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3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为加快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步伐,湖北省竹溪县政府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工作。  相似文献   
32.
通过研究塔罗科血橙果实内裂与树体不同器官组织的氮、磷、钾、钙、硼等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关系,为减轻塔罗科血橙果实内裂和改善果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依据。以10年生枳橙砧塔罗科血橙为试材,于果实成熟期测定果实不同内裂程度类型(分正常果HF、轻度内裂果SlF、重度内裂果SeF 3种类型)的果皮、果肉、对应枝条和叶片的氮、磷、钾、钙、硼等含量以及果实外观与内在的品质指标,分析不同内裂程度各器官组织的氮、磷、钾、钙、硼含量与果实质量差异及其可能原因。塔罗科血橙枝条氮含量高低顺序为SlF>HF>SeF,磷含量SlF>SeF>HF,钾含量HF>SlF>SeF;不同内裂类型的叶片和果皮氮、磷、钾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果肉氮含量SeF显著低于SlF和HF,磷、钾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内裂类型塔罗科血橙的枝条、叶片、果皮的钙、硼含量高低顺序规律相同,均为HF>SlF>SeF;果肉钙含量HF>SlF>SeF,而果肉硼含量SeF>SlF>HF。单果重和果皮重大小顺序均为HF>SlF>SeF;随着果实内裂程度的增加,果面颜色逐渐变黄,果皮逐渐变薄,硬度逐渐降低,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和花色苷含量有所增加。初步结果显示,正常果与内裂果的钙、硼含量及果实品质均有显著差异,果皮中钙、硼含量高的果实不容易发生内裂,但果肉硼含量高的果实内在品质稍好。钙、硼等营养水平是否影响塔罗科血橙果皮、果肉等相关酶活性,从而进一步影响果胶含量、果皮强度与延展性等,还需要进一步系统深入开展钙、硼等营养元素调控研究,为科学合理调控塔罗科血橙不同器官组织的钙、硼等营养水平以及减轻果实内裂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3.
以11年生枳橙砧塔罗科血橙为试验对象,设计圆头形、主干形、开心形等3种树形处理,研究不同树形对血橙冠层特性、快速叶绿素荧光、果实产量及品质等的影响,提出重庆三峡库区塔罗科血橙最适宜的树形,为血橙优质丰产树形培养和树体改造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种树形的冠层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冠层透光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开心形、主干形、圆头形;主干形和开心形的PSII原初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春梢叶片单位面积吸收的光能(ABS/CSo)明显提升,反应中心的热消耗(DIo/RC)和秋梢叶片单位面积热耗散能量(DIo/CSo)显著降低.主干形和开心形均能有效提升春、秋梢叶片的光合结构性能(PIabs,PItotal),以主干形处理相对最佳. 2022-2023年度产量、单果质量、固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从高到低均依次为主干形、开心形、圆头形,可溶性固形物和花色苷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开心形、主干形、圆头形.因此,重庆三峡库区塔罗科血橙宜选择主干形树形进行培养,以获得最佳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4.
用不同质量分数乙酸对乙酸木质素(AAL)进行分级,得到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4个级分(AAL-1~AAL-4)。通过磺甲基化改性,以AAL-1~AAL-4为原料,制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磺甲基化木质素(SML)样品SML-1~SML-4;以AAL-2为原料,添加不同用量的无水亚硫酸钠制备不同磺酸基含量的磺甲基化木质素SML-A~SML-D,并将其作为农药分散剂,制备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WP),探讨了SML相对分子质量和磺酸基含量对40%腈菌唑WP应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SML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从5 768提高到13 964,腈菌唑悬浮率从72.68%升至83.69%,润湿时间从45 s升至62 s;当磺酸基从0.51 mmol/g增加到1.78 mmol/g,腈菌唑悬浮率从73.56%升至84.86%,润湿时间从72 s降至57 s。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和磺酸基含量提高,40%腈菌唑WP悬浮液分散相的平均粒径降低,分散性较好;但过高的相对分子质量反而使腈菌唑悬浮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