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千两茶     
湖南黑茶产销历史悠久,历史上安化生产的"三尖"、"三砖",加一卷(即千两茶)都具有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当今"千两"虽然是茶叶中的"巨无霸",但许多消费者并不知道它的历史和加工过程.清道光元年(1821),陕西茶商驻益阳的代表委托行栈汇款到安化定购黑茶或以羊毛、皮袄等物换购,采办的茶叶经去杂、筛分、蒸揉、干燥后踩捆成包,叫"澧河茶",随后改为小圆柱形,称"筒子茶",又叫"花卷茶",每支重一百两,称"安化百两茶".清同治年间(1862~1874),山西"三和合茶号"与江南边江裕盛泉茶行的刘姓兄弟合作,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制成千两茶,外用花格篾篓,内贴蓼叶、棕片,踩制成花卷茶,俗称"安化千两茶".因踩捆是一道关键性工序,不仅体力消耗大,更需一定技巧,因此刘姓人家视踩制工艺为绝活,对外保密,订有"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婿"之规.至此,千两茶的制作技艺从清同治年间起,一直延续到民国期间.  相似文献   
62.
以江苏如东紫菜养殖海区的绿藻群落构成种扁浒苔(Ulva compressa)为研究对象,通过叶绿素提取法、叶绿素荧光技术及液相氧电极研究了不同浓度次氯酸钠溶液对其叶绿素组成、荧光特性和光合速率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扁浒苔叶绿素含量和荧光特性随着NaClO浓度的升高均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经10.0 mmol/L的NaClO溶液处理后,藻体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分别为0.030 mg/g,0.039 mg/g;0~6.00 mmol/L的NaClO对扁浒苔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有显著影响;10.0~100.0μmol/L次氯酸钠在3 min就能使扁浒苔的光合放氧速率大幅下降,其中100μmol/L组从对照组的1 315 nmol O2/(min·g)降至-472 nmol O2/(min·g)。根据实验结果和实际海区验证,4.0mmol/L的NaClO可以作为清除紫菜养殖海区绿藻的理想试剂。  相似文献   
63.
综合分析当前浙江农业信息化面临的新要求、新机遇、新挑战,论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新的历史性机遇下浙江农业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相似文献   
64.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载体生物膜细菌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细菌16SrRNA通用引物1055F/1392R-GC获得的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了两个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在不同运行时间其载体生物膜上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两个反应器在不同运行时间其细菌种群多样性有一定差异。DGGE优势条带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载体生物膜上的细菌类群主要是陶厄氏菌属Thauera、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外硫红螺旋菌科Ectothiorho.dospiraceae、酸杆菌门Chloroflexi、绿弯菌门Acidobacteria及不可培养细菌。当反应器运行208d时,水体中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去除率维持较高水平,两者去除率之比为1.1,表明反应器内发生了厌氧氨氧化反应。针对厌氧氨氧化细菌16SrRNA基因引物Pla46F/Amx368R—GC获得的PCR产物,采用DGGE技术对载体生物膜上的厌氧氨氧化细菌进行了检测。DGGE优势条带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反应器中富集得到的厌氧氨氧化细菌分别与PlanctomyceteKSU-1、CandidatusJetteniaasiatica的相似性均为96%,可以认为它们是反应器内起厌氧氨氧化作用的主要细菌。  相似文献   
65.
李静  朱莹 《安徽农业科学》2024,(5):14-18+27
介绍了禾本科芦苇属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的概况。对芦苇的生态功能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包括稳固土壤、削弱风浪、减少噪声、净化水体、抑制水华、提供栖息地等方面。进而从芦苇的配置与建植方面探讨了芦苇的园林应用及将生态功能与景观应用的结合要点。旨在为充分利用芦苇群落在生态建设、园林景观应用方面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6.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的重要产区,也是我国黑土地的核心地带。在长期的作物种植中化肥的过量施用不仅造成生产效益低下,也导致土壤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化肥减施增效有利于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同步实现黑土地保护利用。本文作者结合试验研究,阐述了黑龙江省大豆化肥减施增效生产技术,旨在推广科学、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大豆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中熟中粳品种扬粳3012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产量表现,设立了7个播种期(05-05、05-15、05-25、06-05、06-15、06-25、07-05),调查扬粳3012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扬粳3012产量在不同播期下差异显著,6月1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过早或过晚播种均会影响产量。从产量构成因素看,结实率、千粒质量与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播期推迟先下降后增加,而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随着播插期的延迟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68.
为获得高产谷胱甘肽菌株,采用DTNB法测定酵母菌体提取液中的GSH含量,比较了16株分离自西藏灵菇的酵母菌产谷胱甘肽能力,并以Y15为出发菌株,优化从菌体中提取谷胱甘肽条件。单因素试验比较了超声波、微波和热水三种细胞破碎方式,及菌体与提取液体积比、提取液pH、水浸提温度、时间对谷胱甘肽提取的影响,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液pH、沸水浸提时间、料液比。结果表明,菌株Y19、Y15谷胱甘肽产量较高。采用Y15菌体冻融后热水抽提,料液比为1:6,pH2,沸水浴50min,其提取量最大,为49.90mg/L。Y15产谷胱甘肽较高,其谷胱甘肽提取条件为菌株Y15的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9.
一株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7-47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从全国各地棉田采集土样,筛选对棉花黄萎病致病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菌株。通过初筛得到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68株,复筛选出1株拮抗活性较高的菌株7-47,并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形态特征的观察及16S rDNA的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认为菌株7-47属于漠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  相似文献   
70.
为了评价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固体化学微推进阵列的推进性能,对其单元微冲量的精确测试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冲击摆的基础上,考虑微推进器推力和燃气射流冲击力之间的比例关系,设计了一套适用于MEMS固体化学微推进阵列单元微冲量的间接测试装置,并成功用于6×6规格(单元集成度为36个/cm2)微推进阵列的实际测试中。结果表明:典型实验数据下的待测微冲量为2.5442×10-4Ns,相对误差小于5%;实测8个单元的微冲量平均值为2.5574×10-4 N·s,相对偏差较小,具有很好的重复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