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5篇
  19篇
综合类   92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硒对小白菜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以小白菜为材料 ,研究了硒对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营养液中加入低浓度硒 (Se 1.0mg L)时促进了小白菜的生长 ,增加了产量 ;加高浓度硒 (Se 2 .5mg L)时则抑制了小白菜的生长。加硒后增加了小白菜地上部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 ;降低了蔗糖和淀粉的含量 ;低浓度硒增加了粗纤维含量 ,而高浓度硒则降低了其含量 ;Se 1.0mg L的硒处理降低了植株地上部总蛋白质的含量 ,但随着硒浓度的进一步增加 (Se 1.0mg L)植株体内的总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 ,并大于对照。加硒后增加了小白菜地上部游离氨基酸总量和N、Ca、Mg、Mn、Zn含量 ,降低了P、K、S元素的含量 ;与对照相比 ,加硒后增加了小白菜地下部N、S元素的含量 ,降低了P、Ca、Mg、Fe、Mn、Zn元素的含量 ,但对K元素的影响不大。无论是小白菜地上部还是地下部 ,体内硒的含量均与营养液中硒的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植物地上部硒的含量以有机态硒为主 ,有机硒转化率均在 80 %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东方蜜一号”甜瓜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颖雷  朱祝军  任莉 《北方园艺》2012,(18):122-124
选取"东方蜜一号"甜瓜的新生叶片为外植体,接种于含有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与不定根的形成,比较不同激素浓度对外植体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方蜜一号"甜瓜叶片离体培养的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0.10mg/L+6-BA 1.50mg/L,诱导率达91%,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2,4-D 0.01mg/L+6-BA 1.50mg/L,平均不定芽个数为3.52个;最适生根诱导培养基为MS+2,4-D 0.05mg/L+NAA 0.20mg/L+IBA 0.60mg/L,生根率达85%。  相似文献   
13.
氮素形态和光照强度对菜豆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氮素形态和光照强度对菜豆植株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弱光下,氮素形态不影响植生长,但在强光下,铵态氮对植株有明显的抑制,铵态氮供应的植株叶中游离铵含量高于硝酸盐供应的植株,在增加光照强度情况下硝态氮供应植株的抗坏血酸含量高于铵态氮供应的植株;但对脱氢抗坏血酸含量来说,它不受氮互形态的影响,光照强度的增加和铵态氮的供应,都增加依赖于抗坏血酸的H2O2清除酶系统(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单  相似文献   
14.
抗坏血酸处理对鲜切紫甘蓝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抗坏血酸作为保鲜剂对鲜切蔬菜品质的影响,以紫甘蓝(Brassica oleraceal L.)为试材,在冷藏条件(4℃)下,研究不同浓度抗坏血酸处理对鲜切紫甘蓝的失重率、褐变度、抗氧化活性以及可溶性糖、总花青苷和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处理可以明显减少紫甘蓝在低温贮藏过程中失重率、褐变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选择籽粒Cd、Cr、As、Ni和Pb等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的12个晚粳稻基因型,种植于浙江省晚粳稻主产区嘉兴、湖州、杭州、宁波、绍兴等市的6个试点,研究籽粒中5种重金属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变异及其稳定性、籽粒和土壤有效态(DTPA提取态)Cd、Cr、As、Ni和Pb等重金属含量之间及与Fe、Zn含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pH对籽粒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基因型及其互作效应对籽粒重金属含量的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表明筛选和选育籽粒重金属含量低的品种以及通过农艺措施减少籽粒重金属含量是可能的。同时,籽粒中这5种重金属含量的稳定性因环境、基因型而有较大差异,且亦因重金属种类而异。因此,为降低籽粒重金属含量,应针对特定重金属污染的环境进行基因型选择,并同时考虑基因型籽粒重金属含量的稳定性。土壤pH不仅影响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及水稻籽粒中重金属积累量,还影响籽粒重金属积累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即积累稳定性)。此外,土壤中一些重金属常发生复合污染,如Cd和Cr、As或Ni,Cr和As,Pb和As间表现为协同消长,Cd含量较高的稻米往往As和Pb含量也高,Cr和Ni含量以及As和Pb含量之间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浓度(0,2 mg·L-1,5 mg·L-1,10 mg·L-1,20 mg·L-1)吲哚乙酸(IAA)对小白菜进行处理,分析其对小白菜生长和硫代葡萄糖苷(硫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IAA处理浓度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小白菜地上部的鲜重,但增幅有所降低。与对照相比,IAA处理浓度为5~20 mg·L-1时,显著诱导了总脂肪族硫苷、总吲哚族硫苷和总硫苷含量的提高,而IAA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芳香族2-苯乙基硫苷的含量。对单个硫苷来说,在IAA处理浓度为5~20 mg·L-1时,5-甲基亚磺酰戊基硫苷和3-丁烯基硫苷含量得到显著提高;而4-戊烯基硫苷、吲哚-3-甲基硫苷和4-甲氧基吲哚-3-甲基硫苷在外源IAA处理下,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4-戊烯基硫苷在较低IAA处理浓度下(2 mg·L-1)即显著高于对照;另外,1-甲氧基吲哚-3-甲基硫苷随着IAA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此外,随IAA处理浓度的增加,总脂肪族硫苷相对百分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总吲哚族硫苷相对百分含量呈递减趋势,而芳香族硫苷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可见,对于7种硫苷来说,不同IAA处理浓度下有不同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7.
以‘津春4号’黄瓜为试材,研究了外源NO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膜脂过氧化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9℃(昼/夜)的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干重、鲜重、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显著下降,膜透性和MDA含量显著增加;而叶面喷施外源100 μmol·L-1 NO供体硝普钠(SNP) 显著缓解了低温对黄瓜幼苗的抑制作用,膜透性和MDA含量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显著升高。正常生长下叶面喷施NO对黄瓜幼苗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羽衣甘蓝生长期色素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对彩叶植物羽衣甘蓝彩色形成机理的探索,以12个羽衣甘蓝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内叶(变色叶)、外叶(非变色叶)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苷含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外叶的叶绿素a、b及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整个生长期内均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规律。观赏期外叶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至抽薹期‘名古屋红’叶绿素总量仅占幼苗期的65.7%。内叶叶绿素总量下降幅度大于外叶,降幅最大的是‘名古屋白’,观赏期含量比幼苗期降低了96.1%。内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上升的变化趋势。内叶的叶绿素a/b比值和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比值均高于外叶。品种间色素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幼苗期和观赏期,‘名古屋红’的外叶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粉鹤’最低。幼苗期品种间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大,而其他时期则存在显著差异。所有羽衣甘蓝品种在幼苗期均未检测到花青苷,观赏期和抽薹期只有紫色品种的内叶检测到花青苷。花青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红鹤’、‘大阪红’、‘桃鹤’、‘名古屋红’、‘红寿’、‘红鸥’、‘粉鹤’。  相似文献   
19.
以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L.)品种Amaretto'为试材,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缓解非洲菊生殖生长期因盐胁迫引起的过氧化伤害作用.在开花前分别用0、0.5和1.0mmol L-1SA对非洲菊植株进行预处理,3d后用100mmol L-1NaCl灌溉,持续2周;对照植株未经NaCl和SA处理.结果表明:盐胁迫处理后,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丙二醛(MDA)含量、电解质外渗率和脯氨酸含量提高;外源SA预处理显著降低了盐胁迫植株叶片的MDA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在外源0.5mmol L-1SA预处理后,植株SOD和POD活性分别是对照的1.4倍和2.4倍;SA预处理后与植株耐盐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呈显著相关,以0.5mmol L-1SA处理增强植株盐胁迫耐性的效果更好.说明外源SA处理能够诱导盐胁迫下非洲菊植株的抗氧化反应,水杨酸将是一种提高园艺作物耐盐性的有效物质.  相似文献   
20.
辣椒种子引发技术优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辣椒种子引发方法进行了优化。以不同品种的辣椒种子为试材,利用振荡器作引发工具,用不同化学药剂和H2O作引发剂,通过测定引发过的辣椒种子的发芽特性,筛选最佳引发剂配方和引发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后的种子发芽特性和抗逆性均增强,处理(1)‘1.8% KNO3+0.2% ZnSO4,处理4天’的综合表现最佳,处理(4)‘10% PEG+1.8% KNO3+0.2% ZnSO4,处理6天’的种子在半个月内发芽特性最好,但3个月后发芽率明显下降。由此可见,处理(1)‘1.8% KNO3+0.2% ZnSO4,处理4天’为最佳引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