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研究了几个环境因素对晚熟桃秋季落叶(落叶百分率)和春季开花(花芽横径)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日均土温和有效日均光期是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与供试材料落叶率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t值分别为-7.811 6和-8.096 9,而落叶率与日均气温的t值仅为-3.522 1,说明根际土壤温度的降低比气温下降对桃落叶休眠的影响更为显著.相关系数之间的假设性测定显示,供试材料秋季落叶与春季开花进程具有受温度和光周期双重因素影响的特点.在兰州地区,保持有效日均光期不低于12 h,日均气温高于16℃或日均土温不低于10℃,是保证桃设施栽培中果实延后成熟的必要条件和促早开花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2.
以大蒜(Allium sativum)为试验材料,对低温春化作用过程中叶片组织内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SOD活性、内源激素ABA、GA和IAA水平及特异性蛋白质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春化作用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及IAA水平无显著变化,SOD活性、ABA和GA水平均逐渐增加,IAA/ABA、IAA/GA和GA/ABA逐渐降低的趋势;春化作用完成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ABA和GA水平均显著下降,而可溶性糖含量、IAA水平及IAA/ABA、IAA/GA和GA/ABA显著增加;另外,低温春化作用后室温生长一定时期可诱导特异性蛋白质(44.3~29.0kU)的合成与积累.结果显示,绿体春化型大蒜只有在春化作用完成后,经历适宜的生长条件下一定时期,才会呈现明显的生理生化反应并开始迅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3.
根据GenBank发表的大蒜普通潜隐病毒(GCLV)的外壳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以全基因序列合成的方法获得质粒标准品,以此质粒标准品为模板建立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CLV的方法.该方法在4.2×101~4.2×107拷贝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扩增效率为106%,最低可检测42拷贝/PCR反应阳性标准品,比常规PCR敏感100倍;扩增产物的溶解曲线只出现1个单特异峰,无引物二聚体,溶解温度为(77.5±0.9)℃;重复性好,组内变异系数为0.2%~1.1%.用该方法对疑似带病的大蒜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GCLV-SYBR GreenⅠPCR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敏感性高,可以用于GCLV感染的检测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4.
科研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研成果是广大科研工作者辛勤耕耘的结晶,是正确制定生产和发展计划以及继续深入研究的科学依据,与我们的生产和今后的研究工作息息相关。科研成果的记录信息往往包括一项科研工作从一开始立项到最终所获得的成果的全过程的相关信息,是一个信息量大且关系复杂数据信息体系。  相似文献   
25.
抗旱型小麦基因组DNA的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CTAB法和SDS法提取抗旱性小麦基因组DNA.结果表明:CTAB法提取的DNA纯度高,RNA和蛋白质含量低,可用于RAPD反应.同时对影响RAPD反应的5个重要因素进行了筛选,确定了RAPD最优反应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为2.5 mmol/L Mg2+,0.2 mmol/L dNTP,10 pmol引物,25 ng模板,0.75 UTaq酶.  相似文献   
26.
利用抗旱性强的冬小麦品种“陇鉴19”(较低叶绿素含量(SPAD ))与水地高产品种“Q9086”(较高SPAD )杂交构建的F8重组近交系(RILs )群体12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供试材料,研究雨养和正常灌溉条件下,不同地点花后旗叶SPAD与千粒重(TGW )相关性及数量遗传特点,评价该群体目标性状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麦RILs群体旗叶SPAD和TGW表型变异广泛,多样性指数高,且有超亲分离,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和水分条件以及基因型×水分条件互作效应。小麦RILs群体花后不同发育时期旗叶SPAD和TGW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灌浆期旗叶SPAD (SPADg )与TGW相关性更高( r=0.59**~0.69**)。SPADg对TGW有极显著的正向直接作用,而开花期SPAD (SPADf )相反。干旱胁迫条件下旗叶SPAD对TGW总效应显著高于正常灌溉,SPADg对TGW总效应显著高于SPADf。不同处理旗叶SPAD和TGW遗传力普遍较低(hB2=0.15~0.44);在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条件下,控制SPADf的基因对数分别为22~36和50~59,控制SPADg 的基因对数分别为24~25和31~33,控制TGW的平均基因对数分别为10~11和13~14。该小麦群体花后旗叶SPAD和TGW表型,及其对水分敏感程度变异丰富,适合进行小麦抗旱性状数量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27.
桃果实ACC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乙烯是调控果实成熟衰老的内源激素,有效地调控乙烯的生物合成便是控制果实成熟的关键,而ACC氧化酶是植物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之一。本研究以成熟的白粉桃为材料提取果实总RNA,克隆ACC氧化酶基因,旨在利用反义技术抑制乙烯合成,延迟桃果实成熟,提高硬度。将克隆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并转化到E.coliDH5α,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为1246bp,其中编码区长960bp,共编码319个氨基酸,与已登陆的ACC氧化酶基因(AF319166)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和98%,表明成功的克隆了ACC氧化酶基因。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该蛋白的分子式为C1626H2542N420O485S12,相对分子质量为36.12kDa,等电点为5.27;该蛋白为亲水性非分泌型蛋白,无信号肽存在;其蛋白质二级结构以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卷曲为主,是一个紧凑型球状结构域。  相似文献   
28.
不同种子处理和栽培因子对草麻黄种子成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不同种子处理和栽培因子对草麻黄Ephedra sinica种子成苗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温(<4℃)层积处理15 d和1%CuSO4·5H2O溶液浸种1 h后播种,2个处理后的种子平均成苗率均高于对照,且差异显著;盐碱度较低(pH值为8.0左右),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适宜草麻黄种子萌发成苗;土壤绝对含水量对种子成苗的影响较大,含水量低于24.34%时,草麻黄种子的成苗率随着土壤绝对含水量的升高而升高,适宜的土壤绝对含水量为19%~24%;草麻黄种子的成苗率随着温度的逐渐上升呈现S型曲线,当温度为20~25℃时,成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9.
为给春季核桃种质抗寒性的鉴定及核桃抗寒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甘肃省成县栽培的普通核桃(香玲、中林1号、辽核4号、陇南755、陇南15、强特勒、土莱尔、清香)、美国黑核桃及美国长山核桃等核桃种质展叶期的叶片为材料,将其叶片分别置于4、0、-4、-6、-8℃的低温冷藏柜中进行胁迫处理,以大田自然生长的叶片为对照,测定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根据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叶片的半致死温度(LT5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核桃种质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核桃种质的抗寒性呈正相关关系,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与核桃种质的抗寒性却均呈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核桃种质抗寒性影响最大的指标是相对电导率,其次分别是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最小;根据综合抗寒指标排序,供试核桃种质抗寒性的强弱顺序为:美国长山核桃>美国黑核桃>强特勒>辽核4号>清香>陇南755>土莱尔>中林1号>陇南15>香玲,这与其半致死温度(LT50)的高低顺序基本一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核桃种质可聚为3类:美国长山核桃、美国黑核桃、强特勒等聚为一类,此类属于抗寒性强的种质;辽核4号、陇南755、土莱尔等聚为一类,此类属于抗寒性较强的种质;中林1号、清香、陇南15、香玲等聚为一类,此类属于抗寒性较差的种质。聚类分析结果与田间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0.
采用液体-固体培养法,从3012枚EVA三倍体甜菜未授粉胚珠培养中获得了3块愈伤组织,其中2块黄色疏松状组织94-160和95-10在继代培养2次后丧失分化能力,一块白色紧密型愈伤组织94-19在继代培养中不断增殖分化,逐渐形成胚状体并再生绿苗。茎尖细胞染色体鉴定表明,n=9的细胞占观测总数的96.08%,为单倍体。其移栽成活植株生长势较弱,母根经低温冬藏后,次年不能正常结实。作者讨论了再生植株的可能来源及其三倍体未授粉胚珠培养在甜菜遗传改良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