方法,建立了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999.
氮肥和氮磷钾配比对科棉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t转基因抗虫棉科棉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和氮磷钾配比对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375kg/hm^2.氮磷钾配比1:0.4:0.8能够有效增加单株成铃数.提高铃重.提高皮棉产量.获得的皮棉产量最高.这到1650.43kg/hm^2。随着氮磷钾配比的提高.当提高到1:0.8:1.6时。皮棉产量出现下降的趋势。施氮量375kg/hm^2.氮磷钾配比1:0.8:1.6能够有效地促进纤维品质的改善.主要表现为:马克隆值有所优化.更加接近A级.成熟度和长度整齐度均有所提高。断裂比强度显著增加.短绒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00.
以榆叶梅育苗为例,从播种育苗、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抚育等方面入手,对培育1~3年生榆叶梅苗木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跟踪记录和分析研究,阐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吴忠地区培育花灌木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