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园艺   2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2013年从河北省引进早熟梨品种新梨七号在河南郑州试栽,经6年观察表明,该品种果实7月中旬成熟,采收期可延续到8月下旬;定植第3年每666.7m~2产量750kg;平均单果重210g,皮薄核小,肉质酥脆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3%~13.6%,口感好,石细胞极少,果心极小;果实室温下可贮放30~40天;对黑星病、锈病等抗性强。简介了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2.
为了探索沾化冬枣的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对沾化冬枣生长结果习性及果吊比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吊比与单果重量、单果重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一至三年生枣头中,沾化冬枣一年生枣头的结果能力最强,其次为二年生枣头,三年生枣头的结果能力最弱。建议在矮化密植栽培条件下,采用小开心树形,经常更新结果枝组(枣头),保持枣头的年龄为一至二年生为宜。果吊比对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单果重无显著相关性,但果吊比与单果重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3.
针对葡萄冻害受损情况,对河南省各地的39个葡萄品种的抗寒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葡萄品种间的抗寒力差别较大,"摩尔多瓦"、"红双味"、"森田尼无核"、"京玉"、"红茧"的耐寒力较强,"黑爱莫无核"、"优无核"、"克瑞森无核"、"郑果大无核"、"绯红"、"巨玫瑰"、"美人指"、"保尔加尔"、"凤凰51"、"莫莉莎"、"香悦"、"矢富罗莎"、"黎明无核"、"红宝石无核"的耐寒力较差,同时对造成葡萄冻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预防冻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4.
果树冬季修剪技能是果树生产技术课程中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之一。该文从理论知识学习、校内外实训结合、专兼职教师结合、实训教学方法和实训成绩考核等方面对果树冬季修剪技能训练教学过程进行了探索,对近十几年来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和阐述。  相似文献   
25.
京亚和京超葡萄大粒无核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 ,于葡萄开花前 1 0d用赤霉素 5 0mg/L +链霉素 40U/L或赤霉素 1 0 0mg/L +链霉素 40U/L或赤霉素 2 0 0mg/L +链霉素 40U/L或赤霉素 1 0 0mg/L +卡那霉素2 0 0mg/L浸蘸花序 1次 ,谢花后 1 0d再用赤霉素 1 0 0mg/L喷果穗 1次 ,均可显著提高京亚和京超葡萄的穗重和坐果率 ,使果实的无核率达到 96%以上 ,并且可使果实提前成熟  相似文献   
26.
大棚红双味葡萄负载量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棚红双味葡萄负载量试验结果表明,结果枝与营养枝的比例为1∶1的处理,疏粒的平均穗重、粒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最高,果穗着色好,果粉浓厚,有一定的品质优势,且产量较高;未疏粒的穗重、产量均最高,有一定的产量优势,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结果枝与营养枝的比例为1∶1的处理,翌年萌芽率及果枝率均最高,而在新梢粗度、节间长度、新梢成熟度等方面与其他处理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7.
以不同发育期的桃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简称GC-MS)对中油桃9号及其黄肉突变体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幼果期,中油桃9号及其黄肉突变体都以反-2-己烯醛、苯甲醛和正己醛为主。在果实成熟时,中油桃9号以2-己烯醛(61.14%)和正己醛(23.57%)为主,突变体以反-2-己烯醛(70.96%)和正己醛(18.83%)为主。随着果实的发育,2种材料各自特有的香气化合物差别越来越大。在幼果期,中油桃9号的特有香气化合物以顺-2-己烯-1-醇(2.44%)为主,突变体以反-2-己烯-1-醇(2.07%)为主。在果实成熟时,中油桃9号的特有香气物质以酚类和萜烯类为主,突变体的特有香气物质以醇类为主。中油桃9号与突变体果实风味的差异主要是由萜烯类、酚类和醇类物质决定的,萜烯类和酚类物质的形成与类胡萝卜素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28.
2001年开始在河南中牟县进行大棚草莓栽培示范试验,共建20个棚,单棚面积450m^2,选丰香做主栽品种,春香为授粉品种,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每666.7m^2栽10000株。霜降前,当夜间最低气温降至5~8℃时扣棚,扣棚后,严格温湿度调控,加强肥水和植株管理,花期放蜂辅助授粉。每棚年产量均在1200kg以上,12月中旬至翌年5月中旬采收上市。  相似文献   
29.
1 温室结构 温室座北朝南,跨度为 7.5~8.0 m;长50~60m;矢高 3.0~3.5 m;后墙高2.0~2.5 m;后坡长1.1~1.2 m;棚膜选用优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无滴膜,设顶风和腰风两道放风口。2 品种选择 选用休眠期短、需冷量少,成熟早,易成花,自花  相似文献   
30.
以‘中油桃9号’(白肉)及其黄肉芽变的果肉为试材,采用HPLC法对类胡萝卜素的积累水平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类胡萝卜素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幼果期,‘中油桃9号’与突变体的果肉颜色无明显差异,但在果实成熟时差别很大;幼果期时‘中油桃9号’与突变体的类胡萝卜素总量相近,以β–胡萝卜素、紫黄质和叶黄质为主;果实成熟期‘中油桃9号’的类胡萝卜素总量比突变体高很多,呈现出高含量的紫黄质、β–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实时定量表达分析表明,果实成熟期‘中油桃9号’的CCD4转录水平比突变体高得多。果实成熟时CCD4基因的表达差异可能是导致‘中油桃9号’与突变体类胡萝卜素积累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