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4篇
  4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以糯小麦渝L-1、12LF6-12为研究对象,其普通小麦轮回亲本渝02321、渝麦10号为对照,进行了收获后籽粒自然干燥脱水和浸泡复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干燥3个不同时间点(0 d、100 d、120 d),所有试验材料籽粒相对含水量随着自然干燥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少;在自然干燥同一时间点,试验籽粒相对含水量依次为12LF6-12渝麦10号渝L-1渝02321。在浸泡复水处理24 h内,渝02321、渝麦10号籽粒透明度和角质率随处理时间增加不断下降并出现粉质化趋势,而自然干燥粉质化后渝L-1、12LF6-12籽粒随着处理时间增加仍然表现为不透明和粉质。由此得出,自然干燥对普通小麦籽粒透明度和角质率的影响不明显,却是导致糯小麦籽粒粉质化转变的重要外因;自然干燥脱水对普通小麦籽粒透明度和角质率的影响不明显,却可能是导致胚乳结构改变而成为糯小麦籽粒粉质化转变的直接原因;浸泡复水处理会降低普通小麦籽粒透明度和角质率,但对粉质化后糯小麦籽粒透明度和角质率的影响不明显,表明自然干燥对糯小麦籽粒粉质化转变的影响已经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以小麦温光型不育系C49S为材料,从转育不育系的亲本选择、杂交方式、选育方法、鉴定目标等方面出发,论述了小麦温光型不育系转育技术。  相似文献   
23.
渝麦14号(渝审麦2011001)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1999年利用川农19(国审麦2005001)作母本,用从R1685×绵阳26组合中筛选的优质丰产中间材料作父本杂交,经多代选育,于2003年选出稳定早熟株系,2007-2010年参加重庆市区试和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性、早熟,全生育期174d左右;幼  相似文献   
24.
渝麦18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重庆市小麦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杂种优势表现突出,丰产稳产性好,抗逆能力强,高产,抗病,生产示范中一般比对照渝麦7号增产10%左右。简述渝麦18的特征特性。从"种植环境和土地整理;精选种子,保证纯度和质量;播种期和播种量;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几个方面简介大田栽培技术。从"播种期选择;播种方式和播种量;施肥、病虫害防治和花期管理;适时收获"几个方面简介其制种栽培技术。从"田块选择;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严格去杂;适时收获"几个方面简介亲本繁殖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5.
2008年12月18日,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和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共同承担的重庆市主要动植物良种创新新方法专项“小麦品质性状分子标记筛选及品质改良”项目通过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专家组通过听取项目负责人的研究工作汇报和审阅技术资料,并经质询、答辩和讨论后认为:该项目提交验收的资料和文件齐全,完成了项目合同规定的研究任务和各项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6.
杂交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5个杂交组合F1的产量和4个产量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以明确两系杂交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4个因素中,其大小顺序为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穗重。  相似文献   
27.
杨明  余国东  李伯群  周风云  高志宏  刘涛  张朝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47-22248,22322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重庆市7个大麦品种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大麦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穗粒数〉小穗数〉有效穗〉千粒重〉穗长〉株高。  相似文献   
28.
小麦新品种渝麦12号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渝麦12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于2010年2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选用河南小麦材料宛抗42作母本,自育中间材料97-3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选育而成。根据2007~2008两年重庆市小麦区域试验的资料,采用与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相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采用C.S.Lin和Shukla分析方法对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渝麦12号小麦丰产稳产性高、适应性较强,农艺性状好,品质指标除湿面筋外均达到中筋小麦类型标准(GB/T17892-1999),适宜加工面条、馒头、饺子等食品和进行产业化开发,渝麦12号(渝审麦2010001)是一个适合重庆地区大面积生产的丰产、稳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以穗重型、穗数型、大粒型、多小穗型、远缘型、不同生态型、中间型父本与重庆温光敏型核不育小麦C(49S)测配,对所配128个组合的杂种F1之产量性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千粒重、穗粒数、株穗数的提高上。另外,C(49S)对降低F1株高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从各类型父本与C(49S)所配组合中都有可能筛选出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30.
以常规小麦为不育基 因受体,用重庆温光型两用雄性不育系 C49- 87 为轮回亲本回交 ,通过调查 B1 F2 、 B2 F2 、 B3 F2 的不育株系和回交后代 B2 F5 中株系的育性表现,发现回交两 次是转育小麦雄 性不育两用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