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的建立,构建了一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人员配置较强,具有一定的引领和辐射功能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有力地服务于江苏沿海地区的种业发展,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对大中农场公共技术平台运行绩效进行评价,包括经费投资、硬件建设、项目实施成果与成效、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发展目标等,以为大中农场公共技术平台的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薄荷“80—A—53”的性状及丰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建德市日本松干蚧发生概况及采取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松干蚧是松树枝干重要的刺吸性害虫,松树被害虫树势衰弱,生长不良,严重时成片枯死。该文阐述了建德市日本松干蚧新发生区虫害发生概况、防治结果及所采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染色体观察结果表明,小偃5号和小偃6号4E(4D)蓝粒单体代换系自交后代分离的二体、单体和白粒4D缺体中均不存在小染色体;这种白粒4D缺体进一步自交获得的自花结实4D缺体(HN5和HN6)中均产生了一对小染色体。HN5和HN6中的这两种小染色体在细胞减数分裂中期能发生配对的频率为77.4%,HN6中的小染色体与小麦4D染色体配对的频率为55.4%,HN5和HN6中的两种小染色体均不能与长穗偃麦草中的4E染色体发生配对。  相似文献   
16.
朱建峰 《现代农业科技》2009,(12):286-286,288
介绍了大中农场种植业生产发展历程,提出科学发展的对策,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NaCl胁迫对白榆不同家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榆不同家系种子为材料,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不同浓度(0,50,100,150,200,250 mmol/L和300 mmol/L) NaCl胁迫对白榆不同家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增加,3个家系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家系MZ 001发芽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幼苗长度生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家系MZ002和MZ 003发芽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幼苗长度生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据幼苗长度相对生长量,计算出白榆不同家系的耐盐阚值在105.87~188.75 mmol/L之间,表明白榆幼苗具有一定的耐盐性,且不同家系间耐盐性遗传差异较大,说明白榆不同家系间具有较大的耐盐良种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利用长穗偃麦草4E染色体代换方法快速创制具有蓝粒标记性状的小麦单体系统,本试验以中国春6B单体和小麦-长穗偃麦草4E二体异附加系为材料,通过杂交、回交结合染色体鉴定等方法培育出具有蓝粒标记的小麦单体代换系4E(6B)。该蓝粒标记小麦单体代换系籽粒为浅蓝色,能够正常生长结实,其自交后代可分离出27.8%的深蓝籽粒小麦4E(6B)二体代换系、66.7%的浅蓝籽粒小麦4E(6B)单体代换系和5.5%的白粒小麦6B缺体,表明长穗偃麦草4E染色体对小麦6B染色体的缺失具有一定的补偿功能。  相似文献   
19.
大中农场2010年夏熟粮食烘干线运行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江苏大中农场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夏熟粮食烘干线运行实践的具体做法,提出夏熟粮食烘干应坚持的原则,以为大中型农业企业更好地指导粮食烘干生产和确保储粮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白刺光合特性适应盐胁迫的生理机制,以唐古特和西伯利亚白刺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施盐为对照(CK),比较8‰Na Cl胁迫40 d后,2种白刺光合色素、光合参数、叶片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以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高盐处理后,唐古特白刺叶片叶绿素a(Chl a)、总叶绿素(Chl a+b)及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分别下降了5.6%、2.1%和11.3%,叶绿素b(Chl b)增加了8.9%;西伯利亚白刺叶片Chl a、Chl b及Chl a+b含量分别下降了14.2%、15.4%和14.5%,Car含量下降了10.7%,但2种白刺光合色素的变化与CK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有效光辐射达到1 000μmol·m-2·s-1左右时,唐古特白刺盐胁迫下净光合速率(Pn)较CK低15.4%,西伯利亚白刺较CK高10.0%,但差异不显著(P0.05)。盐胁迫下,与CK相比,唐古特白刺叶片Rubisco和PEPC活性分别下降9.9%和8.3%,胞间CO2浓度(Ci)与气孔导度(Gs)分别下降0.9%和26.4%,气孔限制值(Ls)升高,表明其Pn的下降是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西伯利亚白刺叶片PEPC活性显著下降56.2%,Rubisco活性升高41.4%,Ci与Gs分别上升5.8%和35.1%,Ls降低。盐胁迫使唐古特和西伯利亚白刺叶片δ13C均值发生偏正变化,增幅分别为1.9%和1.4%,主要是盐分对其生理活动的影响所致。盐胁迫还导致唐古特白刺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分别下降了30.5%和38.6%,CO2补偿点(CCP)升高了61.6%,与CK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西伯利亚白刺LCP和Rd分别下降了15.9%和27.1%,CCP升高了26.8%,且与CK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综上,盐胁迫造成白刺体内代谢活动减弱,但未导致2种白刺Pn的显著降低,说明其耐盐能力较强,且西伯利亚白刺盐胁迫下维持较高的Rubisco羧化效率是其耐盐能力高于唐古特白刺的内在原因之一。本研究结果为白刺在改良治理盐碱地中的应用提供了生理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